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33

第33章 东汉又一位贤达干练的皇后——邓绥(1)

即使远在东汉时期,一个女孩命名为“绥”,也显得很不一般。这“绥”的通常解释是安抚、安定等,古诗中曾有“福禄绥之”之句。用于治国则有“绥万帮”之说。而邓绥在她辅佐两个幼帝临朝执政的十六年中,以一个女人少有的丰厚知识、聪慧的头脑、谦恭节俭的作风和勤政爱民的操守,把一个泱泱大国治理得井然有序,为东汉书写了一段较为安定、繁荣的历史,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

邓绥天生幸运,她于汉章帝建初五年(81)出生在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一个显赫富贵之家。她的祖父邓禹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名震朝野的大功臣,曾官至太傅、受封高密侯;父亲邓训为护羌校尉,也是稍逊于将军的军事长官;母亲阴氏,更是出身名门,她的亲姑姑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真正的皇亲国戚。而邓绥本身又十分出众,相貌端庄靓丽,性情高雅贤淑,再加之她聪明好学,六岁诵读史籍,十二岁精于《诗经》和《论语》,所以人们送给她许多美称,如“女诸生”、“邓才女”、“邓氏美女”等等。出生于名门的母亲并不完全赞成女儿专注于读史诵经,要求她必须具备“四德”之美,特别要她精于“女红”。而父亲则因女儿的天赋不凡,侧重关心她的文史学习。为了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常常和她探讨史书典籍中的问题。邓绥是个懂事的小姑娘,觉得父母对她的管束和要求虽然不同,但都是出于一片真诚的爱,这种爱是没有轻重优劣之分的。所以,她既听命于母亲,每天白日认真练习女工,又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每到夜晚掌灯苦读。这样一来,她在“妇德、妇容、妇言和妇红”四个方面都臻于完美。

邓绥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老人,五岁时老祖母亲自为她剪理头发,一不留心剪破了她的头皮,疼痛使她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吭一声。祖母问她:“孩子,额头都流血了,你怎么你叫疼啊?”她笑着回答:“奶奶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肯亲手为我剪发,我如果因为疼痛而哭叫,您得多么伤心啊。”在座的人听了,都夸奖她懂事理。

邓绥十三岁了,已经长成一个身材修长、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这年适逢朝廷选美,家里人都同意她参选,她当然被选中。像她这样的显赫家庭和她自身的优越条件,为什么愿意去做“待诏宫女”呢,这其中也有个很离奇的故事:

邓绥五六岁的时候,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飞得很高,双手已经可以触摸到天,还能仰头舐饮天上的甘露。醒后,她将此梦说给了母亲。母亲觉得此梦不同寻常,便问请占梦先生苏文端,苏听了邓母的叙说,心中一惊,然后说道:“传说古代帝尧曾梦见自己攀高达天,而商代汤王不只梦见自己高可触天,还可以仰首舔舐天际。您府上小姐也做了这样的梦,贵不可言,乃大福大禄之兆。”当他仔细观察了邓绥的相貌、行止以后,又接着说:“哎呀,真的不得了,小姐身长而肩宽,颧高而不露,两眼黑白分明,举步安泰,声如凤鸣,实为贵人之相,前程不可言喻。”邓家人听信了他的说法,觉得小邓绥长大以后虽不能为王为帝,但入主后宫总是大有可能的。所以,便做出“进宫待诏”的决定。可就在她刚刚被选中之后,她的父亲邓训因患不治之症,突然去世。这除了给少年邓绥以沉重打击,尊古代服制她还要守孝三年。邓绥是个孝顺女儿,便决定拒不进宫,在家为父守丧。汉代重视孝道,曾经提出“以孝治天下”,要求为人子女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这葬之以礼,就包含葬后的守丧制度,因此,便没有追责邓绥的抗命之罪。小小的邓绥在三年守孝期间,不仅严格遵守古制中的戒律,还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年不吃咸盐。这种传说有些离谱,但至少表明邓绥自幼便是个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人。

