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唐诗三百首
22661300000003

第3章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1]望,徙倚[2]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3]返,猎马带禽[4]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5]。

作者简介

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他被后世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唐诗的开创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1]薄暮:傍晚。薄,迫近。[2]徙倚:徘徊,彷徨。[3]犊:小牛。这里指牛群。[4]禽:这里指猎物。[5]怀采薇:想到古代伯夷与叔齐采薇而食。薇,一种野菜,可以食用。

精彩解说

傍晚,我在东皋眺望秋景,心里彷徨而苦闷,不知如何排解。那大地上的树木都枝黄叶落,染上了凄凉的秋色;那一座座山丘,留下了一片夕阳的余晖。放牧人赶着牛群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归来,我和他们相遇而不相识,我高歌那古代的伯夷与叔齐,他们以采薇度日,实在令人怀念。

首句中“薄暮”点明时间是傍晚,“东皋”说明地点,暗示下面所写景色都是诗人的眺望之景。第三、四句是工整的对偶句,“树树”对“山山”,“秋色”对“落晖”,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满山树木树叶变黄,山丘皆笼罩在一片落日余晖中的萧瑟景象,这是对静景的描绘;接着“驱犊”和“带禽”写出了牧人、猎人回归的情景,渲染出一种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点染上了一些生机,这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远近相应,在闲逸的情调中,也流露出诗人的几分彷徨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