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22659000000003

第3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忽视细节的代价

迟到几分钟,丢掉大生意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诚实守信在社会上的被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很多人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但不少人认为诚信的原则只是在大事中才能体现,而事实上要做到诚实守信,必须从小事做起。在商业谈判中,有许多人因为不重视“守时”这个做人的原则,结果毁掉了大好的合作机会。

一位朋友向周总推荐一位印刷公司老板。这位老板知道周总的公司在印刷方面花不少钱,想争取周总的生意。他带来了精美了样本、仔细考虑的价钱建议和热情的许诺。周总有礼貌地坐着,尽管会议还没开始他就决定不把生意交给他,因为他迟了20分钟才来。准时在取得周总的公司的印刷品生意上是十分关键的。周总公司的产品的印刷资料星期三送到,星期四装订,星期五发送到周总下星期出席的座谈会地点,迟一天就跟迟一年那么糟糕。周总的公司可能要十多位工人在既定的一天来将销售信、小册子和订货单叠好塞进信封,如果印刷品没运到,任何事都将会拖延。所以,当那位印刷公司老板第一次会议就不能准时出席,周总就推断出不能指望这个印刷公司老板能把他的工作干好。

许多你想打交道的精明、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人士,并没什么“系统”去判断别人和决定买谁的东西,与谁做生意,帮助或信任谁。如果你不是守时者,别人会对你做负面评价。可以说遵守时间是一个有助于打动别人的简单方法。

守时代表了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大家风范。有些人总是手忙脚乱地完成工作,他们总是给人急匆匆的印象,就好像他们总是在赶一辆马上就要启动的火车。他们没有掌握适当的做事方法,所以很难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学校生活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有铃声催你起床,告诉你什么时间该去晨读或者上课,教你养成恪守时间、从不误时的习惯。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一块表,可以随时看时间。事事习惯“差不多”是个坏毛病,从长远来看更是得不偿失。在著名商人阿蒙斯·劳伦斯从事商业生涯的最初7年里,他从不允许任何一张单据到星期天还没有处理。商业界的人士都明白,商业活动中某些重大时刻会决定以后几年的业务发展状况。如果你到银行晚了几个小时,票据就可能被拒收,而你借贷的信用就会荡然无存。

“哦,我多么喜欢那个任何事情都按时完成的年轻人!”布朗先生说,“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可以信赖他,并且很快就会让他来处理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恪守时间是使人信任的前提,会给人带来好名声。它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使别人可以相信我们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恪守时间的人一般都不会失言或违约,都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办事一贯准时、恪守时间的好名声,往往是积累成功资本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忽视细节让他屡屡败走大公司

人生一世,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由此,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

可是,生活中偏偏有不少人总是忽略这些轻微的细节,结果往往栽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张先生因为忽视细节致使屡屡败走大公司的事例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每年金秋10月,都是跳槽的高峰季节之一,而500强外资大公司又乘机把目光锁定在各路精英的身上,同时各路精英也在搜索着自己钟情的大公司。但是,并非每位精英都能如愿以偿。连续向500强外资大公司发起了多次“冲击”的张先生感叹道:“从6月到国庆前夕,我先后参加了30家企业的面试,其中仅500强大公司就有TNT、东芝、三星、UPS、玫琳凯等,结果却无一过关。唉!我为何屡屡败走大公司?”

3年前,张先生毕业于某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到东北某大型国有集团找到一份工作。2年后,来到上海。不久就进了一家合资物流公司,在仓储部门任仓储调度。2004年5月合同到期,已升迁到仓储主管的张先生离开了公司。踌躇满志的他把目光瞄准了500强外资大公司。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无情的,屡屡碰壁后,他的自信心开始动摇了……

张先生第一次面试的大公司是世界500强、全球4大快递公司之一的荷兰TNT的子公司——一家专做汽车配件的汽车物流公司。5月上旬某日下午1点,他去参加面试。他先填写的是中文报名表。在填报具体职位时,他有点犹豫,便在空格中写了两个职位:运输主管和仓储主管。

面试官是两位中国人——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一位物流部经理。自我介绍结束后,物流部经理首先问道:“你为什么填两个职位,你到底应聘哪个职位呢?”张先生说:“我学的是交通运输,在东北做过运输管理工作;来上海后又做了1年仓储管理工作,两个岗位都可以做。”

