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成功方法全集
2228900000022

第22章 协作才能双赢(1)

美国著名行销与人脉训练专家唐纳·费舍尔发现,许多人习惯于“独行侠”式的作风,或是存有“人脉虽然好用,但我还是不太敢用”的心理,造成人脉布建的阻力。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不外乎以下五种理由,但费舍尔都逐一提出了反驳的意见:

理由一:“我不想碰钉子。”

费舍尔指出:别忘了,人脉的根本是互通有无,追求双赢。只有当你指望对方给你的回复能“正中下怀”时,才会有碰不碰钉子的问题;若你本身并没有预设立场,向别人开口只不过是说出一个信息而已,有什么必要担心呢?

理由二:“跟别人开口很丢脸。”

费舍尔指出:谁都不是万能,“死要面子”的心态是要不得的。当你迷路的时候,会怎么办?最快的方式难道不是开口问路吗?反过来,多数人都欢迎别人来请教自己,让自已有表现机会;但为什么你只希望别人来请教你,而却不敢请教别人?

理由三:“我忙得没时间广布人脉。”

费舍尔指出:其实,广布人脉不见得要每天到处应酬,而是有一套方法,可以让你在现有的人际基础上延伸触角。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1)听说朋友失业,你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外界还不知道的工作机会。

(2)你应邀发表演说,会后与主持人闲聊时,顺便推荐了几位有经验、口才好的朋友。

(3)你参加的社团最近要改选理事,你觉得老友是合适人选,于是敦促他出马角逐,甚至主动帮他宣传。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其实,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栽下了“人脉”的树苗。建立人脉,不只是单纯的公关技巧,更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而其中的重要关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热心助人,不求回报地付出。

理由四:“怕别人觉得我在利用他们。”

费舍尔指出:请注意,有些人会习惯性地紧盯着一条人脉不放,这样会给对方很重的压迫感。要建立人脉,就得走人人群,只要不是建立在只想利用别人的基础上,你会发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的人多得很。

理由五:“贸然跟别人开口很唐突。”

费舍尔指出:当然,若和对方尚无深交,就毫不掩饰地提出一堆要求,不碰壁才怪呢。人脉的精义是:秉持不求回报的心来关怀他人,要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你自己。若能改变这五种错误的认识,你将会发现,其实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并非那么困难。

贵人相助,避免弯路

漫漫人生路上,一个人总会遇到几个贵人。我们只要找到这些支持者,就会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究竟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贵人呢?有人认为:跟自己吃吃喝喝的朋友越多,自己的人缘就越好。还有人认为:平时帮助自己的人越多,自己的人缘就越好。究竟谁是你真正的贵人呢?那就要看在关键时刻,到底有没有人对你施以援助之手。

有的人,虽然结交的“有用之人”很多,可一到关键时刻,那些“有用之人”却都不见了踪影。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相交满天下,相知无一人。结交贵人,就是要结交那些关键时刻能帮你忙的人。

一位老者曾经回忆起他奋斗的历程。在他的奋斗历程中,令他感慨良深的是创业初期的艰苦。只是为了得到两万美元的资金,他到处求人,受尽了别人的鄙视与讥讽,尝够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正当他忧愁不堪的时候,贵人出现了。一位领导慷慨相助,才使他渡过难关。

现在回想起来,这位老者还会激动不已。不过,等到他事业顺利时,当初在最困难时期拒绝借钱给他的朋友们,后来都排着队抢着要求投资。他并没有因为记恨而拒绝,反而认为市场是越开拓越有前景,有钱要大家一起赚,才会取到更多的利润。这位老者,现在已成为当地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贵人有两个层次的精髓。首先,在一般人事业尚未得到较大发展之时,或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甚至是在落魄的时候,能够找到生命里“雪中送炭”的贵人。在我们生命中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有人给予一臂之力,这样的人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贵人。

