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69

第69章 辽朝皇后中的一代文豪——萧观音

在本书萧太后一文中,曾经说过辽朝九代皇帝的皇后有八位姓萧。萧氏皇后中除了萧绰文治武攻卓有成绩外,还有一位名叫观音的女孩,在辽史中也赫然有名。她之所以彪炳于史,一是她的人品高尚,一是她的文采出众。在辽朝众多的后妃中她特立独行,用自己的才华,为自己谱写了一部熠熠生辉的历史。

萧观音于辽兴宗重熙九年(1040)生于契丹族一个将门之家,父亲萧惠是兴宗耶律宗真的亲外甥,他博学多才,宽厚俭朴。曾担任辽朝北府宰相,封爵魏王兼领枢密使要职。萧观音自幼独得父亲宠爱和殷切教诲,授以诗词文章。加上这个女孩绝顶聪明,悟性极强,饱读史书典籍,熟稔文坛掌故,精通音律,对于诗词歌赋情有独钟。她的姿色极美,堪称北国一枝独秀。性情温厚,待人善良,有人赞她:“出身名门而不娇,姿色出众而不妖,独得众宠而不骄,文采过人而不傲”。一个女孩集这些优势于一身,自然会得到皇廷的关注和青睐,辽兴宗决定婚娶她为太子妃。当时的太子耶律洪基,正在燕赵国王的位子上。

重熙二十四年(1055)八月,辽兴宗宗真病逝,耶律洪基即皇帝位,为辽道宗。是年十二月,册立萧观音为皇后,当时她只有十六岁。聪明睿智之人多早熟,而皇后的尊位又需她凡事都得深思熟虑,慎之又慎。道宗洪基对她异常宠爱,她对他也是关怀至微,冷暖起居都要亲自照应。她关心国事,但从不问政,时刻龟鉴汉族历代后宫干政误国的教训。刚刚入主后宫时,为了自律曾做《怀古诗》一首,表述自己不忘历史教训的胸怀。诗文是:

宫中只教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这不仅是一首格律严谨的七绝,而且用典娴熟,寓意深刻,以西汉成帝刘骜宠妃(后改封为后)赵飞燕娇妖弄势,终成悲剧为鉴,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入了“昭阳殿”,便恣意妄为,甚至于擅权误国。

辽道宗洪基也常吟作诗赋,夫妻两人爱好相近,更加恩爱。一次道宗外出狩猎,到了一个名叫“杀虎林”的地方,他望着那片辽阔的森林,一时激情难抑,便笑对皇后说:“朕来到这杀虎林,意在擒虎,请皇后赋诗一首,聊以助兴。”萧观音稍作思索,脱口吟道: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洪基皇帝听了大喜,即行围猎,果然射中一只猛虎,他面对随猎群臣说:“朕借皇后出口成诗之才,方能生出一箭射中猛虎之能。”说完大笑而归。

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十九岁的萧观音生下了长子耶律浚,从此道宗对她更是爱恋有加,给了她“专房之宠”,接着又一连生了三个小公主。

萧观音对书法和音乐,都俱特殊天赋,自弹琵琶自吟唱,得心应手,艺压群芳。道宗每次都听得如醉如痴,常常自语:“贤德皇后,才艺超人。”说完,便会许诺要为她添置珍贵服饰,把她打扮得雍容华贵,举世无双。而萧观音却无任何奢望,她端庄自重、朴素大方,这本是优秀品德,却为她后来的杀身之祸埋下了根苗。

太子耶律浚出生不久,道宗洪基的婶娘重元夫人进宫祝贺,已是半老徐娘了,还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神态也很轻佻。萧观音见了,诚恳而又严肃地对她说:“皇婶娘,您身为皇亲贵戚,身价如山。应时刻自重,切勿妖冶。”重元夫人听了甚为不满,气呼呼回到府中,对耶律重元吼道:“你好歹也是圣宗皇帝的儿子,当今道宗洪基的叔叔,一点老王爷的威风霸气都没有,竟让一个年纪轻轻的萧观音如此羞辱我,你必须替我出这口恶气,为我讨回脸面。”耶律重元早有夺位之意,听了夫人的这番诳言,更加坚定了谋反决心。但他叛乱失败,最后丧生。

