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2416800000030

第30章 谨慎而不寡断(3)

做下属需要获得领导赞许,还要赢得同事们的好评,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做事最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谨慎做事,考虑成熟再去做。

7.深思熟虑,稳扎稳打

做事金典:做人要有长远目光,做事要深谋远虑。

做事时急于求成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因为它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很难把事情做好。做事时要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河北总兵蔡禄准备叛乱响应吴三桂。蔡禄和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原都是郑成功的部将,郑成功去世后他们率部降清,被从优提拔,授以总兵官。当获知吴三桂在云南起兵,蔡禄内心萌生反意,并与起兵反清的杨来嘉书信往来,购买骡马,制造鸟枪,并命令士卒以捕鱼为名,身披铠甲,进行军事演习,密谋叛乱。

当时,侍卫关保前来出差,无意中侦知其情,当即火速报告康熙。河北是京畿重地,一旦造反必将危及京城。康熙不慌不忙,沉着考虑后,当即派遣内大臣阿密达领护军速赴蔡禄驻防地怀庆。在蔡禄还没有将士卒鼓动起来之际,阿密达就已率部迅速包围了他的衙署。蔡禄的部下企图负隅顽抗,阿密达指挥若定,率部冲进衙署,将蔡禄父子同谋一并擒获,四月二十四日,押解北京。这样,一场叛乱被扑灭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趁机兴兵叛乱。布尔尼是蒙古林丹汗的孙子,清太宗时将林丹汗征服。林丹汗死后,清廷封其子阿布奈为和硕亲王,并将清朝公主嫁给他为妻。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因阿布奈失外藩朝贺之礼,免除了他的亲王爵位,并把他带人京师,爵位由他的儿子布尔尼承袭。布尔尼虽是清朝公主所生,但对清廷的做法深怀不满,不思感恩,反而图谋报复。

吴三桂叛乱之后,清廷无暇北顾,而且京城八旗兵大部分南调平叛。于是,布尔尼积极准备,图谋叛乱,想趁机劫回其父阿布奈。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与奈曼王扎木山一同叛乱,挥师直逼张家口。

察哈尔叛乱对京师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消息传来,康熙一时十分忧虑,因为京师的军队几乎全部南下,已经无兵可派了。仔细思考后,他马上任命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师征讨布尔尼。京师无兵,图海就把八旗家奴组织起来。由于图海领兵有方,这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家奴部队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

四月二十二日,图海与布尔尼在达禄决战。布尔尼在山谷间布置伏兵,列阵以待。鄂札与图海率家奴兵分头进击,冒着布尔尼的炮火奋勇向前,冲乱了布尔尼的阵脚。布尔尼的属下都统晋津阵前倒戈,反攻布尔尼。布尔尼大败而逃。与此同时,科尔沁和硕额驸沙津也率兵来援。不久,沙律率兵将布尔尼及其弟罗不藏全都擒杀。不到一个月,就将这次叛乱彻底平定。

这些叛乱的平定使京都形势进一步稳定下来,也稳定了人心,这样康熙才能腾出精力来全力对付吴三桂。当叛乱发生在身边的时候,很多人都惊慌失措,但康熙一直保持冷静,靠强大的定力稳定了朝政,改变了被动局面,为最终平定三藩之叛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熙平定叛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这样逐渐进行而不失正道,又起到治理国家的作用。他做事的诀窍体现在一个“度”上,没有操之过急或过缓,掌握了求稳渐进的奥妙,稳扎稳打,一步接一步地有序地做事。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需要解决,有的还比较麻烦,这时一方面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心态,还要分轻重主次,先解决哪个后解决哪个,心里要有通盘的考虑。

8.做事既要看到眼前,又要着眼未来

做事金典:做事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着眼未来,不可鼠目寸光。

做人要有长远目光,做事要深谋远虑,要随时警惕身边可能出现的危险。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多看,多听,多接触新事物。不换脑筋,就会被淘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绝不是危言耸听。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管你现在是不名一文,还是富可敌国,你都要看到世界上比你强的还有很多。只有始终保持一个广阔的视野,脑子能不断装进新东西。才能最终成就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渐渐强大起来,吴王夫差想派兵攻打楚国,大臣们苦劝不听。有几天,夫差发现自己的侍卫官总是早晨到后花园里去,回来的时候,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夫差好奇地问:“你每天出去这么早做什么?”

