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守灯
22677300000007

第7章 两把宝刀

父亲临终咽气前,把大宝小宝叫到床前,从自己的枕头下抽出层层包裹着的两把钢刀,说我做了一辈子的铁匠,没有给你们留下多么值钱的家当,唯有这两把刀兴许还有点用处,你们兄弟两个一人一把。大宝的祖上原是民间做刀高手,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年间,康熙年间曾进宫做腰刀,所以他家的刀又称官刀,传到到他父亲这一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宝小宝吃不了打铁那个苦,受不了烟熏火燎那个罪,不愿学习祖传的手艺,父亲也就没再勉强,因为解放以后,需要刀具的人也日渐稀少了。

这两把刀清一色手工锻造,工艺独特,刀头是用油淬火,韧性好,硬而不脆,削铁如泥,十分锋利。大宝两眼一亮,急忙说道,爹,你的意思是说这两把刀是宝刀?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大宝的问话,说有了这两把刀,管保你们衣食无忧。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出手……父亲说到这里,头一歪就咽了气。

埋葬了父亲后,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了。兄弟两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家生活。

大宝从父亲的话里隐约猜测到刀非同一般,虽不敢肯定就是宝刀,但绝不是普通的刀。趁着农闲时节,大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就私下拿着刀去省城请人鉴定。不出所料,有人愿出高价购买,价格远远超出大宝的想象。大宝又惊又喜,但他没有出手,他眼下不到用钱的火急时候,他也知道这种东西保存的日子越久越金贵。

大宝从省城回来后,拿出所有积蓄,变卖了仅有的一点家产,悄悄买来了上等的牛皮,打造了一个大刀皮套,然后又制作了一个檀木箱。用丝绸先把刀层层缠绕,放进牛皮皮套,装进檀木箱里。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在自家的床下挖了一个大坑,把装有大刀的檀木箱埋了进去。可以这样说,为了保存这把刀,大宝费尽了心计。大宝土里刨食,日子好不到哪儿去,但他从没打过刀的主意。

大宝私下劝兄弟小宝,让他把刀珍藏起来。但小宝没当作一回事儿。有了这把刀,小宝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于说是五光十色。农闲时节,他见天拿着刀上山砍柴。由于刀锋利无比,砍起柴来不费吹灰之力,他每天砍的柴自家烧不完,大部分都卖给了四邻八乡。回到家里,小宝就把刀随手丢到院子哪个角落里,任由风吹雨淋日晒。刀确实是把好刀,除了锋利,从来也没打过豁口,也不生锈变色。

大宝看到小宝一点也不珍惜自己手里的刀,免不了数落小宝。小宝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大宝就替小宝惋惜,说别看你现在吃香的喝辣的,有你后悔的时候。

转眼就是几十年。大宝的孙子结婚要盖新房子,可是房款没有着落。大宝想到了他床下埋藏着的刀,就挖了出来,带上刀和小宝一起进城了。小宝的孙子要出国留学,也需要一大笔费用,到了非卖刀不可的时候。可是,小宝是心里没底,哥哥的刀从未用过,自己的刀用了这么多年,还有变卖的价值吗?还算是宝物吗?

在省城古董市场,当大宝小宝兄弟两个的大刀一亮相,就立马吸引了不少人。有人拿来一截有拇指粗细的铁棍,让兄弟两个演示一下。小宝心里松了一口气,说这个不难。他举刀挥向铁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寒光一闪,铁棍即刻断为两截。

大宝也不甘示弱,拔刀砍向铁棍。谁知道出乎意料,大宝只觉胳膊一麻,差点把刀撂出去。刀也只在铁棍上留下了一道砍痕,并没将铁棍砍断。有人嘲笑大宝,说老乡,别拿把破刀来吓唬人,哪儿远扔哪儿。

结果,一位老板出高价把小宝的刀买走了,大宝的刀却无人问津。

大宝面红耳赤,愣愣不解地自言自语,难道说我的刀和小宝的刀不一样?

一位古董专家说,你们兄弟两个的刀非同一般,确实都是宝刀。可惜,你们不知道啊,宝刀也是有灵性的,长期不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灵性。你想,没有了灵性的宝刀,还会有什么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