三年守孝期满后,邓绥已经十六岁了,出落得更加娇妍多姿、妩媚动人。恰好又遇上了新一轮的“宫廷选美”,她再次被选中。

进宫以后,邓绥和其他宫女一样,过上了宫禁森严、单调寂寥的生活。但她的美貌和多才令后宫众多嫔妃惊羡,自惭形秽之余,自然会产生妒忌。这种情形很快传到了汉和帝刘肇的耳朵里。当时的皇后阴氏正受着皇上的独宠,她不只人长得漂亮,背景也极显赫。原来她的母亲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女,是邓绥的堂外甥女。若在乡间,阴皇后还得称她为小姨呐。汉和帝性荒淫、贪图美色,听到后宫又来了一位超凡美女,便决定亲眼看看。不久,他果然到新选的宫女中去巡视,当他见到邓绥后,立刻惊诧不已。后宫美女如云,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的。顷刻间,这位年近弱冠的天子,竟然心猿意马,难以自持。当既降诏封邓绥为贵人,迁居嘉德宫,他当晚便住在了那里。邓绥对皇上给予的独宠殊荣,也暗自庆幸。但她是个明达事理、善于克制私欲的女孩,除了跪谢圣上的隆恩,还婉言开导皇上不要久留,和帝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去。阴皇后除了姿色出众,头脑极为灵活并富有心计。邓绥没有进宫以前,她几乎独占了皇帝,虽然没有生育子嗣,但皇帝尚很年轻,并没有丝毫怨言,对她一直百般娇宠。现在,突然冒出了一位才貌双全、各方面都超越了她、且已经得到了皇上特别青睐的邓贵人,立刻预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和挑战。于是,她便处处设防,事事用心,尽量不使这个刚进宫的小丫头挺起腰板,并极力寻找机会在皇帝面前说她的坏话。宫廷里虽然有许多禁令,但传播是非之快却不比当今网络传媒逊色。阴皇后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嘉德宫。邓绥生性柔顺谦恭,她根本无意与阴皇后争宠。听了那些传言后,便更加恭谨小心。平时衣着朴素,脸上不施粉黛,头饰很少奢侈,语言平和,笑对宫中上下。对阴皇后更是极尽尊敬,见了她低眉顺眼,从不与她并行走路,总是弓身细步紧随其后;两人同时进见皇上,从不落座,而是在一旁站立着。就连皇上问话,她也在皇后说完之后再回答。所有这一切,皇帝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对她就更加怜惜和宠爱。就连众多的宫娥侍女也都敬佩邓贵人平易近人的好作风,故有“德冠后宫”之誉。一次,邓绥病倒了,病痛使她不断暗自呻吟,和帝知道后,除诏令御医认真诊治,又特别允许她的母亲、兄弟进宫探视,且不限居住时日。邓绥则带病跪求皇上,千万不能给她家人这样的特殊待遇。她说:“古制明确规定,后宫之女的亲眷禁止入宫,这宫禁是万万破坏不得的。皇上的隆恩臣妾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和帝见她如此,十分高兴,夸奖并感叹说:“别人都以朕准许他的家人进宫为荣,惟有你小小年纪的邓贵人不以专宠自傲,而且顾及到宫禁。”此后,对她除了宠爱,还多了许多尊重。

自从邓绥受封为贵人、入住嘉德宫以后,阴皇后便打发自己的亲信,随时密切注意邓贵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与皇上的接触情况。虽然邓绥并不知道阴后的这些诡秘,但出于谨慎和对皇后的维护,每当和帝临幸嘉德宫时,她总是推说自己身体不适,请他回到阴皇后所住的千秋宫去。尽管如此,阴皇后对她的妒忌还是一天天膨胀,绞尽脑汁想加害邓绥。恰好,阴后有机会接触到她的姨母邓朱(邓绥的堂姊),对她说了自己的心事。邓朱是个奸险小人,当即为她出谋说:“这个邓绥从小就很有心计,模样又俊美,精通诗文古籍,皇上一定会喜欢她的。她的进宫受封可不是个好兆头,对你非常不利,必须尽快除掉她。而你贵为皇后,不便随便行事,只有用巫蛊的办法诅咒她,这办法是很灵验的。”

和帝二十三岁(即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那年的夏天,突然病了。且病势沉重。宫中御医倾巢而动,一时竟不见效。后宫众人便为皇上祈祷,祝福他早日康复。只有阴皇后心怀鬼胎,希望这唯一能够约束她的人快点死去。她对亲信们说:“如果圣上甭逝,这宫廷里的大小事情都得听命于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邓绥和她的全家,到时候你们要全力帮助我。”她的这番动作,很快传到了邓绥的耳朵里,她忧心忡忡,万分委屈,便流着眼泪对侍奉她的左右说:“进宫几年来,我对皇后一直尽心竭力,百般恭敬,事事处处讨她的欢心。可她竟如此仇视我,欲置我于死地。我自己死在她手里倒也没什么,只是担心我的家人也无辜获罪。现在圣上病势垂危,我要先行一步了。以我的命换取皇上尽快痊愈,这样既能报答皇上对我的垂爱之恩,又可以避免阴皇后的加害。”说完,她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毒酒,饮鸠自尽。侍女中有个叫赵玉的姑娘,她很机敏,对邓贵人也很爱戴和关心,见此情形忽生一计,遂说道:“我刚才听一位御医说,皇上的病已大有起色,很快就会康复的。”邓绥从不怀疑左右的下人,听后甚喜,拭泪说道:“我邓家时代忠于大汉,苍天有眼,不会把我逼上绝路的。”事情也真蹊跷,过了两天,和帝真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