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22670600000005

第5章 超越忧虑:克服人性的弱点

忧虑是健康的潜在杀手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优点》一书里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一个邻居来按我的门铃,让我们全家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他是整个纽约市中几千名志愿去按门铃的人之一。许多被吓坏了的人,排好几个小时的队种牛痘。种牛痘站不仅设在所有的医院,还设在消防队、派出所和大的工厂里,大约有两千名医生和护士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为大家种牛痘。人们之所以这么趋之若鹜地种牛痘,是因为纽约市有8个人得了天花——其中两个人死了——800万的人口里死了两个人。

我已在纽约住37年,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来按我的门铃警告我预防精神上的忧郁症。这种病在过去37年里所造成的损害比天花至少要多1万倍。

从来没有人按门铃告诫我,目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将精神崩溃,主要原因就是忧虑和感情冲突。所以我现在写这一章就等于来按你的门铃警告你了。

也许有的人还不习惯将忧虑看成一种疾病,更意识不到这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有许多刚被查出有癌症的病人,本来依靠及时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但他们不断地忧虑,认为自己好景不长,于是就真的如他们所设想的一样了。

忧虑不仅会令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生病,它甚至会使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格兰特将军发现了这一点。

格兰特围攻里奇蒙德有9个月之久,李将军手下衣衫不整、饥饿不堪的部队被打败了。有一次,好几个兵团的人都开了小差。其余的人在他们的帐篷里开会祈祷——叫着、哭着,看到了种种幻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李将军手下的人放火烧了里奇蒙德的棉花和烟草仓库,也烧了兵工厂,然后在烈焰升腾的黑夜里弃城而逃。格兰特乘胜追击,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夹击南部联军,而由骑兵从正面截击,拆毁铁路线,截获了运送补给的车辆。

由于剧烈头痛而眼睛半瞎的格兰特无法跟上队伍,就停在了一个农家。“我在那里过了一夜,”他回忆录里写着,“把我的两脚泡在加了芥末的冷水里,还把芥末药膏贴在我的两个手腕和后颈上,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康复。”

第二天清早,他果然康复了。可是使他康复的,不是芥末药膏,而是一个带回李将军降书的骑兵。

“当那个骑兵到我面前时,”格兰特写着,“我的头还痛得很厉害,可是我一看到那封信的内容,我马上就好了,奇怪的是精神比平日里更佳。”

所以说,人的忧虑完全是心理疾病,当这种疾病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时,它反过来就会将我们的身体打垮,因为我们都知道身心是一体的。

曾写过《神经性胃病》一书的约瑟夫·孟坦博士也说过同样的话。他指出:“胃溃疡的产生,不在于你吃了什么,而在于你忧虑什么。”

也有著名的医学博士认为:“胃溃疡通常是根据人情绪紧张的程度而发作或消失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许多专家在研究了梅育诊所胃病患者的纪录之后得到证实,有4/5的病人得胃病并非是生理因素,而是恐惧、忧虑、憎恨、极端的自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法适应。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胃溃疡现居死亡原因名单的第十位。

柏拉图说过:“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身体,不医治精神。但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不可分开处置。”

医药科学界花了2300年的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一门崭新的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开始发展,对精神和肉体同时治疗。现在医学已经消除了许多可怕的、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天花、霍乱等种种曾把数以百万计的人带进坟墓的传染病。可是医学界还不能治疗生理心理上那些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益加重,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又快得惊人。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在大脑一刻不得闲的情况下,精神首先感到这种无形的巨大压力,各种忧虑也随之而来。其实在我们的忧虑中太多是没有必要或不值得忧虑的,忧虑就如同散布在你生活的空气中的细菌一样,时刻威胁到你的健康。但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隐形杀手,你能感到它的存在,却看不到它的形状。

消除它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你的大脑里不让它停留,那么它在你的心中便无法藏身。

让自己忙起来

当忙碌的生活带来的不是充实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时,也许是混乱的疲惫与忧虑所致。我们在备感忧虑煎熬之时,又在为如何甩掉这个包袱而发愁。如此恶性循环,真是痛苦不堪。我们不妨学一学林肯总统吧。

也许世人都知道林肯是一位宽容、有怜悯心的总统,但是他的夫人玛丽是个脾气有点急躁的女性。他们二人由于家庭出身以及受教育的不同,导致性格差距极大。玛丽对林肯的责骂,时常令这个高大而和善的总统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他在春田镇当律师的时候,为了逃避来自家庭的战争,他不得不让自己忙碌起来,这使得他无暇顾及他的婚姻生活,却因自己的投入,律师所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日益响亮。

的确,让自己忙起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既能忘却忧虑——准确地说是因为无时间去寻思忧虑,又能让自己的工作业绩更突出,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举多得啊!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优点》一书里如此写道:

