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太较真误了你
22670000000006

第6章 宠辱不惊,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

淡泊胸怀,独善其身

“淡泊”是一种品德修养,是为人质朴、超逸、恬淡,但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相反,正是为了追求远大目标而持有的涵养、修炼。“宁静”则是端庄,持重,安然,恬然。即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宁静是一种执着,无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要顶得住干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远保持一份内心的执着与善良。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烦躁的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现实,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的,不修身,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暴躁,而是心态平和、泰然处之,这是性静;一个人一生应该有目标和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义无反顾,摒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心,不追求缥缈不定、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声色犬马等种种诱惑,无杂念邪念,不因自己的一念之差而饮恨终生,这是念静;在工作、生活中有时难免与人争论,这时要做到平心静气,以理服人。应该考虑如何用事实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保持内心的平静,情绪稳定,设法寻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这是意静;即使在极为愤怒的情况下发作,也能有理有利有节,及时让自己平静下来。行事不急躁、不毛躁、不鲁莽,摒弃急于求成,压住阵脚、稳扎稳打,努力思考并实施最佳策略而致胜,这是行静。

宁静和淡泊,是一对孪生姐妹,步入了宁静,便走进了淡泊。因为淡泊是以心灵的宁静作为人生的乐趣,并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享受。面对人生的变幻莫测,人类造就了一种最能体现理性特点的生活方式:淡泊。即远离名利的诱惑,视名利的花冠为囚禁了人的身心枷锁,故洁身自好以坚持心中的是非,以希冀达到一种最佳的生存状态。

让我们在淡泊宁静中感受人生的本义,聆听心灵从净化到升华的声音,在通往智慧的巅峰路途上阅尽人生无穷的春色吧。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菜根谭》中,陈眉公辑录的《幽窗小记》中记录了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莫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今何有,谁钦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物质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我们主张人生应当宠辱不惊,并不是要人们从此处于麻木状态,放弃力争上游的锐意与拼劲,而是面对宠与辱都要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不能遇辱一蹶不振,心如枯井,意志消退,惶惶不可终日;也不能得宠就桀骜不驯,咄咄逼人,甚至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宠辱不惊,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得人信宠时勿轻狂,莫忘“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受人侮辱时忌激愤,犹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如此清醒应对,便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凡是有所成就者无不具有“宠辱不惊”这种极可宝贵的品格。

19世纪中叶,美国实业家菲尔德率领他的船员和工程师们,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联结起来”。菲尔德因此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一举而成为美国最光荣、最受尊敬的英雄。但因技术故障,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中断,顷刻之间,人们的赞辞颂语骤然变成愤怒的狂涛,纷纷指责菲尔德是“骗子”。面对如此悬殊的宠辱逆差,菲尔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经过6年努力,海底的电缆最终成功地架起了欧美大陆的信息之桥。宠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无前,否极泰来,菲尔德之所以为菲尔德,基于此。

人生在世,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无足为奇。为君子者,无妨宠亦坦然,辱亦淡然,豁达大度,一笑置之。

人生苦旅,等闲视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岁月在漫不经心中静静流逝,生命在平平淡淡中慢慢老去。如今,人生的路程已走完了大半,至今人未悴,心已老,激情不再有,惰气长相随,到了不是结局的结局。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回首沧桑,不禁感叹:三十未立,四十犹惑,现在还碌碌无为,该顺应天命了。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命运已定,万事皆休。应该收心敛性,淡定从容地去面对生活、看淡人生。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看淡人生呢?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多彩,物欲横流,食色俱全,又如何能做到看淡人生?

其实,人生谁也看不淡。

看淡人生,只是安然满足者劳碌有得、家和事顺的慰藉;

看淡人生,只是坎坷失意者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无奈;

看淡人生,只是功成身退者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怅叹。

看淡人生,以一种平静恬淡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人生过半,当顺天命,不必对过去懊丧嗟叹,对未来斤斤计较。不必为未知的命运背上沉重的行囊,负重而行。

看淡人生,应是心理上的定位:人生过半,当明天理,山有高低,人有高下。命中若有自会有,命中若无莫强求;

看淡人生,应是心态上的调整:人生在世,当解天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看淡人生,应是心情上的纾解:人生如梦,当知天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看淡人生,应看淡功名利禄,看轻荣辱得失。富贵无意,荣辱不惊,厚德积福,逸心补劳。

看淡人生,应坚持自我,为自己而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坦荡磊落,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不摧眉折腰。

看淡人生,应知足常乐,坦然面对现实,从容应对艰难,淡定承受困苦,少一分失落,少一分困扰,多一分满足,多一分快乐。

看淡人生,是一种境界与豁然。涉世历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自身利益不轻丢,身外利益不强求。

看淡人生,是一种包容与释怀。持身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看淡人生,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人生过半,当知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应孝敬父母,夫妇互重,关爱子女,呵护家庭。

看淡人生,使心灵不再受世俗的羁绊,潇潇洒洒,淡淡定定,从从容容,快快乐乐。把紧锁的眉头舒展,让久违的笑声从心底传出。

人生如梦,看淡人生,才能对人生中的那些坎坷失望能等闲视之。

荣耀和痛苦只属于过去

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过去,无法忘记过去的人,常常会连今天也失去;沉迷于昨日的人,很可能也会错过了人生美丽的金秋、辉煌的未来。活在昨天里的人不愿意面对今天和各种变化,当今天发生新变化时,他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变得烦躁不安。

时光的流逝永不停息,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过去的成功,因为还有更多美好的事在等着我们。

