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流行音乐之旅
2292800000016

第16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作品(1)

1. 毛毛雨

词曲:黎锦晖

演唱:黎明晖

毛毛雨 下个不停

微微风 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

哎哟哟 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

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哟哟 你的心

……

这首歌曲是黎锦晖先生在1927年创作的中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称之为“时代曲”、“时代新歌”或“摩登歌曲”)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新门类,引领中国流行音乐进入崛起的新时代。

黎锦晖先生回忆当年创作《毛毛雨》情形时异常的清晰:当年去杭州演出,日间泛舟西湖,湖光山色与蒙蒙细雨一起描绘出的一派美景,令他欲罢不能,灵感由此喷薄而出,先是草草记下几笔,但委实忍俊不禁,便跑回旅社,很快地完成了《毛毛雨》。

歌曲是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用西洋作曲技法创作而成。铜管乐的运用和摇曳的节奏型都显现当时新派音乐风格,管乐前奏后4拍木鱼敲击,顿时闪现中国音乐形象。歌曲属分节歌,是由4个3小节组成的12小节乐段,歌词包含2个上下句。旋律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调的婉转、级进环绕的妩媚,旋律在第九小节出现了一个8度跳进,与前面的婉柔对比,成为旋律的点睛之笔。特别是稍快的中速与清新的歌词相映成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少女欲拒还迎的温柔情怀。《毛毛雨》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百代唱片公司在1929年录制唱片,当时的街头到处都可以听见黎明晖甜美的嗓音,大小商店都播放借以招揽顾客,全国的广播电台也都陆续播放,成为时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8年在美国旧金山号召华侨捐资抗日演讲时就借用了《毛毛雨》的歌词:“小亲亲,他要你的金,小亲亲,他要你的银,小亲亲,还要你的心,啊呀呀,你的心!”演讲的效果甚好,陶行知先生还得意地将这个事情记在他的日志上。

2. 夜来香

词曲:金玉谷(黎锦光笔名)

演唱:李香兰

夜 来 香

歌曲由黎锦光先生1944年创作,创作动机源于炎热的夏夜在录音棚工作,中间出外小憩的瞬间,南风徐徐,夜莺鸣啼,夜色妩媚,内心美之悠然,音乐灵感,喷薄而出。

歌曲弥漫着浪漫迷人的情绪,散发出醉人的热情和缠绵,趣味横生的挑逗若即若离,时隐时现,表现出分外的柔媚和婀娜。全曲由AB两段构成。A段以宣叙性表白为主,旋律弱起级进环绕,后接重音倒置的长音留白,在乐句内形成字幅紧松对比,乐句运用起、承、转、合的逻辑思维。

B段是咏叹式的歌唱,旋律8度大跳更加突出《夜来香》的中心主题,舒缓的伦巴舞曲节奏,适度的跳跃,让音乐更加松弛软绵,舒展优美,伦巴音乐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音乐形象深刻明晰。

B段

《夜来香》当时从上海出发唱红了整个中国,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将其介绍到日本去后,逐渐唱遍了世界。歌曲先后被改编成英、法、日、泰等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先后有80多种版本面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风靡了大半个地球。同时,此歌也被认为是黎锦光乃至中国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

黎锦光(1907~1993),上海著名的流行音乐作曲家,有“歌王”之雅称,在“黎氏八骏”中排行第七。受其兄黎锦晖的影响,致力于流行音乐创作并功绩丰厚。1938年始,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编辑工作,创作和录制了大量的电影音乐。《夜来香》《香格里拉》《拷红》《采槟黎锦光榔》《五月的风》《叮咛》《慈母心》《疯狂世界》《星心相印》《相见不恨晚》等数百首流行歌曲风靡上海,流传至今。

3. 玫瑰玫瑰我爱你

作词:吴 村

作曲:陈歌辛

演唱:姚 莉

玫瑰玫瑰我爱你

歌曲原名《玫瑰啊玫瑰》,是电影《天涯歌女》的插曲,由吴村作词,陈歌辛作曲。首唱者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大歌星姚莉,后来被众多的歌手翻唱。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美国歌星弗兰克·莱恩(Frank Laine)对歌曲的翻唱(英文歌名Rose Rose ILove You),弗兰克的翻唱版本在当年即登上了全美音乐流行排行榜的榜首,后来又被改编成爵士乐版本,并且发行了唱片及乐队曲谱,因此也从美国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这首歌曲是第一首在国际上广泛流行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流行歌曲,并且和《夜上海》一起成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经典符号。

