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如何做生意
2298600000038

第38章 小崽子把它压死:筑就“富甲天下”的辉煌(2)

微软公司Excel开发部的负责人说过一句话,很能说明微软对对手的强烈征服欲望:我们开发Excel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那种把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挤出市场的极大喜悦。

年复一年,微软保持市场霸主地位,一直在舒舒服服地眼看钱财的流入,但只要它尚未把别人全击垮,它就永不放弃。即使偶尔由于市场萎缩,或者不值得白费力气参与竞争,或者其他很多原因,微软也会退出市场,但微软永远不会退出任何一个具有关键性战略意义的市场。

因此,微软首先要确定战略性的目标市场,然后为每一个市场设计出管理方案,并随时随地不断改变计划,同时,时刻密切关注自己的市场,并竭尽全力安全的拥有它。

把握战略优势,推进能赚钱的产品组合却不获取利润,这是微软最常用的战术。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微软能获取市场份额吗?不急于求利润,把利润放在第二位,并不意味微软公司要损失资金,而这种策略往往是一举两得,可以使利润长期的滚滚而来。

对于每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微软已经建立的基础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攻不破的。在所有情况下,未来的竞争有可能来自这一领域新的进入者,而不是现有的操作系统。

微软考虑了开发操作系统与它竞争的若干可能途径,其独立的操作系统排除了来自操作系统领域的直接竞争。通过对Sun及其Jewee联盟、OEM联盟、ISU(独立软件开发商)等对手的分析,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中不存在敌手。因此,微软非常自信地认为它所建立的基础足以将可替代的操作系统排除在外。微软也不相信在低端电脑上捆绑新的操作系统会是一项可行的策略。于是基于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独立,微软十分认真地推出一种捆绑战略——操作系统CPU锁定在一起,打包出售。这种策略与曾经用于征服市场的策略非常相似,那么他们的成功也许就指日可待了。

目前,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没有面临竞争。它消除了能够破坏其价格策略的所有大型公司的力量,并且规划了能够维护微软自己高价位的对策。结果,微软夺去了所有可能的利润,并将操作系统价格抬高到100美元以上。需方的阻力已经引起它的警惕,但是还没有供方的压力,促使其降低价格,它还着手计划使价格再增加一倍。

微软猜测英特尔将被迫降低它的现行价格,它是由软、硬件知识产权价值的不同所决定的。它可能会卖到201美元。请注意,英特尔的成本是介于170~180美元之间的。所以,一个操作系统的初始成本是在20~30美元之间。这与我们的结论十分一致,在下一部分,微软正在开发的操作系统的成本是在15~25美元之间。

微软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将它的软件与低价CPU捆绑,来保护它的价格。它可能卖到171~176美元。在任何情况下,微软的价格都不会下降。

因此说微软对竞争对手威胁的反应,是用残酷的侵略性的行动来消除竞争对手。

在任何改变发生前,比尔·盖茨说世人必须有改变的意思:“只是科技进步不足以推动社会改变,至少要有一些人愿意拥抱改变,否则那不会发生。”

微软价格战略的核心,就是在所销售的PC的其他零部件持续降价的同时,提高操作系统的价格。备忘录说:

“在过去10年中,我们已经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而其他零件的价格已经下降,而且仍将要继续下降。”

“我们的高价可能会驱使单独的OEM或一个联盟去资助一种竞争力量(比如在印度)。虽然这种可能性会存在,但我认为它也值得怀疑……”

微软的基本价格战略是由收入总额的增长目标所驱动的。它企图让用户过渡到一个价格相当于目前平均价格2倍的操作系统。由于它的定价不是由供应方的竞争所驱动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市场的承受能力,所以微软承认市场的首要问题不是操作系统的竞争,而是PC价格的下降。

既然没有来自供方的压力来降低价格,微软的主要问题在于,PC整体价格的下降,使它很难保持高价。而且,随着电脑内核价格的下降,需方的压力将会缓合,这将使微软能够保持它的高价格。因此微软无需面对对手、面对高价托付更多的压力,它将其他部件的降价视为自己维持和提高价格的机会。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微软现行的价格模式,包括基础价格的翻番,在2~3年内可以得到保证。而比尔·盖茨说:“考虑这些,让我们在以下目标战略和策略中达成共识目标:在不打破现在PC软件预装模式的情况下,通过OEM渠道,获取桌面操作系统最高额的单位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通过垄断的策略积累了巨额资金,它将迅速建立起它的市场霸权。这将使它购进PC硬件或软件业的其他部分作为微软的长期战略,以此能更容易地保护它垄断的市场能力。进而微软能支付巨大的额外费用,用来收购其他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使长期保护微软公司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势力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进步。

