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唐文青
2411900000025

第25章 《寄韩谏议注》

——难得天马行空

杜甫在衡阳,虽然被病痛折磨,却依然乐天,开始有了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不仅拿孔子盗跖开玩笑,在一些诗里,竟然有了之前所未有的瑰丽。比如,《寄韩谏议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虽然说这首诗里还有劝韩注继续做官、东山再起的意思,基调上却诙谐壮丽,把政治与游仙结合起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而且,衡阳也并没有杜甫最初想象的那样糟糕。在唐朝,很多北方人中原人对江南地区有着极大的偏见,认为这里是蛮荒之地,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实际上在当时,南方确实落后于北方和中原。但是这个时候,经济中心已经开始逐步南移,北方的战火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相比较而言,这里虽然比不上长安洛阳的繁荣,但是多了份安逸祥和。

当时,衡阳刺史韦之晋正好也是杜甫的朋友。杜甫到衡阳,也有投奔他谋取个职位的想法。可是偏不凑巧,杜甫到衡阳不久,韦之晋就调任潭州刺史(长沙一带),而杜甫跑到潭州的时候,韦之晋也跟当初的严武一样,暴病而亡。

失去了这个最后的靠山,杜甫彻底沦为难民。当时的长沙人并不好客,杜甫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之前难得培养起来的乐观态度和隐逸精神在凄凉的现实面前化为乌有。他甚至居无定所,只得买来一艘渔船,住在水上。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重操旧业,卖药为生。闲暇之余,杜甫也开始整理文稿,做着最后的打算。

就这样在长沙漂泊了四个月,上天对他的残酷超乎想象。然而上天还觉得不够。没多久,又一个人闯进了杜甫的生活,仿佛是上天的刻意安排,让他再一次回味国破家穷的痛苦。在暮春的长沙,他遇到了同样流落到此的李龟年。

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歌手,天下太平的时候,曾经多次在豪门贵族家中举办演唱会、歌友会。此时天下大乱,也没人顾及这些艺人,他只得和杜甫一样,流落江南。当初杜甫还是富二代的时候,他们经常在岐王府和崔九堂里面见面,也算是老朋友了。

杜甫遇到他,心情非常复杂。就在前不久杜甫整理书稿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来不及回的信,是高适寄来的。想想这么多年了,高适都已经去世了,杜甫出于礼貌,也出于感慨,特地写了一封回信。当初的朋友大半已经过世,能在这里遇到李龟年,也算得上是他乡遇故知。

江南风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又逢君,这话很有内涵。在这个江河日下的时代,能够遇见你,就是我的“江南好风景”。杜甫的心情并未受到多少打击,然而,上天要收他了,他离开这个世界要不了多久了。

四月八日晚,湖南兵马使以讨要军饷为理由,发动兵变,这下就连长沙都不太平了。杜甫只得跟随长沙的其他难民一起向南逃窜,在好友苏涣的帮助下,杜甫再一次到了衡阳。

一路上,天气闷热,雨水不断。可是一进入衡阳境内,天气就突然凉爽了,这也算是上天对杜甫的最后一点恩惠了。衡阳人非常爱戴杜甫,杜甫也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他的时间不多了,能够在衡阳安度最后的时光,已经成为他最后的要求。

平叛毕竟还要进行,道州刺史、衡阳刺史等州县地方部队都组织起来讨伐潭州。可是,这时候的唐朝已经没有当年的雄武之气,仅仅因为一个刺史收了叛军的好处,这场平叛就以失败告终。残酷的现实逼迫着杜甫不得不离开衡阳,往更南方迁徙,也是往离故乡洛阳更远的地方。

实际上,杜甫这个人也实在是太倔强了,叛军的战火并不能烧到衡阳。他只不过是想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因为这里经历的失败让他感觉不到国家的希望。所以,尽管衡阳朋友一再挽留,杜甫依旧要走,走得远远的。

去哪呢?想来想去,只能到更南方的郴州了,他和朋友苏涣相约,若干天后,我们在郴州相会。正好郴州那边,有杜甫的一个舅舅,他在那里担任一个地方上的小官,虽然说不能养活杜甫一家老小,但是给他本人和子女找点工作是没问题的。

杜甫家就在船上,去哪也方便。然而,杜甫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前一阵子的大雨。杜甫乘船刚刚到达湘江边的方田驿站,一场洪水就阻挡了他的去路,也阻挡了他的退路。

就这样,杜甫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而且是在一条孤舟上,就算他的体力足够支撑他的求生技能,他也无法施展。而外界也不知道杜甫是死是活,衡阳的地方官也出去四处寻找。

杜甫这一年五十九岁,还不满六十,却像过了六百年一样。年少优游、一掷千金、飞鹰走狗,进而“长漂”十年谋得一官半职,进而国破、家穷、走投无路,到现在,只有在这条漫无目的的船上,看着周边涛涛无边的洪水,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想让他的作品就这样跟着洪水一同流逝。就在杜甫已经断粮整十天后,衡阳地方政府的搜救队伍找到了杜甫,并且带来了大量的美酒美食——上好的甜黄酒,上好的肥牛肉。杜甫什么都不管了,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消渴病(糖尿病)。

当天晚上,杜甫就病发了,在最后清醒的意识里,杜甫整理完了最后的诗稿,并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诗——遗言。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霞,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鴞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庚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第二天,家人再也没有叫醒这个历尽坎坷的老人。然而就如同人们不愿相信李白是病死的一样,人们更不愿意相信杜甫是被噎死的(古人完全没有糖尿病的常识,在他们看来杜甫就是被噎死或者撑死的)。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离奇的说法,有的说,李白杜甫都没有病死,他们都在汨罗江跳江自尽了,所以汨罗江有了一个三贤同自尽的说法。

后来他的长子杜宗武就在湖南将他安葬,杜宗武也在湖南地区定居下来。直到四十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才完成了爷爷生前最大的心愿,将杜甫的坟墓迁往河南老家巩县。现在杜甫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长子杜宗武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湖南;一支是二儿子杜宗文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河南老家。现在的家族也都非常兴盛,也算上天对他这个以“百穷”打磨出来的“诗圣”的一点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