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上千寒,心中永暖:你要会静心修心暖心
22656800000005

第5章 简单做人,简单处世

人越简单,人际关系就越简单,彼此之间的负担也就越少,相处起来才会更融洽。其实,智慧并不是绕来绕去的烦琐,而是化繁就简,直抵事情的核心。做人,亦如是。

人缘好的人做事总是很顺当

好莱坞有句流行语:“成功不在于你会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是形容良好人际关系的再形象不过的说法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人都认同的,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就是这个道理。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看作是战争中取胜的三个要素。

其实,人生之成败不也像极了一场战争吗?我们需要天时地利的机缘,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总是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人,多半人缘很好。只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人们才喜欢他。而这样的人一定是越来越忙,因为需要他帮忙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的人也会很多。

普通的赢利以“利己”为首要目的,甚至当成唯一的目的,人们的眼神儿会充满贪婪和索取,彼此间的信任也将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反而更难获利。但如果我们追求“心灵的赢利”,以超然的态度、助人的目标为赢利的指针,那么我们的心就会感到安乐、温暖、柔和,这样,我们将更容易获利。正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所说,“商业社会的核心价值应该是让对手和自己同时获利,要时时存有自利利人的精神”。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位叫李沙庚的店主,他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他赚了钱以后便掺杂造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所以生意日渐冷落。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郑板桥的“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衰落,正因为‘心’上少了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心的重要。从此以后,他痛改前非,终于再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在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交往。有好的人缘可以让你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为你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是一个懂得用心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注意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好的人缘既可以为你赢来更多的支持,也可以把很多关系进行微妙的转化。比如,当你与客户建立起朋友关系时,你就会更多地为他着想,这时,你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而客户之于你,也是如此。当他们把你当成朋友时,也会尽力促成彼此更多的合作,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且,你们还会为彼此介绍更多的朋友,因而可以扩展人际关系,争取更多成功的机会。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就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如果没有强大的人际资源,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有“望梦想兴叹”的份儿。可以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几乎有80%靠的是人际关系,但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了。

大多数人都只是生活在一个既定的圈子内。如果你接触的是同一群人,你的成长是有限的。如果你将自己限制在很小的社团内,就只会让自己觉得枯燥乏味、沉闷寂寞。所以,应多结交朋友,多参加社区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结交到各个阶层的朋友,这样,不但会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而且能扩大你的视野,增长你的见识。

如果你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你的交友层次就会不断提升。如果你能够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你就能突破内心种种的困难和障碍。由此,你就可以借助好人缘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成功。

慧心智语

只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人们才喜欢他。同时,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的人也会很多。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一位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儿问:‘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儿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休息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儿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要转校却担心起来:‘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我一直记挂着这个孩子,结果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开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其实,我当时心里便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又能为人着想,天下无他不可为之事。不过,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巨富——比尔·盖茨。”

这是卡菲瑞回忆起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时写下的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伟大或杰出的人物身上,总会或早或迟地显现出优于常人的地方。比尔·盖茨在对待图书馆工作这样的小事上,就已经表现出一种超乎同龄人的责任心。暂且不去谈论影响比尔·盖茨成功的其他因素,单就他从小就显示出来的做事态度,我们就能窥见他获得人生成就的端倪。

一个不愿意做小事的人,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有些人觉得自己可以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那些琐细小事不应该去理会,而且连替自己开脱的理由也显得理直气壮:“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这些人似乎忘了一点,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当年都是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做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条船在苏格兰附近沉没,沉没的原因是鱼雷袭击还是触礁,一直没有结论。罗斯福认为触礁的可能性更大,为了支持这种立论,他滔滔不绝地背诵出了当地海岸涨潮的具体高度以及礁石在水下的确切深度和位置,这一行为令许多人暗中折服。罗斯福总是能够记得住每一件在我们看来是小事的事情。他曾经表演过这样的绝活儿:他叫客人在一张只有符号标志而没有说明文字的美国地图上随意画一条线,他能够按顺序说出这条线上有哪几个县。

在公众的眼中,这个关注小事的人,必定是一个能时刻将民众和国家的利益装在心里的人。人们可能不会去关心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规划,但他们会注意到一个国家的代言人是否在细节和小事上下功夫。试想,总统连全国每个县的县名和地理位置、不为人知的建议乃至白宫草坪上的蟋蟀都注意到了,还有什么东西会落在总统的视野之外呢?