4.靠“大手笔”一飞冲天

借文化之名,行推销商品之实,早已是商战中惯用的手法。但在电脑软件行业中,比尔·盖茨却是使用此法的开山始祖。

1983年秋,正是西雅图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晶莹的水域包围着这个拥有60万人口的山城,空气澄澈透明。在红狮旅馆的一间会议室里,坐满了微软公司的程序设计高手:西蒙伊、康森、克莱德……盖茨把他们召集到这儿来,是为研究对付“Lotus1-2-3”,因为微软的“多元计划”在市场上已经不敌“Lotus1-2-3”的进攻。

“为了击败‘Lotus1-2-3’,我们要推出一个全世界最好的电子表格软件。大家务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新软件,定名为‘奥德赛’。下面,请各位发言。”盖茨三言两语交代了会议的议题。

3天后,“奥德赛”方案初步形成。

2个星期后,克莱德整理出一个厚达20多页的完整设计方案。

随后,盖茨指定克莱德负责开发小组的工作。

1984年,“奥德赛”改名为“超凡”,意思是要超出、胜过“莲花”,对抗莲花公司的“爵士乐”。

随后,“超凡”开发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改由菲利普·费洛尔斯担任,他来自王安电脑公司。

1985年3月,“超凡”软件开发完毕。

3月2日,微软公司包下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绿园餐厅,举行“超凡”软件的新闻发布会。盖茨邀请苹果总裁乔布斯参加,结果大获成功,引起轰动。5月,在亚特兰大康迪斯电脑大展上,“超凡”再次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以财力为后盾,制造轰动效应,这是“软件皇帝”的又一大手笔。

“当我们在撰写1990年的年度总结时,毫无疑问,5月22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微软公司推出了‘视窗’3.0,IBM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世界著名的电脑杂志《个人电脑》在对1990年个人电脑发展作回顾总结时,说了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话。

与此同时,《个人电脑报道》则把“视窗”3.0评为“1990年最佳软件”。的确,“视窗”3.0向人们展示了个人电脑的又一个新天地:16M扩充内存的直接存取、变硬件空间为虚拟内存的存储管理、美观大方的图标、方便实用的数据交换、色彩艳丽悦目的屏幕显示,如此等等,使“视窗”3.0远远超出了升级版本的含义,完全代表着一个新的世界。

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为此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微软公司25位最为杰出的程序设计师,按照盖茨亲自策划的大结构,各司其责,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视窗”3.0堪称呕心沥血之作。

就在“视窗”3.0的开发工作初步完成之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视窗”3.0推向市场,就成了盖茨、谢利等人时常的话题。花钱,施行银弹攻势,是微软公司宣传推销新产品的一贯做法。但是,如何花钱,怎样别出心裁让“视窗”3.0一鸣惊人,也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盖茨下决心,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一飞冲天,让全世界在一夜之间认识他们的产品。可以说,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事件,包括曾经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和白水门案,像“视窗”95这样引人注目,轰动不已。

有人声称,比尔·盖茨的绝世之作已经为人类迈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了大门;微软的产品已改变了这个现存的世界。

《纽约时报》更发表评论:“不久的一天,人们将会发现自己已经生活在一种连做梦都没想到的舒适与方便中,但条件是必须在此之前向比尔‘皇帝’的微软帝国申请签证。”

《业余爱好者》这个电脑发烧友的代言人则说:“不管怎样,‘视窗95’会给我们带来欢乐,这就足够了!”

在海外,“视窗”95发行的热闹场面,同样让人叹为观止,丝毫不亚于在美国本土。

8月24日,在全世界每一个发行“视窗”95的地方,都回响着《把我启动》的强劲乐曲。微软公司像推广流行文化一样,在一夜之间把“视窗”95推到了人们的眼前;“视窗”95像一场巨大的风暴,给地球带来了破天荒的震撼。

为了制造这场震天撼地的大风暴,微软公司耗资近5亿美元。有评论把它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促销行动之一”。

盖茨的目的达到了。全球掀起了抢购“视窗”95的狂潮,仅在8月24日一天,美国售出30万套,全球突破100万套。“视窗”95在几个月中几乎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对世界敞开大门不久的中国,“视窗”95的标识也已出现在古都北京的街头巷尾。

“视窗”95几乎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词语。就在“视窗”95发行的当天,《纽约时报》发出惊世骇俗的呼喊:“比尔有了进入千家万户的钥匙,他将无所不能。”“视窗”95促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广告本身的范围。

比尔·盖茨为了使产品宣传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惜一掷千金,靠着“大手笔”一飞冲天。