歌曲是典型的爵士风格歌曲,具有浓郁的摇摆乐(Swing)韵味,轻快而摇曳。全曲由AB两段构成,A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音乐逻辑思想,乐句方整而有规律。

起句:

承句:

转句:合句:

B段为一对抒情性的上下句反复,是全曲的点睛之笔。

歌曲整体结构简单明了,主题乐句不断重复,音域不宽,演唱难度不大,非常容易上口。原版配器运用美国爵士乐传统的管乐配器,突出单簧管、小号、长号等音色,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爵士乐代表人物,拥有“摇摆乐之王”的班尼·古德曼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别具一格的是在西洋管乐中运用的木鱼,清脆的音色使器乐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陈歌辛(1914~1961),原名陈昌寿,著名的流行音乐作曲家,雅称“歌仙”。年幼之时便开始接受中国音乐的熏陶,后来,得到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的指导,学习了西方音乐基础理论、声乐、钢琴、作曲、指挥等,中西合璧是其作品主要特征之一。陈歌辛创作歌曲百余首,百姓耳熟能详的甚多。其中,他在1946年为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创作的贺年歌曲《恭喜恭喜》在华语地区被传唱到现在,陈歌辛成为华人世界最重要的贺年歌曲之一。另有《凤凰于飞》《夜上海》《蔷薇处处开》《花样的年华》等歌曲也不时地被翻唱和直接运用到影视作品中。

4. 月圆花好

作词:范烟桥

作曲:严 华

演唱:周 璇

月圆花好

歌曲是1940年电影《西厢记》的插曲,由范烟桥作词、严华作曲、周璇首唱,其立意源于我国传统概念中花好月圆的美好主题,词源于宋代晁端礼《行香子》:“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现今多比喻良辰美景或是祝福新婚佳人。由于美好祝福的主题,这首歌曲被邓丽君、费玉清、宋祖英、伊能静、祖海、汤灿等人翻唱,成为百姓赞美美好生活的必选曲目之一。

歌曲的旋律柔美悠扬,犹如在一个8度的音域中完成的太极,绕梁婉转,润耳贴情,尾音多有我国昆腔音乐一唱三叹、水墨爽滑、圆润细腻的感觉,节奏舒缓,伴奏音型适度的活跃。歌词含蓄典雅,文字通达而秀美,简约至真。

严华(1912~1992),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著名的作曲家与演员。早年考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社”并学习了作曲和钢琴,后来成为团里的创作和表演的核心力量之一。因出色的演唱歌曲《桃花江》,深受观众喜爱,歌迷亲昵地称呼他为“桃花太子”、“桃花王子”等。严华曾为《孟姜女》《李三娘》《三笑》《董小宛》《西厢记》《七重天》等影片配乐和演唱。

5. 天涯歌女

作词:田 汉

作曲:贺绿汀

演唱:周 璇

天涯歌女

歌曲是上世纪30年代电影《马路天使》插曲,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的经典作品之一,目前已被翻唱(奏)300个版本以上。旋律源自苏南民歌《知心客》,表现出婉转悠扬、甜美润滑的韵味,旋律进行以江南音乐色彩区突出的级进环绕为核心,节奏平稳,速度悠然。歌词中的“垫字”(呀)和“叠字”(哎呀哎呀)的运用别具一格,为歌曲增添了很多甜美的味道。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楷等,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30年代最为重要的音乐家黄自,与江定仙、刘雪庵、陈田鹤一起被称为“四大弟子”。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同年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电影与戏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周璇(1918~1957),原名苏璞,曾用名王小红、周小红,是蜚声国内外的一代歌后。她幼时被吸食鸦片的舅舅拐卖,年少时生活经历曲折,在进入“明月歌舞社”之前曾有两任养父母,但天生一副好嗓子让她命运转变,严华在《难以淡忘的回忆》中说道:“周璇刚进明月歌舞社时,既不会讲普通话,更遑论音乐的哆咪和弹钢琴了。但她的求艺欲和进取心很强,开始跟黎锦光学音乐基础,跟章锦文学弹钢琴,还跟我学普通话。”

