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尊敬的秦陵先生
22731800000015

第15章 秦始皇第71代嫡孙?

不管怎么说,似乎一切人和事都推搡着于斯走向秦陵。

从秦二世陵遗址门口走过的时候,于斯没有进去。

接下来,他要寻个店铺买点装备——都说秦陵里流淌着水银,他需要氧气罩,还需要个空气检测仪之类的东西。

首先,他找到了一个垃圾场,看看四周无人,扔了雨布、部分衣物和电击器,他担心秦陵有安检,这时候,他的旅行包空了一半。离开之后,他又恋恋不舍地走回去,把电击器捡了回来。

他太没有安全感了。

离开垃圾场,他整整走出了三条街,终于看到了一个医疗器械之类的商店。他走进去,买到了氧气瓶和透明的呼吸罩,氧气是7升的,大概可以供一人呼吸10个小时。另外,他看到了一个空气检测仪,黑色的,很薄,拿在手上,很像一只大号的手机,当即买了下来。

他背着这些沉重的装备,走出商店,继续打车。

等了半天终于来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女的,脸蛋红扑扑,很纯朴的样子,好像所有西安人看起来都很纯朴。她在于斯旁边停下来,探询地看了看于斯。

于斯不想再等了,他拉开后车门,坐了上去:“去陕西冷冻厂。”

冷冻厂位于108公路旁边,继续走就到了临潼,路程不到10公里,如果一个人要去临潼,绝不会在冷冻厂下车。这个烟雾弹比较巧妙。

车开动之后,女司机从后视镜看了看于斯,问:“你从外地来吧?”

于斯说:“云南。”

女司机很喜欢聊天,她说:“不去看看兵马俑?”

于斯说:“一个大土堆有什么好看的。”

女司机说:“你说的那是秦陵!”

于斯这才反应过来,他脑子里一直都在想秦陵,顺嘴就说出来了,而女司机说的是兵马俑。他淡淡地说:“公出,没时间。”

女司机没接他的话,继续说:“秦陵也不只是个大土堆啊,那下面说不定有啥东西呢。我有个亲戚在秦陵博物馆上班,他说,每天凌晨两点一刻趴在坟头上,能听见下面万人齐哭,可瘆人呢。你知道为啥不?野史上说,秦始皇就是凌晨两点一刻在河北邢台驾崩的!”

关于秦陵封土堆的高度,还有个说法是87米,她把它说成了坟头,很通俗。

于斯说:“你那亲戚夜里还上班?”这个问题对于斯很重要。

女司机说:“所以啊,我说我表哥就是个守墓的。”接着,她续上了前一个话题:“秦始皇不是有一支虎狼之师吗,有人说,他们被埋进了墓里,变成了阴兵,兴许是呢。”

于斯在书上看过,秦代有一支百万大军,被称作虎狼之师,他们历经500年,战斗力从未减弱,秦始皇就靠他们灭了六国,一统了天下。可是,秦始皇死后,这支军队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成了千古之谜。

女司机又说:“72万人修墓,没人活着出来,也说不定是他们在叫嚷。”

于斯的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转移了话题:“冷冻厂附近有宾馆吗?”

女司机说:“小旅馆多得很!我还记得那附近有家肉夹馍,嘹咂咧!”于斯已经知道,嘹咂咧就是美爆了的意思。

他说:“谢谢。”

出租车很快就开到了陕西冷冻厂,这里已经有些偏僻了,水泥墙和民居墙上铺满了巨大的乡镇广告,什么猪饲料,打机井,各种瓷砖……

这时候是下午三四点钟,阳光刺眼,偶尔有畜力车和电瓶车经过。

于斯当然不会住酒店,他要继续奔向他的终点。这地方出租车很少,等了半天也没看到一辆。

一个老汉驾驶着三轮车开过来,上面写着红漆字“运客”。老汉赤着双臂,又黑又瘦,只剩下两颗大门牙,应该有70岁了,肩上搭着一条很干净的白毛巾,扎着裤腿儿,细脚伶仃,但动作灵敏。他高声大嗓地问于斯:“客官去哪瘩?”

这里竟然还用“客官”这么古香古色的词!

于斯觉得坐三轮车是个好主意,他说:“能去兵马俑吗?”

老汉停在了他旁边:“我就是从兵马俑送客人过来的!”

从兵马俑到冷冻厂大概20公里,于斯没想到,这么远的活儿老汉也敢接,陕西人果然胆子壮。

他看了看老汉的三轮车,它本是一辆人力车,只是自己安了马达。

老汉看出了于斯的不信任,他拍了拍车把,大声说:“这车日行百里,夜行八十!绝不胡吹冒撂!”

于斯问:“我要给你多少钱?”

老汉说:“80咋个样?”

于斯把旅行包放在了三轮车上,说:“OK。”随后就坐了上去。

三轮车就“突突突”地朝前开走了,速度果然够快。于斯和老汉之间有个风挡,两侧敞着,车开动之后,风特别大。

老汉大声说:“一看你就是个脑力工作人,我识人准么?”

于斯不想聊天,随口说:“差不多。”

老汉说:“我主业拉客,业余剪纸。你知道陕北剪花娘子郭佩珍吧?名气大得很,那是我师父!德国收藏家还买过我的作品哩!”

