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唐诗三百首
22661300000002

第2章 蝉[1]

虞世南

垂緌[2]饮清露,

流响[3]出疏桐[4]。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5]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初唐文学家、书法家,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家”。他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他的诗清丽中透着刚健。

注释

[1]蝉:一种昆虫,又叫知了。雄的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2]垂緌:本指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这里指蝉头部伸出的触须。緌,ruí。[3]流响:传出声响。[4]疏桐:高大的梧桐。[5]藉:凭借。

精彩解说

蝉低着头喝着清凉的露水,高大的梧桐树上传出了它响亮的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垂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外形和习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垂,是古代官帽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头部与其相似的触须。“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并以此暗示着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居高声自远”,说明蝉声传得远并不是因为秋风,而是它身居高位所致,诗句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这样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