其次,当你开始有实力的时候,不要冷冰冰地拒绝锦上添花的人,要妥善发挥“锦上添花”的妙用。这是一个讲“人气”的时代,先要有钱大家赚,大家才能够让你再赚更多的钱。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辅佐齐国国君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归根究底,管仲成功的原因,就由于他的忠诚兄弟鲍叔牙发挥了作用,成了他前途上的贵人。

因为是鲍叔牙说服齐桓公,宽恕了曾经为了帮助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齐君之位而暗杀他的管仲。鲍叔牙劝齐桓公,如果想当天下的霸主,就要放弃私仇,拜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结果,齐桓公相信了鲍叔牙,管仲才得以出人头地。

请善待你身边的人吧。在你的生命中,帮助你、使你走向成功的贵人,往往就在这些人中间。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人离开了群体后就不能正常地生活。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人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当把他和同伴隔绝开来时,他也就失去了自己一半的力量。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就在于他和周围的人群发生了一种特殊紧密的联系,就在于有一种重要的纽带将他自己和其他人连接了起来,别人的生活和思想充实着他、丰富着他;同样地,他的生活和思想也充实和丰富着别人。

单个的人就像是人类巨大的葡萄藤上的一串葡萄。一旦把他和同伴隔绝,他就会开始枯萎凋落。在由人类组成的这个大集体中,存在着某种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不能单纯地以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来计算。脱离了群体肯定会导致个体力量的巨大损失,就像把钻石中的原子和分子隔离开来肯定会导致钻石的硬度大打折扣一样,钻石的价值就在于组成它的微粒之间的紧密结合。一旦把这些微粒分开,它的价值也就消失无踪了。因此,人类社会中个体的力量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他和同类之间某种至关重要的联系。

人需要获得各种不同的精神养料,而这只有通过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才能获得。一旦将某个人和他的同伴们隔离开来,他就开始逐步退化。

一个人的实力是和他从别人那里汲取到的力量密切相关的。他和别人进行社会交往、精神沟通与道德交流的程度越深,他就越有力量;相应地,越是脱离其他人,他就变得越虚弱。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这种无意识的互动作用都在发生影响,根据这种互动本身性质的不同,或者起着阻碍作用,或者起着促进作用。

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网,我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网,如果我们互相交换,那么,你有两个人脉网,我也有两个人脉网。所以,扩展人脉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别人交换人脉资源。

有一对母子,儿子是汽车推销员,母亲是保险推销员。

有一次,儿子向一位文化名人成功推销了一辆汽车。一个礼拜后,这位文化名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先生您好,我是甘林的母亲,感谢您一个礼拜前向甘林买了一辆汽车,我今天打电话是想通知您,请您明天抽时间开车回车行进行检查。”这位母亲知道,大儿名人都很忙,一般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邀请。所以,想借这位名人回车行的机会请他吃饭。

第二天,这位名人如约而至,检查车况后,这位母亲对他说:“××先生,为感谢您的支持,已到午餐时间,我想请您一起坐一坐,我们可以顺便聊一聊如何更好地维护你的爱车一我想您不会拒绝一个做母亲的请求吧?”文化名人盛情难却,接受了邀请。

席间,这位母亲说:“像您这么成功的人上,一定会非常注意生活的品质,一定需要一份完善的保障计划。您帮助了我儿子,您一定也会帮助我的,我这里有一份保险计划书,请您留意看一下。”这位文化名人面对对方的盛情,实难拒绝,不得不接过保单。

几天后,这位母亲不断地打电话和亲自拜访,终于签下了一张保单。同样。这位母亲的儿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向母亲的保险客户推销汽车。这就是人脉资源交换的有效运作。

你的人脉网有多大?没有人可以限制你的人脉网到底有多大,唯有你自己可以决定,它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这要看你的努力程度了。甚至于你的人脉网可以是这个星球上的总人口。

