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2252500000015

第15章 具备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8)

这位年轻人就是通用汽车前董事长罗杰·史密斯。罗杰刚进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韦斯特回忆说:“合作的一个月中,罗杰正经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汽车的总裁。”32年之后,罗杰如己所愿,成了通用的董事长。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不断地挑战困难和挑战自我。

人生就如一盘棋,而理想就如指导你下棋的棋谱,它是指导有志之士永远朝成功迈进的重要保障。一位智者说:“生,非我所求;死,非我所愿;但生死之间的岁月,却为我所用。”所以当我们仰首感叹如烟往事时,不如低头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雄心的炉火是否还在燃烧,是否还在为你带来光和热;当我们卧躺枕边,想重拾昨夜的旧梦时,是否该为你的雄心做些什么了?成功的法则有成千上万,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让自己有颗奔腾不息的雄心。

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有梦想。如果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就不必计较今天所受的痛苦。有雄心的人,即使前方有铜墙铁壁的阻隔,他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高调定位,永远都要坐前排

如果你有永争第一的勇气和精神,再加上选对方向,经过努力后,你一定会为自己赢得巨大的成功。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他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岁月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这句话。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学校要求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硬是在1年内全部学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玛格丽特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他活动方面也都是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

正因如此,四十多年后她就成长为连续4年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被政坛誉为“铁娘子”,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拿破仑有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应该给自己定个位。定什么位,将决定自己一生成就的大小。志高千里的人决不会自甘平庸,甘心做下人的人永远成不了主人。

古人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现实当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相信命运,凡事听天由命;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赖他人;有的没有责任心,不敢承担责任;有的惰性太强而好逸恶劳;有的缺乏理想,混沌度日等等。总之,他们给自己低调定位,遇事不敢独当一面,又不敢承担责任,不敢为人之先。一句话,就是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种消极的心态所支配,甘心自轻自贱。这种心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大障碍,成功的大敌。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想获得最后的胜利,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重视自己,给自己高调定位,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独当一面,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敢于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敢为人先。有雄心成大事的人心中只有一种信念: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还能做到。

中国有句古语,“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意思是说,目标定在上等,仅能取得中等的成绩,目标定在中等,仅能取得下等的成绩。这的确是古人科学经验的总结。

历史上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如楚汉相争时期的蒯通劝说韩信反汉,阎忠游说皇甫嵩背弃东汉王朝,冯衍劝导廉丹反叛王莽,都是典型的例证。被劝的三个人都没有听从建议,甘心情愿走向危险与死亡,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如同范哗所说:“人的事业假如窘迫困顿,那么他就极少顾虑自身的性命;人要是生活安逸顺利,那么他对自身安危的顾虑便越来越多。登高却不害怕的人是那些被罚的刑徒;不去坐在屋檐下,担心被瓦片砸伤的人是千金之子。”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人生过程中,环境的不同、心态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因为在顺利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求安逸,而穷苦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图谋变革,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当时那三个人中有的已是南面称孤为王了,有的已是达到将相的权位,但他们都只苟求自身的安逸享乐,不去考虑建立丰功伟绩。他们不知道权势地位越高便越易被人猜疑,越会产生祸患,不知道自己的威势达到与君主相当的地步时便会产生祸乱。他们的权势已经被猜忌了,但却不能丢掉权势来逃避祸患;他们的势力已经与主上齐等了,但却不能自损实力来保全福分。他们都只因迟疑徘徊、犹豫不决而最终导致灭亡,遭遇如此的祸害就是因为怜惜保全自己的性命,结果反而带来了惨痛结局。正如谚语所说:“心死则生,幸生则死,若是抱有必死的心理倒会存活,若是只有侥幸存活的心理反会必死无疑。”

曾被刘秀封为胶东侯的贾复说:“若是谋求尧帝、舜帝那样的事业,即使不能达到,也可以成就商汤、周武王那样讨桀伐纣的功绩;若是谋求商汤、周武王的功业,即使不能达到,也可以取得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霸业;谋求齐桓、晋文的霸业要是不能达到,也还可以成就像战国诸侯割据一方那样的事业;或是划定自己的国界,想割据一方以求自保,以上要是都做不到的话,就只有像六国一样灭亡了。”

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戴高乐说:“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教田径运动的老师会告诉你:“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得更远。”

重量级拳王吉姆·柯伯特有一次在做跑步运动时,看见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颇丰。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鱼才装进鱼篓里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钓鱼翁答道:“老兄,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我也是没办法呀!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啊!”

