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90

第90章 终生紧握橄榄枝的“三娘子”(2)

第二年,即隆庆五年(1571)春,嘉庆皇帝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对他属下的各级官员也都给与了不同官阶。五月,正是塞北牧草茂盛、羊肥马壮、鸟语花香的季节,俺答汗选择了一个风景优胜的地方,隆重举行了顺义王受封仪式。三娘子为了这仪式的举行,付出了极大努力。事无巨细,她都亲自过问和参与。那天,她望着老俺答穿着大汉盛装,站在一个高台上,满面红光地宣誓时,她面颊绯红,激动得两道弯弯的秀眉不停地翘动,样子十分美丽。她想蒙汉世代友好的日子终于开始了,以后自己要竭尽全力维护和巩固这种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

俺答汗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精力渐渐衰减。他深信三娘子的政治远见和办事能力,便有意识的把一些管理部落和与汉人交往的事务,交给她办。对于老俺答的信任和倚重,她十分欣慰,曾对他说:“大汗曾赞我为和平女神,和平女神永远不会辜负您的嘉许和托付。”

在管理部落和与明朝的交往中,三娘子的智慧、机敏和果敢得到了充分发挥。她经常骑着枣红马,出入鞑靼各部落领地,与那里的首领热烈交谈;每逢长城关隘的贡市集日,她便会牵着马慢慢走着,过问某个摊贩生意好坏。她本不懂军事,但她不能不过问军事。在练兵场,也常常会见到她飒爽英姿地指点东西。她与大同官方的交往尤其热情周到。嘉靖皇帝得知这一切以后,也很赞赏她的外交才能和对汉族的友好。

三娘子把大同作为她与明朝接触的最佳关口,和历任宣大总督及大同巡抚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一次,她去拜望新任巡抚吴兑。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位吴巡抚竟然是一位慈祥和蔼、谈吐文雅、热情好客的老先生。她顿时对他肃然起敬,拜说:“巡抚大人身体可好?三娘子今日与您相识,乃三生有幸,还望多多指教。”吴兑一听,这哪像一位蒙古大汗夫人的话,纯粹一个教养良好、熟悉汉族礼数的下属。便也急忙恭敬地为她设座让茶。两人相谈十分融洽。临别,吴巡抚赠她不少精美饰品。她回到俺答汗宫,对老俺答说:“汉族是个讲文明、重礼仪的民族,像吴巡抚这样的官员可亲可敬。”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亲手开辟的蒙汉友好之路,一直畅通顺达,两族交界平安繁荣。

蒙古族一直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而按萨满教的要求,每年祭天都要宰杀大量牛马驼羊,甚至残酷地以牧奴殉葬。这种野蛮的作法,早已为广大牧民所厌恶。以三娘子的善良性格更是难以容忍。一次,她跟随老俺答西赴青海,看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教在当地很盛行。喇嘛教宣传宽恕、慈悲,讲究生死轮回、善恶有报,并严禁杀生,还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医术。所有这些都令俺答汗和三娘子耳目一新。他们觉得喇嘛教比之萨满教优胜很多,三娘子尤其叹服喇嘛教。不久,在她的建议下,俺答汗又亲率鞑靼诸部落贵族首领,再次往赴青海,与喇嘛教最高活佛索南嘉措会晤。双方交谈甚为融洽。当活佛向他们进一步解释了喇嘛教教义以后,三娘子竟兴高采烈地应道:“大汗,活佛讲得太好了,我建议咱们摒弃了萨满教,信奉喇嘛教吧。我还建议您恭赠活佛一个好的称谓,作为友谊的象征,流传后世。”

索南嘉措活佛和俺答汗听了,都爽朗大笑,连声说“好”。于是,俺答汗赠他“达赖喇嘛”尊号。“达赖”,蒙古语意思为“大海”、“喇嘛”藏语意思是“上师”,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说活佛乃心胸宽广如海的大师。从此藏传佛教格鲁派地位最高的两大活佛,一个是达赖喇嘛,另一个是班禅额尔多尼。索南嘉措将此尊号又向上追认了两世,自己称“达赖三世”。此后,喇嘛教为许多蒙古牧民接受。