辽道宗耶律洪基自觉帝基稳固,便渐渐松懈了斗志、疏忽朝政,沉湎于游猎享乐之中。经常骑着他的爱马“飞电”驰骋密林深处、险崖邃谷。对此,萧观音十分难过,她为社稷荒芜担心,又为皇帝安危惊怵。便多次向道宗进谏,劝他以“穆王远驾,周德用衰(指周穆王东征西讨,周游列国而周德衰微),太康逸豫,夏社几屋(太康为夏朝国君,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被夺位)”为鉴,不要迷恋于单骑游猎,沉重而诚挚地说:“妾虽愚闇(同暗),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

萧观音的苦心孤诣不但不为道宗洪基所接受,反而怪罪她不贤不惠,一天天疏远她、冷落她,从此她失宠了。

一片深情厚谊换来的冷清孤寂,当然使这位才高德厚的萧观音十分伤心,满腹苦水,无处倾诉。只好用诗赋抒发胸臆,她借用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失宠后,把自己的冷宫所命名的“回心院”,写了一首凄苦委婉、悱恻缠绵的十段长诗,道出了自己对道宗的留恋和期盼: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

游丝络网尘作堆,积遂青苔厚阶面;

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

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

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

为是秋来转辗多,更有双双泪痕渗;

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

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被;

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

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

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

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

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

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

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

偏是君来生采晕,对妾故作青荧荧;

剔银灯,待君行。

爇熏炉,能将孤闷苏;

若道妾身多秽贱,自霑御香香彻肤;

爇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鹰;

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

张鸣筝,待君听。

这名为《回心院》的长诗,不仅道出了萧观音对君王丈夫的痴情眷恋,殷切地盼望他回到自己的身边,陪伴他安然入梦,听鸣筝,闻熏香,享受多情多趣的生活;还为辽代文坛增添了重重的色彩,使她在契丹文学史上起着兴灭继绝的作用。

这长诗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其文辞之优美,音韵之流畅,心意之切切,抒情之别样,足可谓之曰:“孤篇盖全辽”。

萧观音所生的太子耶律浚,接受了母亲的优秀遗传和教训,自幼聪明好学,识书达理,文武兼长。六岁受封为梁王;七岁初尝射猎,箭不虚发;八岁立为太子;十七岁领父皇之命,兼任南北两府枢密使,成为统领全军的将帅。他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精于治军,勤于理政。萧观音见儿子如此优秀,便不再为皇帝的冷落而悲伤。她把辽朝复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臣民们也都赞赏耶律浚的作为,从他身上看到了重振国家的曙光。但这时的辽朝有着一大隐患,那就是辽道宗洪基所宠信的重臣耶律乙辛。他既不是皇亲贵族,也不是科举成名的才俊,而是一个只会阿谀奉承、结党钻营的政治小人。而道宗却偏偏喜欢他、信赖他,委以北院枢密使的重任,封魏王,军政大权几乎全部交给了他。小人得势,恣肆张狂。势力不断膨大,后来就连道宗也要让他几分。当时流传:“宁可违抗皇上,也不敢违背魏王。”

