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2252900000015

第15章 人脉就像滚雪球,滚动起来更有价值(4)

本以为这样一来,王铭该吸取教训了。谁知,在此后的工作中之后,王铭越发对曾凯不满,处处为难曾凯。最终,曾凯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这家单位。几年后,曾凯在新单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王铭却因为心脏不好,几年后就去世了。

事实上,在曾凯离开单位后,王铭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合作伙伴,每次研发项目都无法顺利完成,他的个人能力也并未获得单位的认可。正是因为工作没有任何成果,才使得王铭郁郁寡欢,最终含恨而终。

可见,做事不能太绝,那样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裁缝匠最忌讳把衣服裁瘦了,因为衣料瘦了无法再肥;厨师做菜时也要先少放点盐,因为味道淡了还可以补盐;雕刻师做面部雕刻时,往往把眼睛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得大一点,这样都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时,还能有修饰的余地。

所谓“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要提醒自己,凡事留有余地,则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有了牢固的后方,既可出击对方,又可及时地退回,而自己依然处于主动的地位。虽然这样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处于战无不胜的地位,但是至少不会败得一塌糊涂。

小陈是某五星级宾馆的服务员。有一次,她发现客人于先生已经结账后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于先生是当地一位十分有背景的生意人,也是宾馆的常客。这该如何是好呢?如果直接去问于先生何时启程,会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不符合宾馆的规定。

于是,小陈找来公关部的乔经理来解决此事。乔经理敲开于先生的房门说:“您好!您是于先生吗?”“是啊!您是?”于先生回答说。“我是公关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都没来得及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体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听说您昨天已经结账,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非常感谢!因为我不想积累太多账目,所以先结了一次。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几天,所以我还要继续住下去。”“于先生,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

乔经理的谈话技巧果然高明,既弄清了客户结账后仍滞留在客房的原因,又让客户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切之意。

有的时候,生活中很多尴尬都是由你一手造成的,其中就有一些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晃动时液体不至于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轻微的挤压能有喘息空间而不至于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例外”发生时而让自己下得台来。

因此,一定要切记,说话办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要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以便日后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给别人留有余地对己对人都有好处。不把事情做绝,就可以从容转身;不留余地,好比棋弈的残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了。

人际交往中的金科玉律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选择了两只出生时间相同的小狗,对其中一只不断地加以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养,而对另外一只则只能惩罚和鄙视。结果发现,让两只小狗学同一个动作时,那只总是得到奖励的小狗要比那只受到惩罚的小狗学得快得多,而且记忆也更强。

研究证明,人也有相似的情况。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会使别人产生恒定的改变,相反往往会引起愤恨。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也证明了这个事情,他说,人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人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批评所引起的愤恨,常常会削弱员工、家人以及朋友的斗志和情感,但所指责的状况却丝毫不会因指责而获得改善。

约克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理,他的工作之一就是去工地上监督那些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的人。每当他发现有人没按规定戴帽,要么指责一番,要么直接骂当事人“不长脑子”,并且说了很多遍有些人总是不思悔改。很多员工即使当时接受了他的纠正,却满肚子的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拿了下来。

最后,约克打算换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后一旦发现有人没戴安全帽,约克就真诚地向对方询问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然后他以快乐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建议他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戴安全帽。

如此一来,愈来愈多的人遵守规定戴安全帽,而且再也没有出现他一离开员工就摘掉安全帽的情形。

卡耐基曾说,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事,那么就请你记住三大原则: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不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即使你是对的,你用批评、指责和抱怨的方式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更恐怖的是,这样做已经为你树立了一个敌人。所以,要想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友好合作,就要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注意克制自己。往往一次直截了当的批评会让你失去一个朋友,失去一个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况且,直白的批评会让他人自尊心受到伤害,最终只会造成双方不欢而散。

因此,从现在开始,不能一味指责,你要试着了解他们,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而且这种做法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常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飞行。有一次,他受邀在圣地亚哥的航空展览上表演,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表演也近乎完美。然而,在表演结束飞回洛杉矶的途中,他驾驶的飞机,两具引擎都突然熄灭。幸运的是,由于他熟练的技术,最后飞机着陆了,但是严重损坏,所幸没有人受伤。

一场虚惊之后,胡佛第一个举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料,他所驾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使用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回到机场以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万分难过。当胡佛走向他的时候,他正泪流满面。因为他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失事,还差一点使3个人失去了生命。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胡佛会大发雷霆之时,他却表现得非常镇定和友好,他并没有痛责机械师的疏忽,甚至连批评的话都没有说一句。相反,他抱住那位机械师的肩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一架这样飞机。”

从此那位犯下大错的年轻机械师再没有出过这样错,并且他成了胡佛表演成功的坚实保障。

实际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因此每当你忍不住要批评别人时,先想一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做,同时记住下面几句话:

首先,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不要批评别人的行为,换成别人的角度想想;

再次,即使要批评,也最好先加以肯定;

最后,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为何不多赞美别人?