作为演艺和歌唱双栖的周璇,留给了华人太多的记忆。在1934年上海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周璇名列第二,其“金嗓子”称谓从那时开始流传到现在。她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其中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的小红,以及演唱《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曲成为影迷和歌迷心中的永远。其他的电影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演唱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夜上海》《四季歌》《月圆花好》《花样的年华》《凤凰于飞》……半个世纪以来,周璇细嫩甜美、委婉动人的歌声,一直都是回旋于歌迷耳边的天籁之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原因,流行音乐的聚集地由上海转移到了香港,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第二个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具有多元文化的背景,流行音乐亦与时融合,日渐显得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国语歌曲、粤语歌曲(当地的民间歌曲和粤剧等)和英语歌曲(殖民地多元文化)成为当时香港流行音乐主要的三大类型。其中,国语歌曲多是来自上海时代曲;粤语歌曲源自于一直在当地流传的民间歌曲和粤剧;英语歌曲则多是欧美流行音乐传入的必然结果。

6. 给我一个吻

编曲:王福龄

填词:李隽青

演唱:张 露

给我一个吻

歌曲是1950年代香港常用的创作方法“西曲填词”的上好之作,原曲来自50年代美国流行歌曲天后佩茜·克莱恩(Patsy Cline)的歌曲《七天的寂寞》(Seven Lonely Days)。中文版本由王福龄编曲,李隽青填词,张露演唱。从5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有歌星翻唱,被歌迷广泛喜爱的是蔡琴、万芳、龙飘飘、周蕙等演唱的版本。

歌曲的文本运用了真情开朗、口语式的直白表达。曲风活泼轻快、柔美曼妙。旋律表现得简约而朴实,以级进式环绕为主,运用起承转合逻辑思维和平行结构的创作技法,更显清爽。音域虽然不宽,但因旋律与语言的密切融合而相得益彰。歌曲的节奏轻快,摇曳的感觉极其容易刺激听者翩翩起舞。因其母曲来自美国,配器几乎脱胎于爵士乐,以管乐表现为主,配以拉格泰姆风格的钢琴点缀,与众不同的是在部分段落直接运用演唱和打击乐的无乐音伴奏,似为歌曲留白。

歌曲的词作者李隽青(1897~1966)是横跨中国流行音乐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著名词作家,其创作的歌词多深入浅出,文字表达简单明了,感情深邃,但语言又不缺乏随和直白,这种风格有力地影响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歌词创作。

著名香港词作家黄霑曾说:“他的歌词风格,对我影响极大。我到今天,还一直避免用与口头语习惯有太大距离的文字入词,可以说是钻研李先生作品后的愚者一得。” 李隽青被歌迷熟知的代表作品有:《三年》《不变的心》《真善美》《好花不常开》等。

编曲者王福龄(1926~1989),原籍上海,笔名莫然,复临等,50年代到香港,在“邵氏电影厂”担任电影作曲和配器。他的创作风格多元,最擅长的是曼妙情歌,他的音乐通过电影传播力度极强。20世纪80年代和黄霑合作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经台湾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后风靡大江南北。其他经典作品还有:《不了情》《南屏晚钟》《今宵多珍重》《痴痴地等》等。

张露(1932~2009),1948年出演首部电影《柳浪细鸯》,并演唱插曲《淑女窈窕》,后演唱歌曲《你真美丽》红遍上海,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五大歌后”中的一员,被誉为“电台女王”、“中国歌后”等,其代表作有《你真美丽》《给我一个吻》等。

张 露

7. 啼笑姻缘

作词:叶绍德

作曲:顾嘉辉

演唱:仙杜拉

为怕哥你变左心 情人泪满襟爱因早种偏葬恨海里 离合一切亦有缘分

愿与哥你俩相亲 情人共印心 最惊恩爱一旦受波折难望皆老恩消爱泯

藕丝已断 玉镜有裂痕恩爱顿成怨恨 生则相聚死也化蝶

几许所愿称心

莫叹失意百感生

难求逐寸心

赤丝千里早已系足里

缘分天赐不必怨愤

……

《啼笑姻缘》是1974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曲,这首歌曲是翻开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历史第一页的标志性的两首作品之一(另一首是许冠杰创作演唱的《鬼马双星》),由叶绍德作词,顾嘉辉作曲,仙杜拉首唱。歌曲的流行改变了人们认为粤语歌曲格调低俗的看法,随后,掀起粤语歌曲的热潮,粤语歌曲逐渐大行其道。

歌曲的旋律建立在岭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旋律顺畅,水波状起伏,节奏舒缓,字少腔多,装饰性润腔细腻婉柔。核心旋律仅如下两句:

歌曲的伴奏沿用了广东音乐的传统模式,二胡描绘出主要的音乐色彩,古筝、月琴等民族乐器各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