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2485900000018

第18章 岳飞(2)

荆襄西连川陕,东通两淮,南接湘赣,北邻河南,岳飞把这里视为全国抗金中心,为以后收复失地,创造条件。岳飞屡次打败伪齐刘豫的军队及金军,连攻六郡,进军豫西,深入伊洛。这年8月,岳飞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武将的最高军阶),不久又被封为“武昌开国侯”,是年岳飞32岁。岳飞主张大举北伐,收回故土,但宋高宗怕激怒金国的统治者,不让岳飞北伐,反而命他退守鄂州。岳飞百感交集,登上黄鹤楼,眺望长江,收复旧山河的雄心壮志,化为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时金朝看到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只会一味地向南逃跑,乞求投降。于是金军再次南侵,毫无阻挡,如入无人之境。赵构从杭州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又逃到明州退到海边,才善罢甘休。当金军退兵时,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等,指挥军队奋起阻击。韩世忠率将士在黄天荡大败金军。金军这一仗差点全军覆灭。岳飞在广德、宜兴、常州等地截击金军,从黄天荡逃到建康的金军,下令大抢三天,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岳飞正驻在建康附近,对金兵发起总攻,六战六胜,吓得金军称岳飞为“岳爷爷”,只要看到“岳”字旗就望风而逃。这次共杀死金军大小将领100多人,士兵几千人,剩下的金兵狼狈逃窜,岳飞收复了建康。

1139年(绍兴九年),宋高宗和奸臣秦桧(huì)不顾朝中抗战派的反对,接受了屈辱性的议和事件,向金称臣纳贡。岳飞痛心疾首的上书痛斥秦桧“误国”,秦桧怀恨在心,想侍机谋害岳飞。岳飞上奏章提醒宋高宗:金人不讲信用,和约不可用。1140年5月,金国果然撕毁和约,由金兀术带兵,分四路南侵,很快占领了中原和陕西地区。这激怒了宋朝里的抗战派将领,他们奋起抵抗,打得金兵节节后退,大败而逃。其中功绩最突出的就是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

岳飞一直在实施自己制定的“连结河朔”的抗金方针,这一政策已在广泛的范围内起着巨大的作用。1140年夏,各路战事同时展开。岳飞决心挺进中原,部署北伐。他布置了一个口袋形的战势,引诱敌军来攻。自陕州以东,经西京(今洛阳)、郑、陈、蔡,分别命大将王贵、牛皋(ɡāo)、董先、杨再兴驻守,将金军三面包围起来。岳飞又派兵四处支援军队薄弱的地方,协同作战。岳飞统率精锐部队从正面出击,“重军直奔中原”。

金兀术自认为有“王牌军”可以取胜,王牌军就是3000多名“铁浮图”和15000多“拐子马”。“铁浮图”也叫铁塔兵,就是连人带马都披上一身铁盔铁甲。枪刺不透,刀砍不进可以横冲直撞。拐子马就是作战时从两翼包抄的精锐骑兵,好像铁塔兵的一副强有力的拐子。1140年7月8日,岳飞跟金兀术在郾(yǎn)城决战。金兀术亲自指挥“铁浮图”和“拐子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浪接一浪冲杀过来。岳飞沉着应战,指挥一批使用钩镰枪的士兵迎敌。钩镰枪带有一个钩子和一个弯镰,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马腿钩断,再用弯镰割敌人脑袋,两军刚一交战,岳飞命儿子岳云带头冲向敌阵。岳云那一对大铁锤所到之处,敌人应声倒下。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差一点活捉敌将金兀术,金兀术在手下人的拼死保护下,狼狈而逃。杨再兴多处受伤,但仍然杀死数百名金兵,安全回来。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天黑,金兵损失几万人马,岳飞取郾城大捷。这是岳家军的最大一次胜利。

金兀术不服输,又拼凑了12万人马,再次发动进攻。岳飞派骁将杨再兴领200骑兵先去试探,在小商河与金兵大队人马遭遇,因寡不敌众,杨再兴奋勇应战,杀死敌兵2000多,大小头目百余人。终因体力不够,杨再兴等陷入重围,均壮烈牺牲。当时正下大雨,敌人骑兵陷入泥沼中无法奔跑。岳家军才得以返回。杨再兴尸身焚烧后,得箭头二升,岳飞非常痛惜。次日清晨,金军镇国大王、昭武大将军韩常,率骑兵3万多,摆好阵式,准备进攻颖(yǐnɡ)昌府。王贵率领中军全部人马,岳云率领背嵬(wéi)军,一同出城迎击金军。自辰时战到午时,血战几十个回合,人成了血人,战马成了血马,岳家军的将士却以一当十越战越勇。当阵杀死金兵的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兀术的女婿),这使敌军军心大乱,几乎全军覆没,只得狼狈逃回汴京。岳飞势如破竹地一下打到朱仙镇,距离金朝都城汴京只有45里。敌军死伤无数,岳家军缴获大量战马、枪械、盔甲。

