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成功方法全集
2228900000021

第21章 要学会居安思危(3)

这位公司创办人发现,代人用电话向对方道歉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服务,对那些认识到自己有错,想承认错误但又碍于面子不愿当面“低头认错”的人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名女子自己设计了一套“道歉”程序:当她接到客户的请求电话时,首先要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委以及道歉的原因,再征询客户的意见,赔罪要到什么程度。然后,她会严谨构思,斟酌字句,力求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在道歉电话中她甜美的声音加上真诚的道歉语言,很快会让对方怒气全消,矛盾双方皆大欢喜。这家道歉公司的收费是每次6美元,另加3美元电话费,自公司开业以来,电话铃声不断,生意兴隆。

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无不使许多渴望成功的人怦然动心。财富源于智慧,其“点石成金”的效果可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商业机会和财富。

不要让私欲蒙住眼睛

私欲,顾名思义,就是自私的欲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渴望拥有某种东西的心态。马斯洛的人类需要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正当适度的欲望是促成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然而,一个人如果对其私欲不加约束和限制,任其膨胀就会伤害别人,最终毁灭自己,因为一个人在难填的欲壑的驱动下,往往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干出害国害民的罪恶勾当来。

而这里所说的“野心”与无限膨胀的个人私欲有着本质的不同。野心并不是贬义词,而是立大志、做大事的生动说法,是决心让生命灿烂夺目的大志向与大追求。成功不是偶然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倘若一个人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功,那是因为他从很早就树立了过人的“野心”。宏大的目标、不懈的追求,能够促使一个人使出浑身的力量,激发出隐藏在他们身上的无穷潜能。如果一个人设立的是一个平凡的人生目标,只能收获一个平凡的人生,最终会像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一样,平庸一生。

然而,世间万事,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的野心过度扩张,那么。便会蜕变为无限膨胀的私欲。野心和膨胀的私欲离得很近,近到两者之间只有一道矮矮的围墙,野心只要跨过围墙,便成长为膨胀的私欲,进而一发不可收拾,像燎原的野火一样,烧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纵观古今,膨胀私欲之大者,鲜有不“玩火自焚”者。

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说:“真理再往前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同样的道理,“野心”再扩张一点点,就会成为膨胀的私欲。一个人有“野心”,立志有所作为,这固然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如果不能把握好野心与膨胀的私欲之间的界线,让“野心”无限扩张,变为难以遏制的膨胀的私欲,其结果就是非常可怕的,它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它不仅危害社会,而且甚至会达到祸国殃民的地步。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在其年轻的时候,便立下追求人生卓越成功的大志向和大目标,也就是说,他们怀抱着获取骄人成功的“野心”;然而,到头来,真正的成功者,真正善始善终者,真正实现自己的“野心”者,却是极少数的人。有一部分人,虽然他们曾经拥有过金钱、地位和声望,但其最终结局要么深陷囹圄,要么人死财散,身败名裂。原因何在?总结正反两方面人生经验教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成功者,他们能够把握“野心”与“私欲”之间的尺度,他们的“野心”没有被无限扩张的私欲所吞噬;而那些身败名裂者,是因为在其人生的某个时期,放纵其野心变质为难以满足的私欲;换句话说,是无限扩张的私欲将他们拖下万劫不复的深渊。须知:“野心”再向前一点点,就会变成无限膨胀的私欲。

过分膨胀的私欲之于人生,就像一股汹涌的暗流立于堤坝,只要有朝一日堤坝失修,这股暗流就会喷发而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苟子》中讲:“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人类是欲望的奴隶,不管多么贪财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满足欲望的时候;不论拥有多大的权力,永远也不会断绝欲望。所谓“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当一个人任由自己的私欲泛滥,最终不可控制的时候,那么他就陷入了物欲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然而,作为个体。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有限的,何况对于一个私欲膨胀的人,通过劳动远远满足不了他心底的贪婪索求,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手伸向他人,或偷盗抢劫,或坑蒙拐骗,劫取别人的财富归自己所有,或通过拆散他人的幸福家庭来满足个人不可告人的私欲,给他人造成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深深伤害。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食猎物时,却假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无论是何种聪明,最终只会害人终害己。

私欲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节制,任其泛滥成灾。若想拥有一个成功人生,就必须为私欲筑上一道堤坝,日日勤加修葺,加以防范,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稳稳当当地走下去,而不会误入歧途,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成功个案

相信希望在转角的希拉斯·菲尔德

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面对再大的困境,他也会相信事情还会有转机,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然而他忽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开始全身心地推动这项事业。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纽芬兰400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上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仅以多出一票勉强通过。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好200英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间,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相信事情一定会有转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聘请了专家,请他们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家联手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船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线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3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一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200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20英尺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很多人都泄了气,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坚持,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决不甘心失败。

于是,又一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这时候,除了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外,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但菲尔德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的一次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600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好一个菲尔德,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被打捞上来了,重新接上,一直连到纽芬兰。现在,这两条电缆线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几十年也不成问题。

希拉斯·菲尔德的故事表明,只要你相信事情还会有转机。只要你在这种乐观的心态下继续奋斗,成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