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2501500000067

第67章 平定鲁国

“平定鲁国”这个典故反映了国家政治的变迁。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春秋时候,齐桓公到山戎和孤竹国去,回来后把带回的东西分了一部分给鲁国,其中有许多东西是从来没见过、没听过的,鲁庄公谢了齐桓公,像燕庄公一样,舍不得离开他。鲁庄公因为自己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鲁国以后的处境,忧心忡忡,想向齐桓倾诉自己的苦恼,又不知该从哪儿说起。他左思右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跟齐桓公道别,懊丧地回去了。

原来鲁庄公有个哥哥,叫庆父;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叔牙,一个叫季友。庆父和叔牙是同母所生,他们俩是一派;鲁庄公和他的同母兄弟季友又是一派。

鲁庄公还没娶正夫人以前,就有了两个妾,一个叫党孟任,一个叫风氏。党孟任不仅容貌美丽,而且颇有心机,她怕国君不是真心爱她,就在鲁庄公想私下亲近她的时候,她偏偏躲开他,就是不答应。可是她愈不答应,鲁庄公愈想得到她,就低声下气地对她说:“你要是跟随我,我将来一定立你为夫人。”他还对天发了誓。党氏担心他不把誓言当真,就咬破自己的手指,叫鲁庄公用她的鲜血抹在嘴上,算是对老天爷“歃血为盟”。他们就卿卿我我地同住同宿了。一年后,党孟任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叫公子般。鲁庄公打算按照盟约立党孟任为夫人,公子般为太子;可是他的母亲文姜反对,一定要他与齐襄公的女儿订婚,并且说:“齐是大国,两国要是能亲上加亲,往后鲁国就有个靠山了。”鲁庄公只好听从他母亲的话。他跟党孟任订的盟约就作废了。不过,他那个未婚妻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还得等上一二十年才可能娶进门,因此党孟任名义上虽不是夫人,事实上却大权在握,形同夫人。

鲁庄公的另一个妾风氏,也替他生了个儿子,叫公子申。

鲁庄公有了党孟任和风氏,并且生下公子般和公子申之后,才顺从了母亲文姜临终遗嘱,正式娶齐襄公的女儿为夫人,就是一般人所称的哀姜。就在那时,党孟任病了,没过多久她就死了。鲁庄公看着党孟任的尸体,惦记着当初跟她订的盟约,可是他从前是不敢违抗她母亲,如今是不敢得罪夫人哀姜,纵使他心里始终视党孟任为夫人,此刻,也只好以安葬妾妃的仪式埋葬党氏,党孟任手指上的血算是白流了。

鲁庄公表面上对哀姜相敬如宾,骨子里却不喜欢她。哀姜并没有生下儿子,倒是随着她陪嫁过来的妹妹叔姜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启。因此,总计起来,鲁庄公有四个妻妾、三个儿子。

鲁庄公三十二年、齐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在济水挥别齐桓公回来之后,明显地感到庆父谋篡的野心。当年秋天,鲁庄公得了重病,他把季友召到床前,悄悄问他:“叔牙对我说,庆父非常有才华,就劝我立他为国君,你认为怎么样?”季友摇摇头说:“您跟党孟任立过盟约,要立她为夫人,您背弃盟约,让她含恨而终,已经对不起她了,怎么还能再亏待她的儿子呢?更何况庆父残忍贪婪、自私自利,没有人君的气度;叔牙目光短浅,不顾大局。我愿一心一意地辅助公子般。至于这些事,您别着急,好好养病要紧!”鲁庄公点点头,竟说不上话来了。季友看到鲁庄公活不了多久了,生怕叔牙惹出事端,赶紧出来口传国君的命令,派人把叔牙抓起来,又送药酒给他说:“你喝下它,还能给子孙留下生路;否则,满门抄斩!”叔牙为了要立庆父,就这样被季友毒死了。当天晚上,鲁庄公气绝身亡。季友就立公子般为国君。

同年冬天,公子般的外祖父党氏死了,公子般去吊丧,就住在党氏家里。庆父就怂恿马夫荦趁着夜深人静去刺杀公子般。天明时分,马夫荦终于找到一个机会闯进公子般的寝室,公子般惊出一身冷汗,问他:“你来干什么?”马夫荦说:“上次你抽了我三百鞭,我来跟你算账!”一边说着,一边就用刀刺向公子般。公子般情急中拿起床头的宝剑,不顾一切劈了过去,瞬间把马夫荦的脑袋劈下了一块,可是马夫荦的那把刀也已经刺中了他的心窝。两人当场同归于尽,吓得公子般手下的人慌慌张张地赶去找季友。

季友一听说公子般被谋害了,就知道是庆父的阴谋。他自忖力量薄弱,只好出奔到陈国避难。庆父把一切归罪到马夫荦身上,假装要替公子般报仇,就杀掉了马夫荦的一家人。哀姜打算按计划立大伯庆父为国君,庆父却说:“慢慢来,公子申和公子启还在呢!要先让他人上了台,才不至于露出破绽。可是公子申岁数不小了,可能不太好控制他,干脆立公子启吧!”于是才八岁大的小孩子公子启做了国君,就是鲁闵公。

鲁闵公年纪虽小,却非常伶俐聪明。他知道哀姜跟庆父心怀不轨,要严加防范;季友却是正人君子,可以依赖。他央请他舅舅,也就是诸侯的领袖齐桓公帮忙,终于使季友回到鲁国去做相国。公子申也很识大体,没有什么逾矩的念头,跟鲁闵公、季友相处得非常融洽。庆父和哀姜眼看局面发展到这一地步,不敢轻率地起事。到了鲁闵公第二年,庆父已经沉不住气,他暗中派人趁鲁闵公夜里出游时刺死了他。季友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叫醒公子申,一起出奔到别国避难。鲁国人向来信服季友,听说鲁闵公遇刺,季友带着鲁庄公唯一活着的儿子公子申逃到其他国家去了,举国哗然,群情激愤,都责怪庆父的不仁不义,当天全国罢市。庆父见已引起了公愤,唯恐大祸临头,就扮成商人模样,逃亡到莒国去。夫人哀姜坐立难安,也逃到邾国去了。他俩一走,季友就带着公子申返国,还请齐桓公来确定君位。齐桓公就派人到鲁国,和季友共同拥立公子申为国君,就是鲁僖公。

鲁僖公接受季友的建议,即刻派人到莒国去,请莒君代他严惩庆父,庆父逃到汶水,正好遇到公子奚斯,就拜托他去向季友求情,请季友饶了他一命,让他当个老百姓,他就心满意足了。奚斯走后,庆父焦急地等待回音。过了几天,他听见门外有异常的声响,竖耳倾听,原来是奚斯的痛哭声。他长叹一口气说:“他不进来,却在屋外哭得如此伤心,我还有什么指望呢?”说完他就解下腰带自缢而死。

季友逼死庆父后,就仗着齐桓公的势力把鲁国的内乱平定了;只剩下唯一一件棘手的事:怎么处置逃到邾国的夫人哀姜呢?他派人去请教齐桓公。齐桓公就派使臣竖貂到株国去,说是特地送哀姜回鲁国去。走到半路,竖貂对哀姜说:“鲁国两位国君被害,都跟夫人有关。鲁国人和齐国人都知道这事,夫人即使回去,又有什么脸面见人呢?”哀姜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就是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终会遭人唾骂。她关起门哭了很长时间,就在驿馆自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