萧观音精通音律,喜弹琵琶,当年与道宗爱情淳挚、经常以各自所作诗词唱和时,感觉非常高妙。但自皇帝冷落她以后,便常与宫中伶官赵唯一等演奏她的长诗《回心院》。这位才情丰富的皇后,唱起自己的悲苦之作,自然会流露出真情实感,有时泪眼模糊,有时暗自伤神。而赵唯一的伴奏不仅能与她的感情配合默契,还常常使她产生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这是其他演奏者所不能的。事也凑巧,萧观音身边有个名叫单登的婢女,也会抚筝弹琵琶,她原本是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家奴,重元死于叛变后,她便到了宫中。单登的弹奏水平远不及赵唯一,对他便心怀嫉妒。萧观音曾提醒皇帝她是叛臣家奴,难免包藏为主报复的祸心,请他警惕,勿让她接近殿堂。这事很快让单登知道了,对皇后恨入骨髓,便通过她的妹夫——教坊艺人朱顶鹤勾结耶律乙辛,阴谋加害萧观音。

一天单登依耶律乙辛之计拿来一首淫诗《十香词》对皇后说:“这是宋国皇后忒里蹇所作之词,甚为高雅,若能得我大辽皇后的佳作《怀古诗》相附,则堪称诗坛‘二绝’。”萧观音一向光明磊落,从无害人之意,也无防人之心,轻信了单登的话,对《十香词》没看一眼,便把自己所写的《怀古诗》交给了她。耶律乙辛得到了萧观音的手迹,又见《怀古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和“惟有知情一片月”两句中,可以拼凑成“赵唯一”三个字,便向道宗进谗言说:“皇后才华盖世,赵唯一弹奏精湛,两人经常身相依、目相盼,唱和相随,亲密无间,其中隐情,自不待言。”道宗洪基听了大怒,皇后虽已失宠,但他仍是妒火烈烈,不容皇后做一句辩解,便扔给她白绫一条,逼她自尽。萧观音心想:死不足惧,污言秽语则将毁我一生清明,可怕至极。遂请求皇上稍待片刻,拿来笔纸,含泪写下了《绝命词》,剖白了胸臆:

嗟薄祐兮多幸,羌做俪兮皇家,

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拖后钩兮凝位,忽前星兮启曜;

虽畔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惯鱼兮上进,垂阳德兮天飞;

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顾兮白日,

宁淑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

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

共西曜兮将坠,忽吾吾兮椒房,

忽天地兮惨悴,恨古今兮安极;

吾知生兮必死,又焉爱情旦夕。

一首《绝命词》穷尽其毕生精力,用着含蓄多情的笔法,抒写了一位尊高德劭的才女,短短三十五年的福祸、荣辱、沉浮生涯。她至死哀恋子女,关心左右。悲叹自己的大起大落,唱出了必死的天道,劝诫人们不必珍惜爱情的朝朝暮暮。

后来的事实证明,萧观音之死,只是耶律乙辛阴谋篡位的序幕,他的真正目的是欲置太子耶律浚于死地。当太子得知母亲被诬、含冤而死以后,他痛不欲生,一面朝母亲灵位跪拜,一面嚎啕大哭,高声叫骂:“杀我母者耶律乙辛也。此仇必报,以慰吾母。”耶律乙辛知道了这些以后,咬着牙说:“你的死期亦不远矣。”于是在萧观音死后不久,他又编造谎言,诬蔑太子结党,欲废帝自立。并建议耶律洪基说:“趁太子羽翼未丰,应及早防范,以免大祸。”昏庸的耶律洪基亲手杀了自己的发妻,又不念父子骨肉亲情,只凭耶律乙辛的胡言乱语,便把独子耶律浚囚于上京。耶律乙辛见阴谋已成大半,便买通狱卒,百般虐待太子。太子身心俱损,不久含冤惨死。幸好,他留下了一个儿子耶律延禧,帝位后继有人。

寿昌七年(1101),道宗耶律洪基病逝,至死未察奸佞。因太子早殁,长孙耶律延禧继承帝位,称天祚皇帝。他深念父亲和祖母,于即位不久,追封萧观音为宣懿皇后,与先皇耶律洪基合葬于庆陵;再封父亲耶律浚为顺圣皇帝,庙号顺宗,萧观音虽然英年而去,但她的才华、她的诗作却流芳千古。冠以辽朝后宫中一代文豪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