一个小偷小摸的碎娃,竟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小说;一个骑三轮拉客的老汉,剪纸竟然卖到了欧洲!陕西民间果然藏龙卧虎。

老汉又说:“你是去看兵马俑吧?兵马俑就是我大伯挖出来的!”

于斯没说话,静静地听。

老汉继续说:“那时节临潼还不归西安,归渭南。我大伯住在临潼下和村,有一天他在田里打井,结果挖出一颗泥脑袋!都没当回事情!……”

于斯突然很想笑,这个老汉跟养马场那个汉子的说辞一模一样,他还说自己绝不“胡吹冒撂”!

于斯调整了一下表情,问:“您贵姓啊?”

三轮车压着一块砖头,“嘭”地弹了一下,于斯差点撞了脑袋。老汉说:“免贵,我姓秦!”

接着他又说:“你嫑小看我这车,它还拉过东北一个省长哩!他来观摩兵马俑,偏偏就看中了我这车,非要坐一坐!”

旅途寂寞,老汉越说越悬:“有空到我家,我给你看看族谱!我可是秦始皇第71代嫡孙哩!”

于斯本来三心二意,没怎么仔细听,他突然打了个激灵,然后捋了捋老汉的话,这才确定,他在说——他是秦始皇第71代嫡孙!

他很想问,秦始皇姓秦吗?还有,秦始皇的儿女们不都被胡亥那个“瓜怂”杀了吗?

不过,话要出口的时候,他把问题换了:“您第二代祖先是谁啊?”

老汉说:“他叫个扶苏。”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他们的下落如何,一直没人说得清,史书上只有扶苏、胡亥、公子高和公子将闾四个人的记载,而很多人都知道,扶苏被胡亥赐死了。哪怕老汉随便编个名,于斯还有可能相信,说不定秦始皇哪个儿子真的逃过了一劫,只是没留下名字,可他偏偏说了众所周知的扶苏!

于斯忍不住说:“扶苏不是死了吗?”

老汉笑了,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出自谁的口?”

于斯说:“好像是陈胜、吴广吧。”

老汉又说:“他们是打着谁的旗号起义的?”

于斯说:“不知道了。”

老汉说:“秦公子扶苏啊!不然,两个大泽乡的农民,能召集那么多人?如果我祖上扶苏不存在,他们敢欺瞒全天下?”

说到这儿,老汉又补充说:“我祖上本姓赢,后来改了秦!”

于斯闭上了眼睛。

他本质上是个务实的人,最讨厌不着边际。

老汉一路都在说,于斯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意识越来越模糊了。后来,老汉不知道怎么聊起了秦始皇陵,于斯这才打开了耳朵。

老汉说:“你知晓不?现在空气污染严重,那些兵马俑水土不服,严重风化,假若不保护,百年之内,那些老古董就会变成黑湫湫的煤坑,日踏人哩!”

于斯“嗯”了一声。

老汉继续说:“咱关中经济不发达,就靠老祖宗留在地下的这些宝物了。为啥每年有2400万外地人来送香火钱?不管他们多发达,势多大,都得认咱大陕西这个祖!”

于斯突然说:“你去过秦始皇陵吗?”

老汉说:“经常,只是没进去过。那是我家的祖坟,我会买门票?笑话!”接着他叹了一声:“等我哪天作古了,要是能埋进祖坟里,那可嘹咂咧!”

天,他竟然想被埋进秦陵……

老汉接着说:“早先,人们都以为秦陵就是一堆黄土,后来探明了,下面可是藏着细夯土筑成的高台,总共九层,每个台阶三米高!那是咱祖先灵魂出游的地方,比胡夫金字塔还大哩!”

于斯听得越来越仔细了。

老汉继续说:“它还有个防水大坝,围住了南面东面西面,地下排水系统也美得太,中国大剧院都沿用了它的方法,神不?”

于斯觉得这个老汉其实不简单,他掌握着很多道听途说的秦陵信息,简直可以做个导游了。

他问:“为什么不把秦陵打开呢?听说,只要打开它,每年门票能创收25个亿。”

老汉说:“打开?它的面积跟咸阳一样大,你没点高科技,咋打开?一转眼那些文物就灰飞烟灭了!”

老汉这次的说法是靠谱的。

于斯在小镇网吧看过,网上很多高人都在谈论如何挖开秦陵,总结起来,难点如下——如果打开秦陵,就要移走巨大的封土堆,工作量相当于愚公移山。而且想保住文物不受损,必须搭建一个大棚,罩住整个秦陵,还要精密地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把墓室和这个世界完全隔离开。又不能打桩,那会破坏秦陵的地下结构,而穹顶的受力并不是无限的,就像兵马俑三号坑,它的四周已经打了几排桩,用来分担压力。从目前的数据看,秦陵占地56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我们根本无法搭建那么大的穹顶……

于斯学的正是工程预算,他知道这一切造价太高了,根本无法实现。

老汉突然问于斯:“你觉得秦始皇死了吗?”

于斯并不惊诧。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直想长生不老,早就有人传说,他找到了长生不老药,选择出巡的时候诈死,实际上,他带着他的虎狼之师迁入了地宫,至今依然生活在华夏大地之……下。

于斯淡淡地说:“我哪知道。”

老汉冒出了一句五雷轰顶的话:“我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