老子将治理国家比作烹调小鱼,只有调味、火候适中,不急躁,不盲动,煮出的东西才能色鲜味美。如果火候不对,调味不好,或者心里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那么最后煮出的东西肯定是一团糟,色、香、味都没有了。所以,人们总是说“魔鬼藏于细节”,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

慧心智语

为求全必须委屈,为成功必须忍耐。

真正的圣人都不乏赤子之心

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垃圾,如果这些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就会污染生存的环境。但有形的垃圾很容易清理,而是人们内心的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掉。因为,这些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愿意去清扫。譬如,太忙、太累的生活让人失去了清理自己内心垃圾的愿望,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明天,而很多人又不确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了,将来想要时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所有的努力无非是为了两个字:快乐。什么人是最快乐的呢?没有患得患失的惊恐,没有焦躁疑虑的烦扰,什么人呢?一定是孩子。世界上最快乐的就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因为不染尘世的名利纷争,所以也就可以以一颗单纯的童心一直快乐下去。所以,吉祥上师提醒人们说,“真正的圣人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而是积极入世,却又不失一颗赤子之心。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他们成熟而又单纯。”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甘甜,是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清除心灵垃圾的最好途径。

有一个关于建筑的故事: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城里的一座寺庙,于是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不久,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就决定比较一下。他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庙,而这两个组恰好是面对面地进行整修。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漆料,又要了很多工具,而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去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反射出美丽的色彩。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果一个人去除了机心,还生活本来的面目,不刻意追求什么,他就能像李白诗中所描述的出水的芙蓉一样,美丽、洁白而无瑕。故事中的和尚们正是以这样的道理来工作、生活。他们将一切还原成本来的面目,以洁净之心映衬出了尘世的一切绚烂。就像那些我们所羡慕的拥有大智慧的人一样,他们总是会表现出自己天真烂漫的情怀来。

很多人看似很聪明,喜欢动心思去算计周围的人和事,却常常忘记了那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使用技巧的过程中,人们难免出差错,毕竟谁都有考虑不周的时候,所以才会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话。而一个人若想拥有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就应该去除机心,而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点滴。

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曾说,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过怪黄莺成对儿、怨粉蝶儿成双的日子。但是,等到岁月渐渐流去,人的心就会慢慢变硬,像一颗被煮熟的鸡蛋。如果一个人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后,仍然能够不失赤子之心,那么他便是真正的诗人,是真正诗意地栖居的人。

慧心智语

真正的圣人常常成熟而又单纯。

匍匐在地才不会摔倒

常常有人觉得很委屈,能力强、做事稳、功劳大,可大家却偏偏好像看不到一样,对此没有给予什么特别的关注。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功劳,大家并不是看不到,只是都放在心里不说而已。如果一个人的能耐确实高于别人,而他自己又过分表现自己的话,就会让别人产生逆反心理,别人或许会因此说:“有什么大不了的。”相反,如果一个人保持低姿态,那么别人不仅会觉得他有能耐,还会觉得他为人谦逊。

主动趴下,匍匐前进是一种明智之举。然而主动趴下并不是因病倒下,匍匐前进并非趴着不动。你自己先倒下了,别人就无法再使你跌倒;匍匐前进看起来似乎速度太慢、太不痛快,缺乏英雄气概,但是能登上最高者,往往就是与地面贴得最紧的那个。

从古至今,不少人爱把“吾不如”颠倒过来,变成了“不如吾”。

三国时期的祢衡,初见曹操就把曹营的文武将官贬得一文不值,说:“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他把别人看成豆腐渣,并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曹操自然没有收留这个目空四海的狂徒。他又去见刘表、黄祖,还是走一处骂一处,最后终于被黄祖砍掉了脑袋,为后人留下了笑柄。

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只有自知的人,才懂得低调处世,才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低调处世、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胸襟。

匍匐在地的人才不会摔倒。

但是,很多人喜欢那种被抬高的感觉,那是一种自我膨胀的结果。被人欣赏、被人膜拜,会给我们的虚荣心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当我们抬起脚来,或者踩着高跷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呢?往往左右摇摆,而且很容易摔倒,因为我们的重心不稳。所以,我们才说:“一个人越是贴近大地,就越能体会到天空的广阔。”一个人真正踏实下来之后,会有一种朴实的快乐。这种快乐沉稳、安详、内敛,是一种智慧填满心灵的快乐。这个时候,人们的状态不是骄傲、不是趾高气扬,而是平静、随和、谦卑。

一个人如果愿意以匍匐在地的姿态面对世界,以跪拜虔诚之心尊敬他人,他便不会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他的心中弥漫的是祥和、安宁,他周围的人也不会再与他为敌,心生戒备。没有了明争暗斗,没有了钩心斗角,便不再会有兵戎相见的纷争。

慧心智语

匍匐在地至少有一个好处:我们不会因为重心太高,而令自己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