物流部经理用不太信任的口气说:“我们要求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你只工作了3年,经验不足!你以前做的是快速消费品,我们做的是汽车配件,你的专业经历不行!”尽管他竭力辩解,两位面试官还是不为所动。这次面试就这样流产了。

后来张先生分析其原因觉得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虽是专业经历欠缺,但填两个应聘职位这一细节失误也难辞其咎。

8月下旬,张先生意外接到了东芝一家分公司的通知面试的电话,让他第二天上午10点过去面试,也是巧事,韩国三星公司也通知他在这天下午2点30分参加面试,一天应聘两家500强企业,他真是忙得有点昏头转向。此外,他还有点担心,万一他们用日语、韩语面试怎么办?他可从来没学过这些。

在等待面试时,张先生发现公司员工都说上海话,此时,他的心稍轻松了一些,毕竟上海话他能听懂一些。但是一踏进小会议室时,张先生马上意识到了对面经理的眼神里有一丝失望——他的穿着太随意,只穿了一件旧的休闲T恤,头上的汗还没有擦干净。

自我介绍完后,她问:“你的数据库编程水平怎么样?”他很奇怪:我是做物流或做仓储工作的,会操作就可以了。干吗要会数据库编程呢?于是他如实回答:“数据库编程我不太懂行。”面试中,她问了很多令人不愉快的问题,话里语间处处流露着不信任,似乎在审问一个囚犯。这使得张先生很气愤,于是没等她说完张先生就主动提出退出了面试。

面试自然又失败了。张先生反省道:“其原因可能就是第一印象不太好。虽然责任在自己,但我心里还是有气;你们主动找上我的,还那么苛刻,还专门问一些令人难堪的问题!”怀着几分气愤的心情,下午他提前10分钟赶到了韩国三星的分公司。前台小姐很客气地将他领进一间会议室。他想这次应该有点戏了吧。会议室里坐着3个人:人力资源部经理、运作部经理和一位会说汉语但带着明显的口音,应该是韩国人。三人看起来都很友好和善。

他向他们微笑了一下,便用流利的英语做自我介绍。他的表述很快得到了他们的首肯。接着,韩国人用汉语问了一些问题:“来上海几年了?”“工作情况怎么样啊?”他都认真地做了回答。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他不断地投简历,不断地参加面试,事前的准备有点松懈了。接到三星的面试通知后,他竟然想不起应聘的是哪个职位。他当然不能问面试官,便婉转地问:“我应聘的职位有什么具体要求?”谁知,这些老江湖很快明白了张先生的心思。运作部经理当即问:“你难道连这个职位的要求都不知道吗?”张先生慌忙辩解说:“不是的,我是想了解清楚以后,便于将来迅速开展工作。”他很快微微地笑了一下:“那是,那是!”接着,他又问了有关海关报关方面的问题。因为张先生的专业经历不大对口,他的回答不太理想。他居然边回答边做手势,可能是动作大了点,说着说着,他们突然大笑起来。张先生尴尬地看着他们。这次面试就在他们的欢笑和张先生的尴尬中收场了。

心情低落的张先生回到家里没精打采地打开电脑查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昨天他应聘三星公司的是物流专员!此时,他不觉感到有点羞愧了。原来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在于仓促上阵,对自己应聘的职位不了解,一些专业问题事先没准备。

仔细地分析张先生屡屡失败的原因,不难看出他忽略了面试中许多细微的小事:比如说面试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尤其对应聘的职位了解得不太透彻,而且衣着打扮也不太合体,没有充分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而且面试中没有注意言行举止,手舞足蹈,给人一种不注重仪表的感觉……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凡事都要有充分准备,切不可不做好准备,匆忙上阵,否则只有像张先生一样落荒而逃。

现在的社会,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好比一个人身体有了病,要到医院治疗,就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做事预先计划周全,早做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做事前不做任何准备,临时抱佛脚,要想事情圆满成功,那就难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了这家带“中国”字头的大公司。这公司虽说也是上市公司,但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一些习气仍在发生作用。这些天小谭他们11楼的锅炉热水器坏了,喝开水要到15楼去打。这样,每天提热水壶上15楼打开水自然成了小谭份内的事,谁让他在办公室资历最浅。这天上午,小谭先到外面办事,11点过回到办公室,回来时大汗淋漓,他揭开热水壶盖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小谭很生气,大声说从明天起轮流打开水,他不能一个人承包。没人响应,于是,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他也不打开水了……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中午他就被领导叫去训了一通,让他勤快一点……