你也许觉得好笑,可是亲爱的朋友,让我提醒你,正在说话的正是你和我啊!很多时候,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告诉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迂了,我只有一个小锅,可煮不了大鱼。”我们甚至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退自己:“更何况,如果这真是个好主意,别人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还是挑容易一点的事情做就好,别把自己累坏了。”正由于,我们降低了自己的定位,所以也只有和“大鱼”擦肩而过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明确目标,找准箭靶的位置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射箭一样,不知道箭靶的位置,你就永远无法射中它。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目标明确,时时盯着自己箭靶的位置。

有一艘三桅帆船在南海陷入狂风暴雨之中,为了减少风雨对船身的威胁,水手们卸下了两面船帆,正要卸下第三面船帆时,却发现齿轮出现了毛病,根本无法操作船帆升降。船长只好选派一名年轻的水手爬到桅杆的顶端,去解开系住船帆的缆绳。这位水手在风雨摇晃船身的情况下,即将爬到桅杆的顶端时,却胆怯起来,他紧紧抱住桅杆,不敢再移动分毫。虽然甲板上的人们都为这年轻水手加油打气,但年轻水手却手脚颤抖地大叫:“没办法,这儿太高,太摇晃……”一位老水手对年轻水手说:“全船人的生命都操在你手中,现在听我的话,千万不要往下看,集中你的注意力在桅杆的顶端,看着你要解开的那条缆绳!”

年轻水手听了老水手的话,便抬头望向桅杆顶端的缆绳。只见他三两下就爬了上去,顺利地解开系住的缆绳,巨大的船帆急速落了下来。

老水手的话是提醒年轻水手如何去解缆绳,其实也道出了目标的重要。有了目标,人的精力就能凝聚到一个焦点上,避免那些不相干的事分散注意力,这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目标前进。

有人常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的秘诀,他每次谈到目标凝聚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时,总要提到自己父亲说过得一句话。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他既痴迷音乐,又想去当教师。父亲对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听从了父亲的话,只选择了一把椅子——音乐。经过14年的努力与奋斗,最后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成了超级巨星。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目标定位准确是分不开的,有了准确的定位,就会按照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遭受挫折和失败,也会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目标定位准确,容易成功;目标定位不准确,就很难成功。因为一个人也许在这项职业上平庸无奇,而在另一项事业上却能大放异彩,所以在选择目标时,应该先给自己提供多种尝试的机会,“让生命多次曝光”,看看自己的才华在哪个方面最能得到发挥。

目标的定位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尽可能地让它越远大越好,就像日行千里的人和日行十里的人,精神状态就不一样,登高山的人与爬山坡的人发挥的潜能也不相同。我们常常听到田径教练对跳远的运动员说:“跳远的时候,眼睛看远些,你才能跳得更远。”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强,才力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得一切——确定下来的。”

人们常常认为,目标远大,难以实现。其实事情的易难,不在大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你真正想要去完成的目标。有了真正想去完成的目标,你就能不断地、生动地把这个大目标向自己灌输,使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并且把它看作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事实,这样你就会产生一种“稳操胜算”的心理。有了成功的心理,并且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再大的目标也能实现。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有些人做事之所以虎头蛇尾,屡遭失败,不是事情本身难度大,而是觉得成功与自己太远而放弃。如果你现在觉得你自己的目标太远大,遥遥无期,那就把自己的大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骤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你从一开始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许多成功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国女排运动员郎平进了北京队,看到了国家队,到了国家队,又瞄准了世界的最高处,终于一级一级地不断攀登,成长为世界最杰出的女排健将。如果说郎平的成功是实现远大目标的“阶梯法”,那么日本长跑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成功,采用的却是目标的“分段法”。

山田本一在1984年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世界冠军,当时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两年后,他又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获得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仍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当时人们对他的回答大惑不解,后来从他的自传中才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他说:“我在每次比赛前,必须先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过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一位哲人说过:“目标能把握心灵的方向,唤醒身上的精灵。”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企盼早日成功,那就从现在开始,把你的目标写在日记里,或者向自己及家人宣誓,也可以把你的目标写在纸上,贴在你容易看到的地方,每天早晚念两三遍,每念一次,就要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经过反复的念念不忘,促使你的潜意识向实现目标的方向运作。当你的内在心灵将焦点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坚定信念,万事皆有可能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了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对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只是常规理论下的结论,要善于尝试“打破常规”,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有一个超级歌星。他少年时就想当一名歌手。参军后,他买到第一把吉他。他开始自学弹奏吉他,同时练习唱歌,他开始尝试自己创作一些歌曲。服役期满后,他开始努力工作,以实现当一名歌手的夙愿,可他没能马上成功。没人请他唱歌,就连电台唱片音乐节目广播员的工作也没能得到。他只得靠挨家挨户推销各种生活用品维持生计,不过他还是坚持练唱。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歌唱小组在各个教堂、小镇上巡回演出,很快,他有了一些歌迷。最后,他灌制的一张唱片奠定了他音乐工作的基础,吸引了两万名以上的歌迷。他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使他获得了成功。

然而,这只是一次难度不大的考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经过几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热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还要吃些“兴奋剂”来维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他开始沾染上一些恶习——酗酒、服用催眠镇静药和刺激兴奋性药物。他的恶习日渐严重,以致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他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出现在监狱里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必须吃一百多片药片。

这个人就是约翰尼·卡许。

一天早晨,当他从州监狱刑满出狱时,一位行政司法长官对他说:“约翰尼,我今天要把你的钱和麻醉药都还给你,你比别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干的事;看,这就是你的钱和药片,是把这些药片扔掉还是去麻醉自己、毁灭自己,你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