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16

第16章 为了成全儿子,老母壮烈献身

——记西汉初年相国王陵的母亲

王陵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也是江苏沛县人。王家乃当地富豪。他幼年失怙,寡母一手把他养育成人。母亲非常珍爱他,但不娇惯。为了他能够成就大业,对他管束极严。王陵有一个远房哥哥叫王禄,因为好吃懒做,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家里生活很贫困。为了从王陵母亲手中捞些物质上的资助,便经常到他家来。而且每次见到王陵母亲,都要装得十分关爱王陵的样子夸奖说:“婶母,您真是有福气,竟生了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瞧我王陵弟弟年纪还这么小,便显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明、懂事,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您知道吗,咱这远乡近村都知道王陵是个小神童,长大了当不了皇上,最低也是个宰相。”王陵的母亲并不欣赏他这一套阿谀奉承,但也不顶撞他,给他一些粮食、衣物,打发走算了。王禄走了,她便对儿子说:“你的这位堂兄,人也很聪明,小的时候也有人夸奖他,他便自满骄傲起来,学习不用功,做事不出力,结果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连自己都养不了,更不用说赡老育幼了。”说完,望着儿子一双天真的眼睛,等着他的反应。王陵太小,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憋了好大一会儿才说:“王禄哥哥不也常常夸奖我吗?”

“是啊,那你应当怎么办呢?”

王陵这时灵性来了,爽快答道:“我不会自满骄傲的。”母亲听了很高兴,更加用心督导他读书。

一天,王陵读书读得有些困倦了,便对母亲说:“我读的书堆起来已经很高了,应当算是读得差不多了吧。”母亲听了,心中一阵不悦,严肃地对儿子说:“儿子,学习是无止境的,古人说‘学无崖’就是这个意思。你已经读过的书,不过是沧海一粟,还差得远呢。”从此王陵懂得了“学无崖”的道理,便继续埋头苦读,终于成了一名博学之士。

秦朝末年,劳苦大众不堪忍受暴政的压迫,于公元前209年爆发了著名的陈涉、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的“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当时只是担任沛县泗水亭长(小官吏)的刘邦也起兵造反,加入了起义大军。王陵见了这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形势,也想参加到推翻秦朝暴政的斗争中去。但一想到他走了,家中只剩下年迈的母亲无人照顾,便又犹豫起来。由于这种犹豫的困扰,王陵便吃不香、睡不沉,而且神色焦灼不安。知子莫若母,母亲早已看透他的心事,便在一次饭后问道:“儿子,现在各地百姓都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群起反对秦之暴虐无道,你难道不想参加吗?”

王陵忙说:“儿子特别想加入到起义大军中去,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是担心你走后无人照顾我吧?”王陵点头答道:“是的,母亲年纪大了,剩下您一个人在家,儿子实在不放心。”

“我知道你是个孝子,但你也应当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和《苛政猛如虎》的文章,现在秦王朝的苛政比猛虎还要厉害,百姓都奋起打虎,你一个识书达理的人,难道能坐视不顾、无动于衷吗?为了孝敬你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你应当赶快加入到打虎的行列中去。那样做才算对母亲尽孝、对社稷尽忠,忠孝两全啊。”王陵见母亲如此深明大义,便决定率众起义。恰好,当年沛县方圆数百里遭受了特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贫苦农民几乎家家断炊,饿殍遍地,情景十分凄凉。王陵家境殷实,仓有储粮。母亲在儿子起义之前对他说:“你要率众起事,可民众肯跟你走吗?即便肯跟你走,现在大家都吃不饱肚子,没有足够的力气挥动武器,怎么能够打败秦军呢。咱们家还有很多粮食,可立即发放给他们,这时你再向他们讲清起义反秦的道理,大家一定会跟你走的。”其实王陵早有这个想法,但他担心自己走了,家里没有顶门立户的男人,年老的母亲可以依靠家中储存的财粮,继续维持衣食不愁的生活,母亲基于这种考虑会舍不得把粮食分给大家的。所以,没有主动提出来。现在见母亲为了自己起事有众,竟然慷慨放粮。他感动极了,便跪地拜谢母亲说:“母亲真是一位大仁大义之人,儿子读了那么多圣贤之书,做起仁义之事来,还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哪有您的刚毅果断。儿子这就操办放粮赈济百姓的事情。”

就这样,母子两人把家中的全部储粮,都发给了当地饥民。百姓们交口称赞他们的好施乐善。当王陵向大家介绍了陈胜、吴广已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各地群众纷纷响应的情况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后,众人振臂高呼:“我们愿意跟着你一同起事,你就做我们的首领吧。”王陵仗义疏财、率众起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没用几天,便集合了几千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青壮年,一支起义大军形成了,并很快攻占了南阳郡。

几乎是在同时,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后裔项羽也率众起事,并很快有了可与刘邦相匹比的势力。这两股势力便成了反秦的主力。进过三年的艰苦拼杀,到了公元前206年刘邦的队伍首先攻下了秦之都城咸阳。进城前,刘邦对部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进城后,又废除了秦的严刑酷法,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的广大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从心眼里拥护刘邦,称他的军队为仁义之师。