这太不公平了!小谭心里想,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于是,他开始琢磨跳槽的事了。

应该说,这事对小谭的确不公平,但在现代职场上,永远也不会有绝对公平出现!道理很简单,无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企业管理如何扁平化,企业内部永远是个金字塔结构。既然是个金字塔,就必然会有上下之分,既然有上下之分,就必然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企业作为一台利润压榨机,与追求公平相比,它更喜欢效率。在一个公司内部,如果没有适当的等级制度和淘汰制度,它就会因为自己的“仁义”而失去竞争力,就会在行业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在现实生活之中,永远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公平。

这就需要你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忍耐,学会去适应身处的这个真实的环境和社会,这是许多成功人士能够超越他人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无法把握的,工作不被认同、才能不被重用、职业发展受挫、上司待人不公平、别人总用有色眼镜看自己……这时,能够拯救自己出泥潭的只有忍耐。比尔·盖茨曾告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社会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遍布于个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这一现实面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没有益处,只有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忍受眼前的痛苦,才能扭转这种不公平,使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莎莉·拉斐尔很早就立志于播音事业。但由于当时美国各家无线电台都约定俗成地只聘用男性,所以,当她在各家电台应聘时,都被认为不能胜任这类工作而屡遭拒绝。

后来,她在纽约的一家电台找到一份工作,但不久却以“赶不上时代”为由遭到辞退,结果又失业了。

一天,她向一家广播公司的负责人谈起她的节目构想。“我相信公司会有兴趣。”那人说。但此后不久那人便离开了公司,她的美梦破灭了。后来,她又找到公司另外两名职员,却被要求主持她最不擅长的政治节目。

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奋,使她主持的节目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

“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结果相反,这鞭策我勇往直前。”拉斐尔自豪地说。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著名的自办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都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

莎莉靠着坚忍的毅力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她不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勇敢地面对一切,用积极的心态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有很多人,遇到挫折后,不是去寻求合适的方法克服困难,而是把一切原因都归结到别人的身上,喜欢迁怒于别人。挫折心理都是由刺激即挫折源引起的。自然逆境引起的挫折没有人为性,而社会逆境和个体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都具有人为性的特点,这样就必然涉及挫折后要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

社会逆境引起的挫折,挫折源都是人为的。对于有意为自己设置障碍的人,受挫折者该如何对待呢?是耿耿于怀,视为永远的敌人,还是宽容大度,化干戈为玉帛呢?应该是后者。因为,迁怒于别人只能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对排除困难没有任何好处。

小疏忽带来大损失

从前屋檐下有一块石头,它非常坚硬也非常自信。它常常认为自己坚不可摧,非常看不起周围的朋友。

一天,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正好落在石头身上。石头觉得软软的一点感觉也没有。它非常轻蔑的问:“小鬼,你这么柔弱,还敢向我挑战?”

水滴说:“我虽然柔弱,但我有决心向你挑战!因为我有打败你的法宝!”

石头哈哈大笑起来:“小小水滴,口气倒不小。快告诉我你有什么法宝能打败我?”

水滴说:“我用你自己打败你。”

“哈哈哈——荒唐,你有我壮吗?你有我强吗?你有我硬吗?你有我大吗?凭哪一点,你都是我的手下败将。”

水滴说:“就凭你自己,我就能战胜你!”

“你做梦吧!”

水滴说:“只要我重视你、你忽略我的话,我就能战胜你!”

“我偏不信!想用这种办法来哄着我重视你。”

“那走着瞧吧!你必会败的!”

石头哼哈着,根本没把水滴说的当回事。

水滴不停地滴在石头背上,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石头照样唯我独尊,根本不在乎水滴。

好多年以后,石头背上出了一个大洞。石头终于醒悟过来了。它望着自己带有伤痕的身子,后悔地说:“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疏忽,竟导致我如此悲惨的命运!”

