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唐文青
2411900000026

第26章 附录一

传统诗格律简述

一、诗的分类与四声

传统诗,也有叫旧诗、国诗的。但是我以为,旧诗显得没有生气,国诗显得太大了,还是叫传统诗好些。

一般而言,我们把传统诗分为两大类,今体(也叫近体)和古体。

古体,泛指在格律上没有过多要求(不是没有要求),或者格律尚未完善之时的传统诗作品(所以唐朝之前的诗都是古体,无一例外)。细分之,常见的有五古和七古。

所谓五古,也就是五言古诗,指的是每句五字的古体诗。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所谓七古,也就是七言古诗,指的是每句七言或者每句字数不相等的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

今体,也就是近体诗,则是在格律上有着严格要求的。细分之,有律诗、绝句、排律(排律极少见,不做介绍了)。

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五律,每句五字,一共八句四联,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七律,每句七字,也是八句四联,如杜甫《登高》。

注意:律诗只押平声韵,一旦押仄声韵,就算格律上类似,也归为古体,如杜甫《望岳》。这个后面会细说。

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五绝,每句五字,一共四句两联,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七绝,每句七字,一共两句四联,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古体,称之为入律古风,这个需要了解后面的知识之后才能理解。这类的,比如白居易《琵琶行》。

四声,就是平、上、去、入四个声部。除了平声以外,其他的都统称为仄声。平声,大致相当于今天普通话中的第一声、第二声;上声大致相当于今天普通话的第三声;去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第四声。入声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是在南方的很多方言中依然有保留。

那么,在创作传统诗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注意这个入声呢?我认为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写诗词,语法上是唐宋文言的语法,那么在音韵上必然也是按照唐宋的音韵,这是约定俗成的“行规”。入声字表网上可以查到,大家可以琢磨一下,尤其是母语为南方方言的朋友们。

二、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和粘对原则

四种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圆圈中字代表它可以随意变通)

符合这样平仄规律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律句。前文所谓入律古风,就是句子绝大部分为律句的古体诗。

五言律句的平仄,就是七言去掉前面两个字,即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中,两个相连的句子,我们称之为一联,在一联中,两个句子要满足“对原则”。例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通常而言,首联的两句只要求前四字格式上平仄相反(五言就是前两字),后面所有联都是格式上全部相反(主意是格律上,毕竟有些地方可以随意变通)。

在两个联相邻的句子中,讲究“粘原则”。例如:

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

秋边一雁声。(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平平平仄仄,白为入声)

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在格式上,这两句的前四字(五言前五字)平仄相同。

一般而言,对原则是必须符合的,不然不能称之为近体诗,粘,可以偶尔违反。违反粘的近体诗称之为折腰体,而违反粘的七言绝句也叫阳关体。

三、孤平与拗

在四种律句格式中,有一句特别需要注意: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中,如果第三字(五言第一字)成了仄声,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则称之为犯孤平,也就是句中没有相连的平声,非常拗口,是第一大忌讳。

但是,如果第三字(五言第一字)非仄不可,也可以补救,那就是将第五字(五言第五字)用平声。也就是仄仄仄平平仄平。注意:如果第三字没有用仄,则第五字也可以随意变换平仄。例如:

双鬓向人无再青。(仄仄仄平平仄平)

还有种句子,仄仄平平平仄仄,也可以变换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此时第三字必须为平)。例如:

“正是江南好风景”“凉风起天末”。

这个,我们称之为孤平救,或者救孤平。

还有一种句式,称之为拗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句子必须接一个孤平救。例如:

一身报国有万死,(平平仄仄平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平平仄仄平仄仄)

还有诸如小孤平、小拗句、三仄尾、三平尾等,都是小毛病,一般可以不避讳,这里不赘述。

四、押韵与对仗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所用的字都在一个韵部里。传统诗严格按照平水韵来。这个里面要介绍的东西太多,建议大家百度,不然我这本书就单讲这一个问题也讲不清楚。

建议大家百度的关键词:平水韵、平水韵表、近体诗的押韵,上去通押。

对仗,律诗中有着严格要求,用在绝句里有时候也能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对仗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简单,无非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但是,细细分析,里面的名堂很大。依旧建议大家百度,实在篇幅有限。

关键词:对仗、无情对、流水对、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