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操纵”得失,而不是被得失“操纵”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或大或小的成功与失败。有的人因为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失败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人生需要放眼长远,超越成败得失,塑造平常心态,以平常心,面对工作中的得失。从人生的根本意义来理解,冒险失败胜于安逸平庸。轰轰烈烈地奋斗一生,即使到头来失败了,你的一生仍然是有价值的。
求稳怕乱、惧怕失败、不冒风险、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这样虽然可靠,虽然平稳,虽然可以保住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但那是一个懦夫的人生,一个无聊的人生。令人遗憾之处在于,你葬送了自己的潜能。你本来可以有机会摘取成功之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可是你却甘愿把它放弃了。与其造成这样的悔恨和遗憾,不如勇敢地去闯荡和探索;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放手一搏。
项羽败于刘邦,项羽仍然是一位轰轰烈烈的英雄;李自成最终失败,李自成仍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孙中山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孙中山仍然是一位伟人。为了更大的成功,不要贪恋眼前的安逸和平稳,扬起生命的风帆,迎着惊涛骇浪,去拼搏,去展示你生命的根本意义,创造生命的辉煌。
成功是人人向往的,但成功之后并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成功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严重的障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卡瑟拉,讲了这样一个病例:在某届奥斯卡金像奖发奖仪式次日凌晨3∶00时,她被奥斯卡奖获得者克劳斯从沉睡中唤醒。克劳斯认为他所获得的成功“是由于碰巧赶上了好时间、好地方,有真正的能人在后边起了作用”的结果。他不相信自己获得奥斯卡奖是多年努力和勤奋工作的结果。尽管他的同事公认他在专业方面是最佳的,但他却不相信自己有多么出色和创新的地方。克劳斯进门后举着一尊奥斯卡奖的金像哭着说:“我知道再也得不到这种成绩了。大家都会发现我是不配得这个奖的,很快都会知道我是个冒牌的。”
卡瑟拉认为,这是由于缺乏平常心而引起的。除此之外,成功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自大自负的消极后果。有的政治家取得一系列成功后,因过分自信而造成重大失误;有的作家写出一两篇佳作后,再无新作问世。有人对美国的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获奖前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5~9篇,获奖后则下降为4篇。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那些不断超越成功的人,才能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功。牛顿把自己看做在真理的海洋边捡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取得的成绩越大,受到的称誉越多,就越感到无知,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做一个圆,圆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
而当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松下幸之助曾说:“不怕失败,只怕工作不努力,态度不认真。只要你专心工作,即使失败也会有心理准备,当再度从失败中站起来时,心中必已获取了有助于日后成功的资料。”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逃离失败,躲避失败,就会把一个人的活力与成长力剥夺殆尽。所以,失败是超越自我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失败过的人,是从来没有成功过的人。
历史告诉我们,志士仁人的生活始终充满着坎坷,他们正是以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失败,才能从不断战胜困难中创造奇迹。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失败,人都需要快速地将其摆脱,不断超越自我。在完全调动起力量的时刻,人才能达到创造的高峰,因此,应该抛弃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着眼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着眼于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失败才会而成为前进的基石。苏联作家佩克利斯指出:“人的伟大和强大正在于人能调动起自己体力、智力和情感上的潜力,始终不渝和一往无前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且,困难越大越复杂,就越能调动潜力的积极性,人的力量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当我们遇到阻碍或暂时失败,不要放在心上,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失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