是呀,后悔归后悔,但只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买个经验教训也还是有它的意义的。可是悲剧却还在重演,而且有时会愈演愈烈。

许多企业就像石头那样,两只眼睛只盯着那些表面的利益,却不去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蒙骗顾客。

只有那种经营时不让顾客有丝毫的遗憾、不满,不再经营时让顾客遗憾万分的公司,才是真正经营成功的公司,才是名利双收的公司。

办企业一定要诚实,对所有顾客负责,靠欺骗顾客混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如果发现公司有不合理的现象,要立刻设法铲除,不可姑息。对产品同样,不要因为是自己做的产品有了毛病就讳而不宣,等到让消费者发觉时,受损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连整个公司的名誉,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的移动通讯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3年里,当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时,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也从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一日千里地从手机销售头把交椅跌落,不但退出了销售三甲,而且还排在了新军三星、菲利浦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上,国际上很多濒危的企业一到这个市场就能起死回生、生龙活虎,但爱立信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作“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是爱立信漠视这一错误。“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T28”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给爱立信以“伸冤”的机会,无情地疏远了它。

其实,信奉“亡羊补牢”观念的中国消费者已经给了爱立信一次机会,只不过,爱立信没能好好把握那次机会。

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3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C、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去做服务工作。

质量和服务中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它从未想放弃的中国市场。

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他们因事后采取的措施及时、正确,使得公司效益迅速回升,转危为安。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泰乐诺胶囊是一种止痛药,1981年的销售额达到1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利润的17%。1982年9月,一位患者服药后当天死亡。消息传出后,强生公司在止痛药的市场份额迅速由35.3%下降到7%,公司面临着巨大危机。公司迅速做出反应,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结果,经过一番努力,在8个月后,公司重新赢得了35%的市场份额,使公司起死回生。

同样是面临这样的危机事件,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而强生公司却转危为安。这其中的奥妙有多少人研究过呢?

其实并不是企业才有可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个人而言,有时也会因一个细节而栽跟头。

诸立昌的第一次求职经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

诸立昌是大专生,3年里他勤奋学习,英语、写作、专业课样样不懈怠,业余时间还参加了会计本科考试,到毕业前诸立昌即将获得学士学位。对自己的功底诸立昌是颇为自信的。

诸立昌应聘的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人事部对他的资料相当满意,对他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很欣赏。也许是由于惜才之故,人事部主管对诸立昌极为客气,当即电话通知财务经理对他进行面试。10分钟不到,财务经理就来了。财务经理是一位十分瘦削的老先生,衣着朴素。几句寒暄之后,便转入正题,他说他想考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如此简单的问题,让诸立昌不禁窃喜。“你说吧,你说吧。”诸立昌说,一点儿也不紧张。

考核极为顺利,对他的问题诸立昌几乎是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援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有关会计法规加以论证。诸立昌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赏识。一个小时后,他被宣布录用了。成功如此之容易,骄傲的情绪自然也就滋长起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财务经理交给诸立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依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个过程极为简单,就是一个数字转抄的事儿。一千多张凭证诸立昌两天就抄完了。他不免有些看轻这份工作,言语之间有所流露。财务经理却依然是一副水波不兴的样子。到第七天开始与总账核对。诸立昌惊奇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据其所登录明细金额,十次二十次地加总,与总账总是对不上。诸立昌慌了手脚,几千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一件易事,反复核查几次后仍与总账对不上。诸立昌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经理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诸立昌的话,只是笑了笑说:“小伙子,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太绝对的吧。”诸立昌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将其录入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10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22579误写成了22579,二者之间相差近14倍!

诸立昌羞愧满面,无言以对。财务经理当即让诸立昌去人事部结账,他恳请经理能原谅自己的这次过错。而财务经理言出必行,毫无挽回的余地。临行时,财务经理特意地抽出时间和诸立昌谈心:“小伙子,你很聪明,但人不能聪明得过了头。一开始你就很傲气,记不记得我问你问题时,你一连说了两个:你说吧。我看你有才,姑且原谅你。这几天我交给你一个简单会计工作,旨在考察你,结果你完成得怎么样?照抄你都会抄错,你的能力何在?因为你这一错,公司有可能损失20多万,这个责任是你负还是我负呢?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我今天不得不辞退你。我的年龄与你的父亲相当,正因为如此,我想如果今天不给你一个沉重的打击,你就不能吸取这个教训。请体会我的良苦用心。你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没有迈好你的第一步。”

一份年薪6万元的工作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了。从公司到学校是一段极长的路,平常都是公司的班车接送诸立昌上下班。而这天,诸立昌第一次要从公司走回去了。他为这错误的一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可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要忽略一些细小的错误,否则就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