侍卫官说:“后园的树上有只蝉在歌唱,却没有想到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举起了前爪。可是,螳螂也没想到有一只黄雀在后面正要啄食它呢。黄雀只顾着螳螂了,没有想到我在树下用弹弓瞄准了它。大王,你看,顾前不顾后有多危险啊。”

夫差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瞻前顾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告诉李将军,马上取消这次出兵楚国的计划。”

越是在事情即将做成功的关键时刻,越要防止鲁莽行事、操之过急而走向灭亡失败。只有谨慎,就可能顺利地化否为泰,转危为安。

张良年轻时是一位热血青年,为报国仇而不惜身家性命谋刺秦始皇,不成而浪迹天涯。后来各地义军纷起,虽有几支起义军邀他入伙,但没有被看得上的,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后认为刘邦是诸豪杰中可事之人,乃从刘,辅佐刘夺得天下。

张良虽没有攻关夺隘的赫赫战功,但刘邦深知这位谋士在他统一天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他曾说:“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要封张良为食邑三万户侯的大官,还是张良比较谦虚,退而求其次为留侯。

张良辅佐刘邦东征西战,为汉一统天下,建立了盖世功勋。但他能功成身退,不恋富贵。张良在建议刘邦任萧何为相国后,他便对刘邦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倨,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张良认为,作为平民百姓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心满意足了,于是决心隐退,“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后来学辟谷(不食五谷的一种气功)修炼轻身功而终一生。张良的选择算得上高明,确实正确地保留了生前身后名和家人不说,后半生还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恢复自由身,不枉活一生。

同张良一样曾被刘邦推崇备至的韩信,最后身首异处。当刘邦需要韩信的时候,也确实演出过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样动人的一幕。刘邦高兴的时候也说过:“帅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历代统治者都是如此。为人臣者、为下属者虽不是个个都需隐退,当然也是因上司的脾性和心胸而定,自己去留掌握于自己的手中,别做了权力争斗中的牺牲品就好。

张良谋国有远虑,谋身知近忧。对于张良的激流勇退,史家多有褒贬,说法不一。但是作为一个谋略家,张良是非常懂得权衡利弊关系的。在国家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身体不好,年迈知退,让位后人,现在看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人生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时常会有惊涛骇浪骤起挑衅。在人生的大海上驾驭着人生小舟时,就要有勇于迎战风浪的从容和镇定,就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气量。这样,你的一生才会消融灾祸,迎来吉运的曙光。

做事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着眼未来,不可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是十分有害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情况千变万化,问题错综复杂,只顾及一点怎么能行呢?不论干什么事情,要想得到成功,就必须克服顾前不顾后的毛病。

胡雪岩曾经说过眼光的问题:“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研究很多有成就的人,不能不为他们的眼界所折服。开阔的眼界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使自己少走弯路。眼光准,就能把握机遇;眼界宽,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以小见大,看得全面透彻;眼界高,就会追求无止境,人生更辉煌。

眼界狭窄的人看见的只是江上的浮萍,眼界开阔的人看到的则是涌动的大江潮流。从成功走向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明智的人更应善于把握现在和未来的条件来综合分析,从而预测出自己明天的需要。事实证明,思考未来,有长远眼光,这样才能更好地装备自己,迎接新的挑战。

9.做事要有分寸,谨慎而不寡断

做事金典:只有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事时才能果断出手。

做事谨慎不是优柔寡断,而是考虑周全之后再果断出手。如果做事没分寸,谨慎过头,前怕狼后怕虎,只能错失良机。一味地求稳求全,最终你将一事无成。

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就请你不要患得患失,追求尽善尽美,只要不违背自己原则,看准了就果断取舍,勇敢地去做。

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是做事之大忌。有人上街要买台彩色电视机,由于价钱较高,又都不是名牌,便反复比较,反复动摇。结果跑了许多家商店,也没有把彩电买下来。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做事时所表现的这种优柔寡断的心理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容易优柔寡断?这主要是因为:

(1)心理学认为,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是使人做事拿不定主意,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优柔寡断多发生在青年人身上,这是因为青年人涉世未深,对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的缘故。

(2)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踌躇不已。

(3)一般说来,优柔寡断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做事谨慎的分寸呢?

(1)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性格、意志独立的良好品质。

(2)多学习,增长知识,积累经验。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4)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仔细分析,亦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同时发生,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将其克服。若能了解这些,接下来就只剩如何去克服的问题。如果你能再达成下列几种心理建设,则剩下来的问题也将烟消云散。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犹豫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挠你致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着维持现状的观念,即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消除犹豫的方法,只有从正面迎击。因为犹豫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把机会从你身旁逼走。因此,为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犹豫。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忙不完的工作会迎面而来,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机会,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的问题。

请牢记,对自己绝不可放纵,你应正视自己的问题,从正面去尝试解决。譬如你害怕在大庭广众前发表意见,就应在大庭广众前与人交谈;如果你为了加薪问题想找上司谈判,但因心生胆怯,事情一拖再拖,一直无法获得解决。建议你不妨一鼓作气走到上司面前,开门见山地要求加薪,相信结果一定比你想象的还好。

只有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果断出手,才不会优柔寡断,所以谨慎做事而不优柔寡断,才是真正的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