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革大师:王安石
2450900000009

第9章 天灾人祸改革失败

(一)大旱袭来

似乎是因为王安石不信上天而遭到报复,就在王安石新法推行日渐深入之时,一场北宋历史上最大的旱灾从天而降。

从熙宁六年七月起,河北路、京西路、京东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等广大地区,十月不雨。大河小溪都干得见底,草木枯黄了,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开来,让人看了触目惊心。秋收、冬种、春播都被耽误了,许多地方还闹起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把大地上仅存的一点绿色掠去。在灾害严重的地方,树叶被吃光了,树皮被吃光了,草根也被吃光了。人们开始成批成批地饿死、逃亡。一批批衣衫褴褛的人盲目地在中原一带流亡。

报灾的奏折一封又一封飞入东京,王安石的桌案上每天都是一堆。朝廷已经竭尽全力了,可是国家存粮有限,基层官员的办事效率低下,贪官污吏不以民生为念,因此救灾效果并不明显。神宗一次次召开朝会,商议救灾办法,面对这样肆意的灾魔,群臣也只能徒唤奈何。

东京恰在重灾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灾民涌进城内求食,昔日繁华的东京街道,现在遍布饥饿的灾民,他们破烂的衣衫、瘦得皮包骨的身躯、哀求的神情让每一位路人的心都不禁恻然。尤其是饭馆酒楼之上,他们一群群地围着桌子,可怜巴巴的眼神让食客们不得不把正在吃着的东西扔给他们,而一个包子或一碗剩饭就会引起一场争夺。进入熙宁七年二月以来,灾民在东京城内闹事的次数越来越多,酒楼粮栈和大户人家屡屡被抢,整个城市人心惶惶。神宗整日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这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被苦恼笼罩,他不明白自己孜孜求治,八年如一日,为什么落得个国计民生并无太大起色,现在却又天下大乱起来的结果。

自幼受严格的儒家教育的影响,皇帝对“上天”一直怀着畏惧之心。虽然经王安石屡次譬喻讲解,天子仍然不能相信“上天”乃无心之物,不与人事相关。在一次召见中,神宗忧心忡忡地对王安石说:“卿向不以天象为忧,然此次旱灾凶恶,不比往常,你我君臣都当反躬自省,看看自身有没有什么做的不对之处。”

王安石虽然也因天灾而焦头烂额,但此事在他的心目中只是临时的突发性问题,在他的整个政治筹划中,绝不占中心位置。但他深为担心政敌会以此为借口对他进行攻击。因此,他尽力淡化此事。

但皇帝还是为此事困扰着。王安石见皇帝心绪不佳,就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皇帝从正殿移居偏殿,每天进膳时减去大部分饭菜,这叫做“避殿减膳”,是皇帝表示自我责罚、向上天认错的一种方式。

(二)流民图

地方官吏被越来越多的闹事事件惹火了。他们不想在天子脚下出什么大事,那样他们担待不起。于是,从三月底开始,东京府开始驱赶流民出城。

禁军马队挥动马鞭到处追逐着饥饿的流民。逃躲追逐之间,马蹄声、斥骂声、鞭打声、哭叫声起伏在京城街巷。

一位30多岁的黑衣官吏每天上下朝时都会看到这样的惨景。他叫郑侠,是京城里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司法参军。他是十年前的进士,为人果敢刚毅,而且擅长丹青,曾很被王安石赏识,在南京时被王安石收为弟子,相处整整一年,研讨学术,讨论朝政,关系很好。但是,王安石为相后,他对王安石的新法并不赞同。在新法开始之际,王安石想调他进入新法班子,他婉言拒绝了。去年四月,王安石提举经义局修《三经新义》,又欲调他入局协助,他以“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为由而拒绝,王安石一笑置之。弃高官厚禄不要而甘守清贫,王安石敬他这份操守。

郑侠自幼在孔孟的熏陶中度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历代儒者的论说,使他深信天命的存在。他觉得这场大旱,是上天示警。新法不罢,大旱是不会停止的。他知道王安石的脾气和想法,知道劝谏王安石是没有结果的。他决定置师生情谊于度外,冒死为这些可怜的百姓申诉。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在家中做了一幅《流民图》,把京城流民的种种惨状形神毕肖地描摹在纸上,准备进呈给皇帝,以使皇帝猛醒。

用了三天时间,图画好了。接着,他起草了一封奏折,写了自己献图的目的。可是,如何把这幅画呈进上去,却让他犯了愁。因为他官阶实在太小了,没有给皇帝进奏折的权利,也没有机会接近皇帝。他先是托朝中同年进士、吏部侍郎赵无极,赵无极一口回绝。他又将之送到御史台,而今的御史台已经全是王安石的人马,虽是谏诤之地,可还是没有人敢收这样的东西。这幅画,只好静静地躺在家中的案上。

不久以后,郑侠终于找到了把画卷献给皇帝的办法,原来他来到中书门下侧门,找到一个朋友想办法,那个朋友建议他可通过驿站马递之途,绕过银台司而直达福宁殿。第二天一大早,郑侠身着朝服,怀揣印记,驰马出南熏门三十里,走进驿站,佯称自己是大内派出的督察官员,有密集奏状上呈通进银司台。驿站官员见其身着朝服,不敢怠慢,即发快骑传递,奔向京都。

这封奇特的奏折就这样到了皇帝手里。这卷郑侠苦心构思的画图,生动地描绘了这场大灾的景象:面无血色的人民、干裂的田野、焦枯的禾苗。在画图的中央,是一个人市,一个瘦弱的儿童头上插着草标,抱着大人的腿哭着不肯离去,其情其景让人落泪……

生长在深宫里的神宗,哪里见过这样的情景!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朕治理的天下吗?朕天天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就得了这样的结果吗?这就是朕日夜祈求的中兴景象吗?

他拿过旁边的奏折读起来,读到奏折里对流民惨状的描写,他确实感动了。这个小小官吏的一片忠心,在奏折中卓然可见。这个小官的建议也让他心中一动: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于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这是多么正义凛然自信不疑的话啊!

史书上记载,看了《流民图》之后,神宗“反复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

皇帝失眠了。第二天一早,皇帝没有征求王安石等大臣的意见,在早朝之上直接颁布谕旨:

“在东京城广设粥厂,倾尽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命各地官员迅速详细汇报灾情。新法暂停,令天下人对新法发表意见。”

新法暂停后不久,王安石被罢相,反对变法的大臣上台。虽然熙宁七年,王安石又得以复相,但是变法无法再推行下去。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但他毕竟为了扭转大宋王朝的命运而做了努力,作为后人我们应该记住变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