当两个人交换一块钱时,每个人都只有一块钱;但当两个人交换人脉网时,他们可以各自拥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人脉网。

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有许多事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这里就有一个怎样求得他人的帮助的问题。试想,办工厂也好,开商店也好,你需要借钱;你需要办各种手续;你需要各种人才……这无一不需要人帮忙。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火车站有你一个熟人,至少订票也比别人方便一些。说得雅点,这叫“公关”,说得俗点,这叫“关系”。

过去人们对结交人际关系极为反感,但在今天,它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还是非常必需的。没有关系,你听不到最新的信息;没有关系,你样样事情都难办到。

但这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不是靠行贿,不是靠交酒肉朋友,而在于你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忠诚的态度、助人为乐的行为来营造宽松的办事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如果你待人奸诈,办事小气,谁愿意与你为友呢?

稳定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必须由10个左右你所信赖的人组成。这首选的10人可以是你的朋友、家庭成员以及那些在事业上与你联系紧密的人。这些人构成你的影响力内圈,因为他们能为你创造一个发挥特长的空间,而且彼此都是朝一个方向努力。这里不存在勾心斗角,他们不会在背后说东道西,并且会从心底希望对方成功。你与他们的合作会很愉快。

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后,彼此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他们会激发对方的创造力,并不断从对方身上得到灵感。为什么要将影响力内图人数限定为10人呢?因为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所以10人就足以用尽你所有的时间。

另外,你必须与至少15个人左右组成的后备力量保持一定的联系以作为你10人内圈的补充。假如内圈中有一位退休或移民国外,那15人组成的后备军就派上用场了。其实,只要你每月定期和他们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传真、聚会、电子邮件或信件,这个团体的人数都会超过15人。

对方在试图与你建立关系时,总会打听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的回答很一般,比如只是一句“我是某公司的一名经理”,你就失去了与对方继续交流的机会。你可以这样回答对方:“我在某公司负责一个小组的管理工作,主要为我们的网络开发软件。我喜欢骑马,爱好打网球,并且喜爱文学。”这种简单而不失个性的介绍不仅为你的回答增添了色彩,也为对方提供了不少可以继续的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当他这样表示:“哦,你打网球?我也喜欢”时,你们就建立起了一种最初的关系。

建造关系网络的前提,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不妨补上一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助人才能得人助

一个叫《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去找上帝。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地狱里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可这里人却都饿得要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他们吃不着食物。上帝带他再去看天堂,同样的大锅,同样的长柄勺,可天堂里的人们却快乐而满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互相喂着吃!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一个人不能同时帮助许多人,但许多人可以同时帮助一个人。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只要肯帮助别人,他将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不需要技巧,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要怀着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现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只能引起他对你的敌意,并拒绝和你继续保持关系。所以,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只能用爱心去和别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帮助他,他才会以诚相待。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还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当一个小县的县令。一年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在周瑜急得心慌之时,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见过鲁肃。周瑜开门见山地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料定他日后必成大器,并不因为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县令而看不起他,而是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送一仓粮食与你好了。”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鲁肃能成功,这和他帮助周瑜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离不开技巧。对别人的帮助,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帮助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随便帮帮,一种可能是一帮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种帮助不能说它不是帮助,因为它也能给人带来某种好处,但随便帮帮的帮助不是真正的帮助,因为这种随便的帮助在关键的时候总是不管用。第二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它能帮人彻底解决实际困难。

帮助别人,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时风,一时雨,凭自己的兴致来做。也不要这也帮那也帮,不高兴的时候就谁都不帮。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现代社会,在金钱的冲击下,很多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不说帮助别人,坚持不懈地帮助别人更是侈谈,这也是社会为什么呼唤**精神的真正原因。

帮助别人,不要居功自傲。帮助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助时要高高兴兴,不可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不要生气,也不要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态度甚至想法都不应该有。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就像周瑜,你为他帮忙的各种好处,绝不会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回收,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善于和“敌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