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中,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十多次大战,其中有攻克和守卫颖昌府(今河南许昌)的战役,攻克陈州、郑州、洛阳,以及郾城县境的两次大战役,临颖县境的两次大战役,还有颖昌府的大决战,总之几乎是每一仗每一天都赢得一些或大或小的胜利。虽然金军看似排山倒海,但却不能丝毫动摇岳家军半步,故人也深有感慨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一系列的战役中,岳家军的每支队伍和每个将士,都表现了有进无退的精神,将领们赏罚公正一严明,士兵严守纪律,奋勇争先,所发挥的战斗力,都能以一当百。而且岳飞又能联合各地的抗金义军和友军。岳飞能与士兵同甘苦,以身作则。岳家军纪律严明,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老百姓深受感动,自发地给岳家军带路和运送给养,所以岳家军能克敌制胜,所向披靡所向披靡(mǐ):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

含冤遭陷

恢复中原、直捣幽燕。原是岳飞在近十年内所要全力以赴的最大目标,经全军将士许多天的浴血奋战,刚刚出现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却在这时,岳飞所担心所忧虑的事终于发生了: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一道密旨,要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恢复中原,直捣幽燕的事业指日可待,他不想班师,也不希望友军班师,就写奏章给宋高宗。但是一日奉12道金字牌,要他必须班师。南宋朝廷的这种坐失良机、自毁长城的做法,实在令人痛惜。当时,岳飞义愤填膺义愤填膺(yīnɡ):指因遇到违反正义的事情而在心中激起愤怒。

,肝胆欲裂,他感到未曾经受过的痛楚、灰心和绝望。他顿足捶胸,热泪横流,向着空中呼号:“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不得已班师,百姓拦住岳飞的马大哭,说:“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全都知道,军侯走了,我们会被杀光的。”岳飞也痛哭,拿出皇帝的诏书让百姓看。“我不能擅自作主留下。”哭声震野,岳飞又留下五天,以待百姓向南迁徙,稍作安顿,方才班师。

岳家军班师不久,岳家军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各州郡,相继为金军占领,等于拱手相送。

当时南宋有能征善战的三员大将可以抵抗金兵,韩世忠、张俊(后附和秦桧,作伪证诬陷岳飞、)岳飞。秦桧的奸党向秦桧献计:三路宣抚使都手握重兵,以后难于控制,乘他们打胜仗之机,把他们调入朝内,论功行赏,削夺兵权。第一天宣诏,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两天后又把三大将的宣抚使一齐免掉。三大将全都不敢违抗君命,一交出了兵权。赵构、秦桧收夺大将兵权,取消三个宣抚司,实际上是在毁灭自己的家。

岳飞是坚决抗击金军,立志收复失地,念念不忘被金兵掳去的徽、钦二帝,一定要迎回二帝,但岳飞怎么也想不到,这恰恰是赵构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迎回二帝,他怎么肯让出皇位呢?这是赵构不喜欢岳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赵构无子,为了立皇太子的事很是烦心,而岳飞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不应干预此事。然而他却写奏章,建议赵构立赵伯琮为皇太子,赵构很不愿意他“越职”干预立皇储的事,赵构对此事耿耿于怀,岳飞与秦桧更是水火不容。秦桧是金国放回南宋来的奸细,当然坚决投降,并看透了赵构不愿迎回二帝的心理,所以一鼓动促使赵构投降金,但总是遭到岳飞义正词严的谴责,所以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早就想杀之而后快。为了达到谋害岳飞的目的,先是向高宗进馋言,解除了岳飞的兵权,接又罢免了官职,给岳飞编造了很多罪状,其中一条就是企图谋反,把岳飞骗到临安关到狱中。秦桧指使诬告岳飞谋反的御使中丞何铸审理此案,严刑逼供,但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内心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向秦桧说,岳飞无罪。并建议大敌当前,不该杀害抗敌元帅。秦桧大怒,赶走了何铸,改由奸贼万俟(mòqíxié)审理此案。岳飞不服,就加重刑,但也没能迫使岳飞屈供。对岳云和张宪也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不承认谋反的罪名。奸贼万俟审判,连续两个月不能立案。卖国贼秦桧听了阴险毒辣的老婆王氏的阴谋,在公元1141年阴历12月29日夜里,在监狱里偷偷审讯岳飞,准备杀死岳飞。岳飞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无限痛心地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之后,岳飞被毒死,年仅39岁。接着岳云和张宪也被斩首。

被罢了官的韩世忠听说岳飞被阴谋杀害,跑去质问泰桧,岳飞犯了什么罪?有什么证据?秦桧回答:“岳飞父子和张宪犯罪的证据虽然没有,但是谋反的事莫须有(或许有的意思)。”韩世忠十分愤慨地说:“这莫须有的罪名怎么能使天下人相信呢,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老百姓听说岳飞被害的消息后,痛哭流涕,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门口摆了香案,把祭祖的供品用来祭祀岳飞。

人们为了纪念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杭州西湖之滨修了岳王庙,里面端放着岳飞的雕塑像。在明朝时,有人用生铁铸秦桧、其妻王氏、万俟、张俊四个奸贼的跪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请罪。后人在这里题了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含冤而死,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赫赫战功、军事素养、个人品质为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特别是那抵抗侵略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之心,更是令人景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