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2271400000100

第100章 第十三号即兴曲/俄罗斯 康定斯基

《第十三号即兴曲》布面油画。140厘米×120厘米。创作于1910年。现藏德国慕尼黑新画廊。

康定斯基(1866—1944),俄罗斯画家,抽象派艺术的创始人。生于莫斯科,从小受到绘画、音乐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和熏陶,十三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绘画,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1895年,当他看过了法国印象派画家在莫斯科的作品展览之后,思想上出现了变化,尤其是莫奈的《干草堆》给了他强烈的冲击。从此,他决心投身于绘画事业,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

1903年至1908年,康定斯基到意大利、荷兰、突尼斯和法国等地旅行。在巴黎他作了较长时间的逗留,对当时流行的野兽派、立体派、新印象主义技法以及德彪西、勋伯格富于色彩效果和神秘感的音乐都有所了解,这一切促成了他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形成。

1911年康定斯基和马尔克组织了“青骑士派”,从这时到以后,开始了他的自由抽象绘画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完成。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青骑士》《湖上》《构成2号》《黄—红—蓝》《最初的抽象水彩》《即兴36号》等。

《第十三号即兴曲》是康定斯基从写实走向纯抽象的过渡性作品之一。在画面上,我们已经看不到一点具象的东西,有的只是一片鲜艳热烈的色彩,这已经是一幅纯粹的抽象作品。

在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康定斯基一方面学习了野兽派绘画的色彩运用,一方面融入了音乐的因素。他这一时期的系列绘画,都借用音乐的题目,如即兴、抒情等。在画面上,我们虽然看不到具象的东西,但是却可以感受到色彩的跳动,一种类似于节奏的组合。它没有向我们传达一个外部的景象,因此我们无法借助对象、也无法借助象征来解释它。但是,每条线和每个笔触的意义就存在于它们本身之内,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力量,并不需要参照这幅画的某种外在现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所带给我们的艺术冲击力,决不在一幅具象绘画作品之下。

毫无疑问,一幅抽象绘画永远是一条通向梦幻的起飞跑道,每个人都能把自己投射进去,不求助线性透视的手段或空气透视的手段,只依靠色彩的作用,就创造出一些具有深度感的相似的紧张状态。色彩不再必定是事物的固有色或太阳和生活的印象主义的游戏,它或是作为某种感情价值的象征,或是作为某种构成的价值,能创造出一个并非已知的而是构成的空间。不同的色块就是这样创造出了一个力场、一个各种力相互冲突的力场。

撇开对绘画作品的全部价值判断,康定斯基的抽象的表现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绘画之路,虽然它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关于这种新艺术,应当学会辨别它的语言,我们可以如下概括它的基本特征:素描越来越不是某个形象的轮廓,而是某种感情的符号或对应物,还有某种运动、某个行动的踪迹;构图不再是服从于事物的物理法则或几何法则的一场演出的变体,而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性排列或是表现某一行动结构的“模型”的一种构成。它不再屈从于外部事物和它们的秩序,它表达了人特有的生活、人对万物的影响以及人对世界未来创造性的参与。

我们应当理解这种语言。因为理解20世纪的绘画,也就是理解体现在他的绘画中的这一世纪的精神——一个时代的征服者的精神和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在这个时代,人觉悟到他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责任和力量。

绘画是不同世界充满回声的碰撞;这些不同的世界处在斗争中,也处在它们沉湎于其中的斗争之外;它们注定了要创造一个被称为艺术品的新世界。从技术上说,一切作品的诞生就像宇宙的诞生,要经过一些大灾难,这些大灾难通过从各种因素的混乱号叫中形成一首交响曲、形成星体的音乐而结束。

从今天起,如果我们开始割断我们与自然的一切联系……我们开始专门满足于把纯色与一种自由发明的形连接在一起的话,那么我们所创造的作品就会是装饰性的、几何学的,乍看起来与一条领带或一块地毯没什么不同……在艺术中,色彩和形的美不是一个自我满足的目的。

见仁见智

康定斯基是画音乐。也就是说,他打破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障碍,离析出了纯粹的感情,因为缺少一个更适宜的名词,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艺术的感情。凡是愉快地倾听了优美音乐的人,都会承认一种既明白又难以表述的激动。尽管他具有诚意,但他也不可能说出音乐的某个经过句给了他某种视觉印象,或者某种和声在他的心里激起了某种感情。对于音乐的效果,用言词来表述是极其困难的。康定斯基的绘画属于这种情况。(迈克尔·萨德勒)

康定斯基是一位既有风格独特的作品、又有艺术理论著作的画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断追求新的作品表达形式中度过的,是一位在艺术理论的探讨中进行艺术实践的画家。其重要的著作有《论艺术的精神因素》《点·线·面》等。他所提出的抽象形式的美感问题,以及绘画的音乐性、画家的主体作用等问题,是富有启发性的。由他开创的抽象派画风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他夸大了抽象艺术和抽象形式的作用,过于强调“纯粹的艺术形式”。在他看来,抽象的色彩的点、线、面,就足以表达画家的感情,就可以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不必顾及其他,甚至不必考虑作品的意义。在这些问题上,是存在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