书城童书给孩子的唐诗课
22192400000009

第9章 终于来了,从《饮马长城窟行》开始

知识点:

学习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比较李世民、杨广、陈后主三个人的诗歌风格

在隋朝,铁血黑心、邪魅狂狷的皇帝杨广想当诗歌领袖。可惜他没把国家治理好,自己也很快被人给推翻了,没能活到下一集。他的“大隋诗歌代表队”也失败了,没能成为我们期待的诗歌梦之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接下来,我们要请下一支代表队出场了。

这一支队伍,鲜衣怒马,斗志昂扬,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名字叫做“大唐贞观代表队”。队伍里人才济济,很多都是家喻户晓的著名选手,比如魏徵(zhēng)、虞世南、上官仪……

这支队伍,领头的人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他骑着高头大马,英姿焕发,浑身充满了朝气,背后立着一面大旗,叫做“秦王”。之前我们说了,杨广的队伍的口号是“我是天才”。而这一支秦王的代表队,口号是四个字:“我很努力”。

这位年轻的领袖,向天下发出了声音:诗歌的盛世,杨广不行,就让孤王来领导吧!那么这个秦王是谁呢?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我把当时的形势给大家简单讲一下。李世民的爸爸刚刚当了皇帝,建立了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正在南征北战。那时候唐朝还没有统一全国,和他李家争天下的势力还很多。可是,李世民在打仗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一件事,就是写诗。

这一年,他带着大军,出了山西龙门关去打仗。当时天气很寒冷,放眼望去,河水已经结冰,群山上带着雪,一片苍凉。李世民望着眼前的雄壮景色,心潮澎湃。诗人写诗都要先心潮澎湃一下。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一首诗,题目叫做《饮马长城窟行》。

记住,我们之前说的诗人,谢朓、杨广,他们的诗都不是唐诗。而今天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可以算是一首正儿八经的唐诗了。说了这么久的唐诗,唐诗终于来了。

这首诗的题目《饮马长城窟行》,来历很大,可以说是一个传奇。“饮马长城窟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牵着马,让马在长城边的水窟里喝水。这个题目不是李世民发明的,是个非常古老的题目,几百年前的汉代就有人写了,而且还写得特别好。

那个时候,汉朝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乐府。这个机构有点像是专门的“音乐诗歌管理局”,它会把一些写得很好的民歌、音乐收集和保留下来。所以这一类诗后来就叫做“乐府诗”。就好像今天,你写诗写得好,惊动了宣传部、文化局,把你的诗收起来,差不多一个意思。而《饮马长城窟行》就是一个汉代乐府诗的题目。

话说,当年汉代人写这首诗,真是一个字——美。我们简单讲几句,来看一下到底有多美。尤其是女同学,一定会喜欢这首诗。

诗的开头叫:“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河边的小草青又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我的心也飞向了远方。大家会说:哎,我好像听过,琼瑶阿姨有本书的名字就叫《青青河边草》,是不是就是从这些古诗里来的?是的,这句话确实不是琼瑶阿姨自己发明的,就是从古诗里来的。

诗人说自己“绵绵思远道”,就是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接下来诗里说:“远道不可思,夙(sù)昔梦见之。”路太远,思念也没有用,只有做梦的时候能团聚。

她梦见丈夫回来了,夫妻团聚了,叫做:“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里好不容易团聚,可是一觉醒来,仍然不在一起,丈夫仍然在他乡,辗转不能相见。

女主人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得到丈夫的消息,知道他的归期,什么时候回来。终于,盼啊,等啊,送信的人来了。诗里说: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远方终于来了客人,也就是丈夫托人捎信的使者,给我带来一对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发现鱼中有信。尺素书,很小的丝织品,就是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女主人公激动、虔诚地长跪着读信。长跪,是古代一种很郑重、很认真的姿势。信上说的是什么呢?只简短地说了两层意思,短短两段话:“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先说让你多吃饭,然后说长相忆,就是我想你。

诗到这里,戛(jiá)然而止,结束了。让你加餐食,和你说会长相忆,很感人,很温馨,可是归期呢?信里说丈夫什么时候回来了吗?没有说。等待女主人的仍然只能是继续绵绵思远道,只能继续着无尽的长长孤独。

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饮马长城窟行》这个题目也成了经典,几百年以来都不停地有人写。每个人都想写出属于自己的《饮马长城窟行》,连后来一些大官、皇帝都写。到了隋朝、唐朝的时候,前前后后就有三个皇帝,都写了这首《饮马长城窟行》,简直像是比赛一样。

第一个皇帝,叫陈后主。

之前我们不是说过,中国一度分为南朝和北朝吗?他就是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的国君。他不理朝政,生活很奢靡,每天就喜欢喝酒、听音乐、看跳舞、写诗歌。他的《饮马长城窟行》也写得软绵绵。来看一下:

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

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

为了让大家不那么累,我只引了前四句。你瞧,虽然写的也是行军打仗,但他写的却是花草、香气,写得很精致温柔。这是陈后主的特点,诗写得不错,却缺少霸气,不是一个适合治国、带兵的人。

果然,这个陈后主很快成了亡国之君。他的敌人从北方打过来,势如破竹地攻破了他的首都。陈后主慌忙躲到一口井里,结果仍被敌人抓住了。

这位打败他的人,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皇帝——杨广。杨广也写过一首《饮马长城窟行》,我们来比较一下: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这里仍然只引了前四句。和陈后主比,杨广的作品没有那么精致,但是硬朗多了,霸气多了,多了一种孔武有力的气势。难怪杨广能把陈后主打败,大家写同一个题目,都能看出性格的不同。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杨广很快也成了亡国之君。隋朝又被唐朝取代了,另一个牛人又取代了杨广,成了新的统治者。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李世民。

在杨广写出《饮马长城窟行》后几年,李世民也交卷了,他也写出了自己的《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他的饮马长城窟行,和前两位又不一样,可以说斗志昂扬,精神振奋,有一种新的面貌在里面。我们好像看见,一个大牛人正带着部队,在冰天雪地里前进,进行着一个新的、伟大的事业。

短短几十年间,同一个题目,三个帝王写三首《饮马长城窟行》,味道完全不一样。所以说诗歌这个东西,你能读出来诗人的性格,能读出来历史的风云,读出来时局的变迁。

此时此刻,李世民带领着他的队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登上了诗歌的舞台。

他要在事业上超过陈后主、杨广,我们信了。但是他要在文学上超越杨广,要当诗坛的领袖,李世民行吗?他的这一支大唐贞观代表队又行吗?我们下一课接着讲。

小作业:

找到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全文,熟读这首特别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