5.深谙商战玄机

微软公司的领导层的关系尽管有时不太理想,然而公司却照常很活跃,向硬件商销售软件和硬件。

微软公司新的随机存储卡,在苹果Ⅱ型机上把16K存储增加到48K,使其能够操作要求64K机的CP/M应用程序。只要你有微软的软卡,这一切就都能做到。

到1981年底,微软公司的软件零售业务已经开展起来。微软是软件公司,然而它第一个零售的拳头产品却是一个硬件,即最著名的WordStar,这是一个已经成为工业标准的文字处理程序。

从软件卡的包装及销售等方面看,公司取得了零售市场经验,最终,软件卡成为惟一最受欢迎的操作CP/M的产品。

1982年西海岸计算机博览会的前夜,微软公司控告高级逻辑系统公司对软件卡侵权。据说高级逻辑系统公司的Z-Card复制了软件卡的BIOS和BOOT编辑软件。

微软公司认为高级逻辑系统公司所提供的组合程序中的软件卡复制品,与微软最新发布的软件卡组合程序一样。它有窃取微软公司技术成果的嫌疑。

后来,高级逻辑系统公司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便很快改变了自己的软件卡。盖茨强调说,高级逻辑系统公司已经售出了1186个卡,他们应该对微软公司做出赔偿。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双方签署了一个协议,了结了这件事。

高级逻辑系统公司的一个经理认为,盖茨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想把一个对手清除出市场。

加里·基尔代尔教授还在为DOS的事情感到痛心,他相信这是可耻地剽窃了他的设计和编码。他对微软公司提出起诉,准备教训一下这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除此而外,基尔代尔教授与数字研究公司还采取了另一个倒霉的与微软公司竞争的行动。他们与高级逻辑系统公司合作搞苹果卡,希望它能操作十分流行的CP/M第三版本。

关于DOS,微软公司不惜用任何手段推销,包括不适当的夸张手法。微软公司在自己的季刊上声称,目前有35个硬件制造商签约购买了这个产品,其中有11家来自日本。

实际上,一直到文章发表3个月后,微软公司最多也只签了8个日本方面和20个美国国内的交易。微软公司寄希望于发布下一个DOS产品。他们宣传它是一个直观构架,而在微软公司的内部,则把它叫作微软用户构架。它是西蒙伊研发的多工具接口的扩展。通过菜单形式,而不是使用代码的命令,用户就能够进行复制文件及删除文件这类事情。遗憾的是,由于每个负责这个产品的人都对构架有不同的想法,把能想到的都加了进去,因此它变得如此庞大,同时也非常麻烦和缓慢,以至于IBM决定不要它了。

由于微软对其他客户的宣传是以提供IBM接受的产品为基础的,所以需要键入命令,而不是从菜单上选择,微软公司成了被咒骂的对象。

在一年前的罗森讨论会上,比尔·盖茨说道:我们为什么需要标准呢?只有通过大量的生产,我们才能提供低价格的软件,标准是提高我们销售的基本条件。并强调这个标准就是DOS。比尔·盖茨又说,在某些方面,在单一产品范畴中,它导致一种自然的垄断,在这种垄断中,人们适当地编制文件,接受训练,开发特殊的组合程序,并通过势头、动力、用户忠诚、信誉、销售队伍和价格,使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尔·盖茨一向认为自然垄断很美妙。

除IBM以外,其他的硬件生产商都认为自己确切地知道怎样使自己的机器有竞争力。

回答似乎很简单,那就是造得更好。

比尔·盖茨开始向Lotus反击,他要杀一个“回马枪”。微软公司的气势咄咄逼人,它的口号是:“有Lotus就没有DOS,有DOS就没有Lotus。”据说他们将一些指令编入秘密程序中,如果导入Lotus软件,DOS将导致计算机死机。这一秘密做法,就是在微软公司也只有三四个人知道,虽然算不得正大光明,却显示了比尔·盖茨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个性,同时也能够使微软公司赢得时间,开发出更新的软件,对Lotus战而胜之。到1983年,计算机在全世界的拥有量已经达到290万台,是3年前的10倍。

这年4月,微软公司在亚特兰大展示了为IBM设计的第二套软件。这是一套字处理软件。在这次展示会上,软件大师西蒙伊不无骄傲地向客户展示他的软件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就像6个月前莲花公司在洛杉矶展示会上展示他们的“Lotus1-2-3”一样。

所谓字处理软件,就是专门用于处理文字的软件,它可以对输入计算机的文字材料进行修改、编辑、存储,大大减轻文字工作者的劳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微软公司把这套软件命名为“微软字处理”(MicroSoft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