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溯碑记
22567100000004

第4章 水木观

水木观距离陆家庄倒是不远,就是路着实的不好走,按照村里老人给指的路线,花费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才赶到了传说中的水木观,道观在现在的华夏国不像佛教的寺庙那么常见,主要也是因为道教的信徒没有佛教的信徒广泛,虽然是华夏的本土宗教,但是现在好像信奉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上学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华夏道教文化的一本书籍,对于道教还是有一些的了解的。

道观,也就是到家修炼所在的庙宇,按照古人书写自右向左的习惯,其实应该是观道,道观之处,观道之处也,一般的道观有两种,一种是子孙庙,一种是丛林庙。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而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一般,无论年龄、性别、出家时间,凡是可以居住在里面的道人,都有权被选举为最高领导人。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给安排有职务,为其他道人服务。丛林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一般,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孙庙学习这些知识,三年后得到冠巾,经师父允许后,才可以去丛林庙挂单居住,深入学习

另外,门派不是以出家在哪个庙决定的。而是由度师的法裔决定的,度师根据派系授予派名。而后,无论去哪里,都是这个派,也可以住子孙庙,也可以住丛林庙,只要适合。一般,新出家所居住的庙就是自己度师的庙,但是也不绝对,有了度师以后,遇到更好的道士,可以再拜“先生“,法裔就不需要改了。相传黄帝学道,曾拜了七十二个“先生“。度师只有一个,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因为表示你勤奋、好学。

深山中的水木观并没有给我什么高深莫测的感觉,反而崭新的红色院墙给我一种烟火气息的感觉,进入观内,一个比我看上去稍微小点的小道士接待了我,没有想象中的羞涩,反而十分熟练的带着我参观了他们整个道观。例行公事的给了一些香火钱,表明来意后到是很顺利的见到了这代道观的主事之人。

地清道长,看上去质朴无华,长长的胡子拖到了胸口的位置,看起来仙风道骨,但我却好像看到杂乱无章的胡须似乎经过精心的修剪,营造出一种仙人的感觉,双目浑浊,只是在偶尔交谈中透露着一些些狡黠,像是一个久经商场的商人,外表平凡,内心确十分的剔透。

也许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山中清幽处,却是了悟红尘的朱门狗日地。管他呢,我只是来打听打听关于沐先生的一些信息,和地清聊了挺久,无外乎是一些玄而又玄的道门之话,话中意思无非就是道观破旧,需要修缮,而修缮道观又会积下莫大的福德,无论什么宗教,我总觉得他们的行事手法没什么区别,不外乎就是让你出钱,然后告诉你出钱后会有莫大的好处,这其实和我开店做生意没什么太大区别,我的商品特别好,你出钱买走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看来这世上不被铜臭所污染的地方可能是不存在的了。

“这里有关于一位沐先生的记载么?就是县城石碑上那个沐先生”我忍耐不了道长无微不至的推销,只得直接告知他我的来意。

“这个沐先生我倒是知道的,边上的村里也有他的传言,说是道法高超,医术无双,但是我们道观这么多年下来倒是真没有关于此人的记录”

“那您知道道观为什么名曰水木观么”我说出心中疑惑,水木二字和沐先生的姓没有关系?打死我已不信。

“这个嘛,我观开观第一代祖师道长道号水木,所以道观就以道长的道号来命名的,水木道长还定下了十代掌门道长的道号,分别是:水火风雷电,天地万物生。我是第七代掌门,所以我道号以地字开头。”

“那关于水木道长的记载呢,有没有?”水木二字从道观名到道士名,对我来说似乎线索明朗了很多。

“时间太久了,都遗失了,我知道的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老道一句话绝了我所有的念想。

在道观中四处转了转,和凡尘的寺庙道观真的没什么太大区别,观中也不算太久,明显翻新甚至重盖过,看来这一趟又是白跑了。客套了一会,天色也是转晚了,我实在不愿意在这种地方住一晚的,总觉得观内的神明会在我熟睡的时候苏醒,像凡人一样四处走动,正常的生活,当下下定决心,回县城!

回到住处已经是晚上的九点多了,草草的吃了点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看来这一趟淇县之行不会有什么收获了。那个破石碑,要不是字迹的问题我才懒得去查探呢,既然解释不了,那就不去管它了,留给后人,说不定以后有人能解开我心中的困惑,对于解决不了的事我就是这么想得开,心态好,没办法。

也许是想通了,这一觉睡得特别踏实。

第二天一早我就跑到车站,打算买一张返程的车票,和来的时候一样的路线,不过不太顺利,车票买到的是三天以后的,无所谓了,就在这小县城再停留个几日吧。放下心中的包袱,以旅游的心态重新走一走这座县城,其实还是一件满有意思的事情,毕竟这里曾经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所在。那个年代南北方的差异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这样的闭塞的县城,住惯了南方沿海快节奏的都市,这样一个县城还真是让我心灵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