公元1572年,即明朝与蒙古盟定友好、互通贸易的第二年,由于俺答汗不再秣马厉兵、准备打仗,牧民负担减轻,草原经济得以明显发展,出现了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娘子又建议俺答汗,学习汉皇建立都城的作法,选择一块山峦环抱、避风向阳的地方,修建一座城郭,作为蒙古汗王定居的地方。俺答汗欣然接受,即刻征召工匠,准备土木材料,择日开工奠基。明朝隆庆皇帝为示友好,主动给与人力物力帮助。三年以后,在公元1575年,明万历三年,茫茫如海的草原上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小城,并有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库库和屯”,意思与现在的呼和浩特一样,即“青色的城”。后来,明朝皇廷又给了“库库和屯”一个汉名“归化”,含有归顺明朝、接受教化的意思,这颇有大国沙文主义色彩。

六年后,即到了公元1581年初,由于蒙古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外界交往不断增多,这座汗王之城显得狭窄局促,三娘子便又建议扩大小城范围。她亲自参与扩建的筹划设计和指挥施工,只用了不足十个月的时间,便完美竣工。从此,归化城日益繁荣,成了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为此城扩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三娘子,一直住在这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三娘子城”。

就在新的归化城扩建的第二年,公元1582年,七十五岁的俺答汗因病逝世。明朝万历皇帝派特使前来赐祭。三娘子经过与俺答汗十多年的共同生活,政治上历练的更加成熟,她对明朝特使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一再表示,她一定继承老俺答汗的遗愿,进一步巩固蒙汉友好关系。

老俺答死后,三十二岁的三娘子,面临婚姻上的重大抉择。按着塞北游牧民族“父亡,子妻其后母”的婚俗,俺答汗的长子黄台吉,在继承王位的同时,也可以续娶除了他生母以外的所有庶母。黄台吉素与三娘子政见不一,两人之间无仇有怨,再加上他身体多病,也没有老俺答那样豁达仁慈,三娘子瞧不起他。所以,决定不嫁,也不肯交出明朝赐予的顺义王金印。黄台吉对她这种态度自然气愤,便口出不逊,扬言要赶她离开汗宫。三娘子得知这些以后,一气之下,带上自己的万名精兵,主动离开了归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这一走,黄台吉更不能顺利登上汗位。

明万历皇帝对三娘子很为信任,为了继续维持与蒙古族的友好关系,便派出大臣劝说三娘子。三娘子见到明朝官员,像是见到了亲人。诉说了对黄台吉的不满,明朝官员安慰了她以后,建议她为大局着想,依俗嫁与黄台吉。三娘子到底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同意交出金印,与黄台吉结婚。黄台吉在继承蒙古汗位的同时,还继承了顺义王位,三娘子再一次受封为“忠顺夫人”

三娘子委曲求全嫁给了自己的舅父,但她一直不喜欢他。可黄台吉却事事离不开三娘子。因为他在鞑靼诸多部落的首领中没有威信,政不通、人不和,处处有人掣肘。只有三娘子出面,才可以震慑那些桀骜不驯、企图破坏蒙汉关系的人。黄台吉艰难地做了四年蒙古汗王以后,于公元1586年也因病去世。他的长子扯克力便要继承汗位。扯克力是三娘子的表兄,为政能力更差,各部落首领见蒙古汗位又要易主,便有人暗中串通,挑动内讧,图谋不轨。明万历皇帝对扯克力缺乏了解和信任,又发现了这种分裂苗头,便急命宣大总督选派特使,向三娘子表示特别的支持和信任,并劝她三嫁老俺答的嫡孙扯克力。这时的三娘子已经三十六岁,真的不愿意再嫁了。但为了蒙汉友好关系不被破坏中断,她又重振精神,三嫁蒙古汗王,明朝也三封她为“忠顺夫人”,并赐丰厚礼物。

公元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扯克力曾借护送三世达赖喇嘛骨灰返回西藏途中,受人唆使,集结十万骑兵,在青海西宁、甘肃酒泉等地,大肆攻掠,背叛明廷。三娘子闻讯,及时赶到,极力劝阻尽快停止这种行径。开始,扯克力不听劝阻,三娘子发怒说:“如果你一意孤行,我就马上投奔大同,请宣大总督发重兵围剿你这个蒙古叛逆,到那时你可能落个葬身无地的下场”。扯克力摄于她的威风,只好撤兵东归。此事以后,明廷更加信任三娘子,对她十分崇敬。

公元1613年(明万历四十年),六十三岁的三娘子患了重病,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穷其一生精力所换来的蒙汉友好关系,不断低语:“只有与明朝友好,我们才会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三娘子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和平使者,她手中永远高举着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