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
226776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读史这些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我很庆幸,在我充满局限的读书生涯中,历史占据了最大的比例。无论是大部头的官家正史,还是林林总总的私家野记,都有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致。而不断的阅读与积累,也让我增强了辨别与分析的能力。在“明智”的过程中,历史就是一座引航的灯塔。

之所以开始读史,或许也是受了家庭的影响。父亲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能书能画;爷爷和外公亦能识文断字,还曾远走口外;再往上说,据家谱显示,高祖父似乎是中过秀才的。这样的传承,与书香门第相比,自然黯淡无光。然而在彼时彼地,因为家庭这点淡淡的熏陶,较之于周围的小朋友,我竟然平添了几分读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鼓动下,十来岁时,我就开始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也背诵厚厚的《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现在想来,把背诵这些文字视作“读史”,视乎有些勉强。但不管怎么说,那时的我,已经在向历史靠近了。

高中忙于学业,大学忙于写诗。其间虽有读史,却零零碎碎,不成体系。真正开始把精力放在历史之际,我已经走出象牙塔,步入了社会。

记得一次在大渡河边喝茶,无意间谈到了学历。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大学毕业后,好好读三年书,亦是硕士;再好好读三年,便是博士。听着脚下滔滔的江水,看着对面那尊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我像六祖慧能一样,突然顿悟。

从那以后,我开始静下心来读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总是让人愉悦。从《二十四史》到笔记杂闻,从宽泛的面到细密的点,我就像一名武功高强的剑客,穿越于不同的朝代之间。抛开功名与利禄,抛开一切的杂念,读史的过程,总是纯粹而明澈。如此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说,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鉴古知今;有人说,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不容假设。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历史的解读,也应该见仁见智。你想看见什么,或许就能看见什么。

读得多了,便会发现不少问题。比如,历史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有被扭曲的部分,还有深藏于背后的秘密。要想解开历史中的一个个疙瘩,方法有二:一曰读,一曰思。

在读与思的同时,我把自己的感受付之笔端,竟然形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与读史一样,这些率性而为的文字,也是兴趣使然。结集成册,不揣浅陋。不敢奢望给予启迪之类,如能逗人一乐,大约也是功德。

谨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