《圣经》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不要批评别人,免得将来也被别人批评。”人各有别,不了解对方,就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误会的产生往往就因为这个原因。当别人犯错误了,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或许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千万不要随便去指责别人,因为话一出口就意味着伤害,而这正是导致你没有朋友的罪魁祸首。

遇货添财,逢人减岁

为了更好地理解“遇货添财,逢人减岁”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小李是某社区的物业人员,20岁出头,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在社区居民们眼中,小李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凡认识小李的人,聊起她来,估计都有一火车的话要说。这就奇怪了,一般物业人员在处理和居民的关系时,总会因为立场不同而很难相处融洽,为什么小李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与大家相处时,她很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某一天,小李碰到了居民张阿姨,离得很远时,她就会热情地跟张阿姨打招呼,并不忘说一句:“哎呀,张阿姨,您是怎么保养的啊?越来越年轻了,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有点自卑了!”事实上,张阿姨一直在话剧团工作,年轻时也算是个美人,在保养方面自然有一套方法,的确比同龄人看上去要年轻很多。又比如,小李在逛街时碰到社区的王大姐,正好王大姐也在购物,手里还拿着刚刚买好的一件衣服,这时,小李就会说:“王大姐,一看您就是有品位的人,这件衣服一定很贵吧?这款式和颜色都是这季最流行的。”

这些话一出口,无论是张阿姨还是王大姐,都会心里舒坦。有一个说话做事这么贴心的人在身边,谁会不喜欢呢?也正因为这样,小李在社区的口碑越来越好,大家有事都喜欢找她,她有事时,居民们也都愿意配合。

这就是“减岁添财”,概括起来就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对年龄大的人,要说对方显得年轻;而看到对方新买的东西时,则尽量说得贵一些。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策略。但在现实生活中,将其说成是社交必杀技也毫不为过。因为人生在世岁月有限,年纪越大越会明白“岁月催人老”的遗憾。年轻就意味着青春,也是健康与活力的象征,你夸一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时,就等于同时在赞美他是一个聪明又漂亮的人。

可以说,夸赞别人年轻是最被广为接纳的社交辞令。至于“遇货添财”,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谁不喜欢只花100元却买到1000元的品质呢?顺应这样的心态,对向你炫耀买到好东西的人高估你认为的物价,则等同于你赞美对方有“价廉物美”的采购眼光,是一个聪明有眼光的人。同时,对方会因此感到满足并有成就感,因而产生“你真懂我”的认同感,如此一来便很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有时候就是一些细节的累积。你留给人怎样的印象,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因一事就能促成的,而是经年累月下通过不同的细节积累的印象。因此,为了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你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着手,不要嫌琐碎,也不要怕有溜须拍马之嫌。只要你的赞美和认同之辞发自内心,那么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善意的,从而欣然接受。

所谓“减岁添财”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真诚的赞美和认可,不仅要夸奖对方年轻、识货,更重要的是从心里认同他这个人。除此之外,“减岁添财”也并非处处适用,有时候还需要你灵活变通。比如,看起来像45岁的人,你说他们刚满40岁,或者38岁上下,就能赢得好感;但是如果太夸张了,就显得阿谀奉承,不但被夸的人会听得不舒服,旁人也会鄙夷。

另外,“减岁添财”这个社交辞令也可以进一步升级为:遇男称强、见女夸瘦。在现实中,只要是个有理想、态度积极的男人,必定会看重自己的事业,并喜欢别人肯定他们的能力与专业。所以碰到需要笼络的男性,只要对他们的职业表示肯定与钦佩,往往能赢得好感。如果对方并不是一个以现有职业为荣的人,或者进入了职场的瓶颈与困境,那你可以引导他谈谈自己的兴趣。男人对兴趣的经营往往专业精深,抓出这一点你们也能聊得很愉快!

如果是与女性对话,夸一句“你好像瘦了!”真的是最吃得开的妙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性的爱美之心则更甚之。如今以苗条为美的时代,女人永远有减不完的体重。所以,即使知道这样的话只是客套,但对方仍会感受到“我的努力有人看见了”那一份被肯定的喜悦感。自然,她对你的态度会更为亲切、和善。

千万不要以为这都是“雕虫小技”,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其作用真的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