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2297400000023

第23章 技术奇葩(3)

林海水当场表态说:“因为是我建议和确定的方案,出事当然是我承担责任。”这话打消了个别人的思想顾虑,他还让邵守业从设计角度考虑是否可行。几天之后,在研讨会上,邵守业介绍动滑轮在罐笼上和天轮平台上的设计没有问题,动滑轮直径适当加大,可以减轻钢丝绳的磨损,有的技术人员还建议采用6股37丝的软钢丝绳,有的建议加强对动滑轮和钢丝绳的检查。经过充分讨论之后,一致认为采用动滑轮原理提升罐笼是可行的,是科学的。经过两年多运转,技术、经济指标良好,运行安全,为浅井提升罐笼闯出一条新路子。

七、团队力量的辉煌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林海水在铁法工作的26年间,在铁法矿务局规划的七对矿井工程建设中,他亲自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竟达五对矿井,其娴熟的技术才华,在井巷工程实施中得到充分的施展,为国内外井巷工程建设奉献了许多新经验,博得煤炭工业部基本建设司和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与赞扬。

林海水在井巷工程建设的科技领域里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除了他个人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依靠的是一支长期在井巷工程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技术团队。

林海水技术团队思想的萌生很早。1954年,林海水刚毕业不久,就被分配到抚顺矿务局刘山改扩建工程中去,与之配合的工程员,基本上是由工人中直接选拔起来的,他们连图纸都看不懂,如何使之成为真正胜任的工程技术队伍,林海水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在学习实践中,工程员积极性很高,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随着工程日益进展,他们的知识水平日益提高,彼此间的协作日益密切,在刘山改扩建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荣获矿务局的好评。

林海水后来还把依靠技术团队的思想,应用到杨家仗寺前竖井及井底开拓工程中去,赢得了杨家仗矿务局领导的赞赏和苏联专家的好评。这一切使林海水萌生了形成技术团队的思想,“一花独放一枝秀,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依靠技术团队,就能开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1958年抚顺矿务局铁法煤田开发筹备处工程科的林海水、李学增、刘瑛、李殿文、陆宝贵、董树林、张乃斌等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先遣队,承担煤田开发的重任。这一群技术人员都是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工程技术人才,来自采煤、土建、机电、测绘等不同专业,真正属于井巷工程专业的,只有林海水一个。而开发煤田首要的任务就是井巷工程建设。1958年当铁法煤田开发处决定开发大明二井、三井、四井及小明矿时,开发处党委书记黎明江、主任李光宇因缺乏井巷工程建设的技术员,几乎一筹莫展。这时林海水从前两个工程的成功经验中,向领导提出了组建技术团队的思路,这犹如一道闪电划亮了思维的天空,开发处副主任李凤友以“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充分肯定技术团队的重要意义。开发处副主任薛琦,长期从事行政工作,马列主义水平较高,指出“技术团队”的提法富有创意,既让工程技术人员向一专多能发展,又可弘扬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新事物,理应大力支持。

开发处主任李光宇迅速把这一思路落到实处,他把各种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林海水为技术指导,分工协作,边学习边实践,让大明二井、三井、四井,小明矿井建设分期分批地实行。大明二井、三井是斜井,使用传统的表土剥离法突破流沙层,而大明二井、三井的风井、大明四井是竖井,则使用自动沉井法突破流沙层,均获得成功,技术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林海水倡导的依靠技术团队开展矿井工程建设思想,得到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为他将来在工作中自觉贯彻这一思想增添了信心与决心。

1963年辽宁省基本建设局煤炭部第十五工程处承担铁法矿区新矿井的建设任务。林海水被调到煤炭部第十五工程处并提升为主管工程师,负责小明矿技术领导工作。他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负的担子的沉重分量。一个矿井从开工建设到移交生产,是由矿建、土建、安装等三类工程有机结合的整体,是项复杂而又科学的系统工程。他过去虽然担任过刘山改扩建工程和杨家仗寺前竖井及井底开拓工程的建设,但只承担单项的建设任务。而今,担任小明矿主管工程师,却是一竿子插到底,从开工建设到移交生产的全过程。这对林海水来说是第一次,对于与之配合的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第一次。因为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从别的单位或大中专院校调来和分配来的。所以,林海水深感责任的重大而又光荣,因为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他树立了信心与决心,积极面对,勇敢地迎接挑战。林海水把小明矿主副井筒施工的过程,作为培养提高依靠技术团队的过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练兵的平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增长知识、实践技术才能的战场。

小明矿主副井筒施工队伍,是以从抚顺矿务局竖井施工队调来的一个小组作为施工的骨干力量,他们被分配到主副井六个施工小组中去,不足的劳动力,就以农民工补充,组成两支竖井施工队,担负主副井筒的施工任务。每个小组配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一起三班倒参加劳动并熟悉井筒施工全过程,逐步增加感性知识,逐步掌握施工技术,在与工人打成一片的摸爬滚打过程中融为一体,成为知心朋友。在小明矿主副井筒和风井施工的近400个日夜里,林海水作为主管工程师,率先垂范,把诚毅创业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始终把以诚律己,以诚待人,以诚敬业作为思想行为的准则。他处处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带出一支思想素质好,科技水平高,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技术团队。这支技术团队继小明矿移交生产之后,又施工建设了大隆矿、小南矿一期工程、大明一矿、大明二矿、小明矿等改扩建工程。20多年来,林海水依靠这支敬业奉献敢为人先的技术团队,在上述五对矿井工程建设中,绽放出朵朵技术奇葩,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新经验。

1.根据铁法矿区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特殊施工方法,计有自重沉井法、加配重自重沉井法、井外井点降水加配重自重沉井法、冻结法、混凝土帷幕法、沉箱法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在大明二矿新主井井筒施工中,综合推广国内竖井施工的先进经验,取得了月成井101米的好成绩,创造了辽宁省月成井的最高纪录。

3.在大明一矿主斜井施工中,综合国内施工的先进经验,采用自制大耙斗装岩机,大箕斗、大矸石仓、掘进与砌碹平行作业,取得月成井250米的好成绩。

4.采用超常规的施工措施,救活了被判报废的沉井;采用金属掩护筒超前沉井法,顺利解决了混凝土帷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难题;采用树脂锚杆固定罐道梁的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凿梁窝固定罐道梁的施工方法;大明一矿主副斜井采用斜井从长方形沉箱内通过流沙层的特殊施工法。

5.小明矿副井与风井在井下巷道相距有3000多米,由测量技术员杨立山、李荫义负责主测量达到高精度的贯通,其巷道贯通点中心线仅误差3厘米,腰线仅误差2厘米,书写了两井之间长距离贯通的新篇章,荣获第十五工程处的嘉奖。

6.在浅竖井中采用动滑轮原理降低提升速度,科学地解决了浅井提速过快的难题。

总之,20多年来,林海水在铁法矿区负责技术领导的新建和改扩建的五对矿井工程建设中,精心浇灌出朵朵技术奇葩,这一切成果都是这支诚毅敬业敢为人先的技术团队心血的结晶。他们是:赵有方、刘振元、王爱民、白光元、黄廷太、兰广礼、李殿文、郑永鹤、邵守业、徐京平、王金顺、杨立山、李荫义、田秀春、李井富、汤守志、马俊秀、张文斌、刘宏恩、于洪波、曲炳杰、金以志、张永成等。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铁法井巷工程建设史上,与调兵山一起共立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