我班上的学员马利安·道格拉斯曾向我讲述过他的家庭所经历过的两次不幸。

第一次,他和妻子失去了他们视若珍宝的孩子——5岁的女儿,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忍受这个打击。更为不幸的是,“10月后,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女儿——而她在世界上只生存了5天。”这样沉重的打击几乎使人无法承受,这位父亲告诉我们:“我睡不着,吃不下,无法休息或放松,垂头丧气,信心消失殆尽。安眠药和旅行对我丝毫无用,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我都要窒息了。”

“不过,我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是他让我走出了这种痛苦的境地,教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天下午,正当我呆坐在那里为自己难过时,他问我:‘爸,你能不能帮我造一条船?’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可这个小家伙软磨硬泡,我只得依从他。”

“3个小时后,我完成了那条玩具船,等做好时我才发现,这3个小时是我许多天来第一次感到放松的时刻。”

“这一发现使我茅塞顿开,这几个月来,我第一次集中精神去思考。我明白了,如果你忙着做费脑筋的工作,你就很难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船就把我的忧虑整个冲垮了,所以我决定使自己不断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了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了一张单子。有好些小东西需要修理,比方说书架、楼梯、窗帘、门把、门锁、漏水的龙头等。两个星期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此后,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了,我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每星期有两个晚上我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一些小镇上的活动,现在任校董事会主席,还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进行募捐。我现在忙得连忧虑的时间都没有。”

没有时间忧虑,这正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时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承担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忧虑。”

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基本定理:即使一个人聪明绝顶,他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一件以上的事情。如果你表示怀疑,请靠坐在椅子上闭起双眼,试着同时去想今天晚上约会的着装和你明天早上准备做的事情。

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想其中的一件事情,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情。就如同我们人的情感,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延下来。

一个正处在失恋中的女孩,终日以泪洗面,完全沉浸在不能自拔的痛苦中,甚至时而感叹,都是因为自己过去不够成熟、太任性,终于导致男友提出分手。患得患失的忧虑与痛苦使她无法走出那悲伤的情绪,有时她甚至会追问身边的朋友:“他还会回来找我吗?”

朋友不忍心伤害她,只说“以后你陪伴我一起玩吧”。女孩为了排遣寂寞的时光,答应朋友的请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是跳舞、购物、美容、理发、认识新男孩……一系列的活动等待着她。每天女孩都觉得累得半死,但奇怪的失眠不见了,回来倒头就睡!更令她惊奇的是,仅仅两个星期,她似乎变得漂亮了,身材苗条了,新买的裙子让她看起来明艳动人。这一切使她不敢置信,她甚至没有时间去缅怀她那难忘的爱情了!

这个女孩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棒的朋友,没有苦口婆心的苦叹,也不用和她一起大骂负心郎,轻轻松松地甩掉了因失恋而忧虑带来的种种恶果,重新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与快乐,这才发现让自己忙碌起来有多么重要!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的教授詹姆斯·马歇尔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时你的想象力开始混乱,使你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你的思想就像一辆没有装货的车子般横冲直撞,撞毁一切,直至把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着干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遗憾的是,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并不懂得利用这一快乐法则,让自己的思绪一味陷入忧虑的泥淖之中。

如果你此时也正是这样一位忧虑的人的话,那么赶快把你的日常时间表填满吧。

与过去道别

人们常常留恋一些失去的东西,不断地在回忆中给失去的东西涂抹色彩,使其在自己的想象中更加完美。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反而忽略“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

西方人常说:过去的岁月永远是美好的。欧洲老派缙绅在回忆往事时因为有壁炉做背景,有香槟酒做道具,常能显出成熟男人的魅力和沧桑感。东方人对往事的眷恋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们,这大约与东方民族的苦难经历、坚韧性格、宽容态度、淡泊心境和哲学观点有关。千百年来,吟诗填词的文人几乎个个都有这样的自觉性。现代人在这个方面,与其说继承了优秀传统,不如说因为有血缘的联系,怀起旧来更具风采。

有位哲学家曾说:人一旦开始怀旧,就老了。但是纵观现代的社会老龄化似乎开始年轻化,一些花季少女居然也开始怀念过去。

怀旧本身是相当美好的一件事,但如果让自己的情绪陷进去,则会使自己的精力分散,不能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怀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逃避现实的心理。

张爱玲这位传奇女子,她对于“怀旧”的情结与心理是有深刻领悟的。她知道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只有靠回忆过去好时光才能获得内心的片刻安宁、一时的满足,因为过去的荣耀与显赫对今日的不足与失意是个珍贵的补偿。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描写。主人公王琦瑶与摄影师一味回忆曾经的风光、风情,而与现实的生活难免脱节,这也为其命运埋下了爱忧虑的种子。

有些人很依恋过去的事情,依恋过去的友人、恋人。他们保存着大量的旧照片、旧服装、旧书、旧报纸;给孩子取旧时代的名字;十分热衷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有的男士女士,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故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萌发,开始“第二次握手”。也有人很依恋过去的经历,过分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保存得完美无缺,时常追忆当年那辉煌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这荣誉的光环正逐渐在消失,心理便时常有失落感。