我们无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就像我们无法抗拒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因此,我们应学会忘记。不要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反复咀嚼,那样将得不偿失,百害无一利;一味地缅怀和沉醉其中,只能使我们意志薄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我们错失时机以致一事无成,如此恶性循环,也必然使得我们的痛苦与日俱增。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内容五花八门,纷繁复杂。谁能奢望一览无余?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忘记。忘记过去的成败得失,以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坦然的心境致力于今天的事业。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对我们事业的要求必然也水涨船高,如果我们总是沾沾自喜于过去的劳苦功高,必然会成为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

学会忘记吧,忘记过去的辉煌,因为那已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去复返,已变成不值得炫耀的历史。“好汉不提当年勇”,一味地沉迷与自娱其中,只会导致我们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荒芜今天的学业或者事业,而人生路漫漫,更大的成绩等待我们去创造,更多的果实等待我们去撷取。

忘记昨天,是为了今天的振作。干大事业往往会为一时得失所羁绊,而成功人士都懂得应该怎样让昨天的惨败变作明日的凯旋。

忘记过去,让整个身心沉浸在悠闲无虑的宁静中,体味人生多姿多彩的缤纷。

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你曾有过的被欺骗的愤怒、被羞辱的耻辱,你会觉得你已变得豁达宽容,你已能掌握你的生活,你会更加主动、有信心、充满力量地去开始全新的生活。

时刻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

人在太多的时候活的是一种心境,也就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应理清自己的思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但要是真遇到了事情,能淡定自如、顺其自然就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也是一种很高的素质,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人生目标。

人在太多的时候,并不在乎事情的本身,任何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能被淡忘,或被封尘在记忆的最深处,而真正走不出的总是自己的心。人要是能换位思考,学会逆向思维,往往事情就好办多了,苦思冥想的问题也就很容易想通了。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结果,真情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假意终究会失去耐心;伪装最终会被识破,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

人在太多的时候只注重事情的结果,而忽视整个过程的享受;其实过程远比结果更有魅力。会享受过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享受人生的人,因往往你寄予的希望有多大,失望也就有多大。

人在太多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反传统的,可真遇到事情了,不一定就比别人做得更好,临了也免不了还会笑话别人,可终究忘了要是站在传统里反传统,只能是站在原地。人生一世,贫与富、贵与贱、荣与辱、得与失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平衡的坐标,让自己不因得意而张扬,不因失意而沉沦,在面对生命的大喜大悲或者生死无常的时候,能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来对待一切,而那些人生中的名缰利锁和悲欢离合也自会纷纷落地成尘。正所谓真英雄自洒脱,真名士自风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缺陷,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淡定不是平庸,而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你可以在平淡中感受着寻常的幸福——身边不会缺少好心人,父母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最大的支持,庆幸也还有那么几个知心好友……我们要在平凡的生活里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学会赞美,学会宽容,把信心的口袋装满,修复日见粗砺的灵魂,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人生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也许,应该属于你的“名”,得到者非你;也许应该是你的“利”,拥有者非你。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真正体现人生价值的,不是一个人名利的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信与坦诚。

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疲累与无尽的挫折。其实静心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赶,阳光也仍旧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对大多数人所汲汲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都看得非常轻淡,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佳话。尽管是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辞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为许多人诚心敬佩的对象。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地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她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她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居里夫人,那枚奖章是你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两位科学大师的非凡气度为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人世间的荣耀。所以,淡泊名利、无求而自得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一切由心而出的经历都是尊贵的,都是神圣的。

成功与失败客观地摆在世人面前,然而,人们都渴望成功、不愿失败。成与败都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是取决于人们对生命之舟的驾驶能力,但只要成不骄、败不馁,一旦成功自欢喜,直面失败也风流。

成功是一种社会概念,事业的成功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社会的。希望成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成功意味着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收的硕果;意味着奋力地登攀跨上了崭新的台阶;意味着艰辛的求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语)。”当你满载着这些“天兵天将”出航,成功就在彼岸。

一个人为自己的事业取得进步与成功而高兴乃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同时真诚地为别人的进步与成功而高兴则难能可贵。然而一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气度、情操的人,总是以人类的进步为重,由衷地为别人获得进步与成功高兴,并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生命的另一种意义,便是为别人掌一盏灯。”为别人掌一盏灯,就会使人们像星星一样彼此照耀,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光明、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失败是一种带有怪异的麻辣味道的特殊食品。初次品尝,生性浮躁的人免不了大摇其头,大咋其舌,不堪卒食;气质沉稳者则会细细咀嚼,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成分。

世界上没有人希望失败光顾自己,但失败却常常不可避免。它是组成生命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生活乐章中并非多余的音符。没有失败的人生,就像没有盐的食物,是缺憾的、寡味的人生。

不愿失败是一种理想,正视失败是一种修养。面对失败时有的人站在高处看待它,冷静地总结教训,结果获得了力量和智慧;有的人陷入失败的泥沼不能自拔,因而丧失了勇气和信心。前者是暂时的失败,后者是彻底的失败。暂时的失败,失掉的仅是一次成功的机会,并没有失去成功本身;彻底的失败是在失去了成功本身的同时,连自己也失掉了。

的确,“失败”是个消极的字眼,连它的声音都是消极的。除了“死亡”之外,没有别的字眼比它更令人生畏,但是不可避免,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要或多或少地遇上它,那该如何去面对呢?其实只要有一个积极的思维和心态,然后有达到目标的坚定信念和毅力,这样,失败就不再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都是一样的,人生百年,白驹过隙,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不过是一场笑谈而已,无须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