项羽虽也反秦,但在援救赵国与秦军大战于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时获胜,秦将章邯率其残部二十万人投降到他的麾下后,项羽竟残忍地将章邯二十万放下武器的官兵全部活埋了。如此一来,他的嗜杀残暴和刘邦的宽厚仁义,便成了鲜明对照,人心向背也就泾渭分明了。

王陵的母亲对刘邦和项羽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她便对儿子说:“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和项羽都是反对秦之暴政的,刘邦率众进了咸阳城,对百姓秋毫不犯,落下了仁义之师的美誉;而项羽虽然骁勇善战,但其性残忍,以暴反暴,百姓谁还敢追随他,你投靠刘邦吧。”王陵也是个仁人君子,听了母亲的指点,率领数千人投奔了刘邦。

公元前203年楚汉之间的战争开始,王陵在汉军中屡立战功,名声大振。他的母亲知道后,非常高兴,便写信鼓励儿子:“汉王刘邦,治军有方,治国也当有良策。他具有长者之风,为将帅爱兵如子;若为帝王定能体恤民众。你当尽心竭力辅佐他成就大业。”项羽知道了这些以后,对王陵和他的母亲恨之入骨,只是一时间没有想出对付这两母子的办法。这时他的一个谋士向他献计说:“王陵是个有名的孝子,若把他的母亲设法弄到楚营中来,再迫使这个老太太劝说她的儿子投靠到您的麾下,到时候您可以随便摆布、处置这两个人。”项羽听后大笑说好,并立即派人专往沛县王陵家中,谎说自己是刘邦部下、王陵的朋友,来沛县公干。王陵将军很想念母亲,但公务繁忙,抽不出回乡探母的时间,便托付他顺便把老人家接到咸阳去。老太太多日不见儿子,也正日夜思念他。现在见他的朋友愿意照顾自己去汉都,与儿子相见,十分高兴,便满口答应了。

待进了项羽的营帐以后,老太太方知自己受了骗。她除了耻笑项羽的卑鄙做法,并不懊悔。而且在吃饱喝足以后,集中精力琢磨对付这楚霸王的办法。老人十分精明,已经料到把她骗来并不是目的,而是用它做诱饵,迫使王陵叛汉降楚,而这是她绝对不允许的。可怎么做才能阻止事情的发展呢,她左思右想,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自己亲手去消灭那个诱饵,以断绝儿子对她的思念和牵挂,一心一意辅佐汉王不动摇。老人的决心一经下定,她便轻松了许多,与楚军中的官兵谈笑风生,并一再表示感谢楚王对她的款待。项羽知道这些以后,心中窃喜,只要老太太就范,王陵降楚就十有八九了。很快,项羽又派出使者到了王陵帐中,对他说:“您的母亲艰难跋涉,想到咸阳看望儿子,不料误入楚王营中。楚王听说是您的母亲,便以上宾相待,亲自嘘寒问暖,老人家很开心,夸奖楚王热情好客。今日卑职来拜见将军的目的,是敦请将军立即归顺楚王,那样一来,您与老母不只可以长期生活在一起,您还可以得到重用。”王陵深知母亲为人,她绝对不会改变对汉王的信任和推崇。明知是计,便沉下脸说:“知母莫若子。我的母亲深明大义,心怀公正,我之所以一心辅佐汉王,完全是母亲的教化和指点,你刚才的话,纯属谎言,我不会相信的,更不用指望我背叛汉王投靠项羽。但我要警告你们,不能损伤我母亲一根毫毛,有本事就来攻打我,哄骗利用一位年迈的老太太,不是英雄。”使者听了王陵的这番话,大失所望,便露出凶相威胁说:“楚王料到你会这样的,但你要想好,如果不按楚王要求去做,你的老母可要吃苦头了。你不是很有孝心吗,难道为了自己而把老母亲送上断头台、不归路,难道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好汉吗?请王将军不要再固执了。我也不逼你,容你一天时间认真考虑,明日听候将军的选择。”说完,走了。

王陵的心里七上八下,难过极了。一想到母亲将要遭受折磨,他便痛苦地呼唤:“母亲,母亲,儿子怎么做才可以拯救您老人家?”而回答他的是加倍的痛苦和绝望。也就在王陵极为难堪的时候,忽有报子来报:“有人请求拜见将军。”王陵立刻意识到,是母亲托付的人来了,便急忙命报子引人来见。真是母子连心,果然是母亲设法托靠的人,来传达老人家的最后嘱咐:“母已年迈,来日不多,能为成全儿之大业而陨吾残老之身,倍感欣慰。望儿此生辅佐汉王,矢志不渝。母去矣。”

原来王陵的母亲,说完上面的话以后,就扑在剑刃上自杀了。王陵知道母亲已经远去,永不可见,顿足痛哭之后,面朝西天大声祷告:“母亲,请放心,儿子绝不会辜负您老人家。”

项羽得知王陵母已死之后,暴怒,遂下令把老人家的尸体用大锅煮成肉泥。王陵得知,含泪发誓,要以辅佐汉王打败项羽而为母亲报仇。很快,历史便帮助他实现了这一愿望。时隔一年,即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打败,自刎于乌江。王陵在刘汉政权中曾位居右丞相,并以公正清廉著称。他的母亲更被世人称颂,赞她“弃身立义,以成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