正是这些怀念过去好时光的心理,让人容易将今天与昨天对比,产生的结论难免令人失望,灰心丧气,忧虑与忧郁由此而产生。

著名作家三毛说:“我苛刻地对待往事,这使人不必缅怀太多过去。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小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绪不流于泛滥。”

过去无论多么美好或遗憾,我们都该尝试和它道个别,否则忧虑的情绪就会爬满我们的身体,让你喘不过气来。适时地遗忘很重要,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时光,但对于痛苦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痛苦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对于往事,我们或许可以聪明而理智地作“选择性记忆”,就算忆往昔还是忆一些轻松愉快的吧。

无论你的过去获得了多少的荣誉与成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好汉不提当年勇”是最明智的活法。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与其回忆从前,不如放眼未来!

当然,如果你的过去并不辉煌,那么就更要把握住今天了,好好地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对昨天的悔恨上。要知道,这一切毫无意义,除了会让你学会遗憾与忧虑外别无好处。

与其让这些无可挽回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毁坏我们的生活,还不如让自己对这些事情坦然接受,并加以适应。要记住,有些时候后悔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只要不失去教训就行。

从今开始,和你的过去挥手道别吧,无论它是怎样的过往,我们还是该了解如何快乐、从容、充实地生活在天。

和自己握个手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逍遥自在。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灵。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老翁看了他一眼,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者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有许多习惯忧虑的人就如同这年轻人一样,不肯让自己放松下来,老爱自己找麻烦,和自己过不去。当他们在感慨活着真累的时候,却没有想过,生活本来无意与你作对,和你过不去的一直是你自己而已。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对于这样的呐喊,也许你我都有过,因为,生活的涵盖量太大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可谁又能保证你所接触的事都是好事,你所遇到的人都是谦谦君子呢?所以,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你所接触的人也是如此,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之士就有卑鄙之徒。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否则生活又怎么能称之为生活呢?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糅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

那些凡事爱忧虑的人总是盯住不幸或不顺利的一面不放,却忘记了该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宁静祥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尔在一艘美国潜艇上担任岸望员。一天清晨,随着潜艇在印度洋水下潜行的他通过潜望镜,看到一支由一艘驱逐舰、一艘运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组成的日本舰队正向自己逼近。潜艇对准走在最后的日本水雷船准备发起攻击,水雷船却已掉过头来,朝潜艇直冲过来。原来空中的一架日机,测到了潜艇的位置,并通知了水雷船。潜艇只好紧急下潜,以便躲开水雷船的炸弹。

3分钟后,6颗深水炸弹几乎同时在潜艇四周炸开,潜艇被逼到水下83米深处。摩尔知道,只要有一颗炸弹在潜艇5米范围内爆炸,就会把潜艇炸出个大洞来。

潜艇以不变应万变,关掉了所有的电力和动力系统,全体官兵静静地躺在床铺上。当时,摩尔害怕极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死期?尽管潜艇里的冷气和电扇都关掉了,温度高达36℃以上,摩尔仍然冷汗涔涔,披上大衣牙齿照样碰得格格响。

日军水雷船连续轰炸了15个小时,摩尔却觉得比15万年还漫长。寂静中,过去生活中无论是不幸运的倒霉事,还是荒谬的烦恼都一一在眼前重现:摩尔加入海军前是一家税务局的小职员,那时,他总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烦恼;抱怨报酬太少,升迁无指望,因一些琐事与妻子争吵。这些烦恼事,过去对摩尔来说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现在置身这坟墓般的潜艇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摩尔深深感受到,当初的一切烦恼显得那么的荒谬。他对自己发誓:只要能活着看到日月星辰,从此再不烦恼。

日舰扔完所有炸弹终于开走了,摩尔和他的潜艇重新浮出水面。战后,摩尔回国重新参加工作,从此,他更加热爱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说:“在那可怕的15个小时内,我深深体验到对于生命来说,世界上任何烦恼和忧愁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生活毕竟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彻底的倒霉鬼。你有这样的不幸,他还有那样的烦心事;别人有那样的好机会,你也会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千万别把自己说得那么悲惨,更不要把自己缠绕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很多抱怨没有机会的人,其实是他们不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与优势,更没有认真地努力争取过。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感觉生活太累、习惯忧虑的人有可能是个过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某人;每做一件事都要瞻前顾后,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不好影响。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万分小心。其实,你的周围有那么多人,而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即使你样谨小慎微,还是有人对你有成见。所以只要不违背常情,不失自己的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会好一些。

与自己过不去的人,每遇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看不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统统用来盯住自己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他事。

人生在世就那么短暂的几十年,何苦对自己苦苦相逼呢?尝试对自己微笑一下,和自己握手言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