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37

第37章 风尘奇女

△剧目提要

金白颖

为了打造湖北地域性文化品牌,198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黄梅戏请回娘家”的重要决定。为了落实这一决定,推动湖北黄梅戏事业的发展,1989年12月9日至16日,由湖北省文化厅、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黄冈地区行署文化局、中国农业银行黄冈地区中心支行联合举办了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为参加此次艺术节,武穴市黄梅戏剧团排演了大型古装黄梅戏《赵英娘》(后改名《风尘奇女》)。该剧由唐代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改编而来,塑造了一个有别于李娃的可歌可泣的赵英娘形象。

该剧由熊文祥编剧,黄振元导演,陈学勤作曲,胡晓梅扮演赵英娘,戴艳芳扮演梁宗景,徐善坚扮演梁仲方,徐晓华扮演春红,戴霞芬扮演夏雨。

【作者介绍】

熊文祥(参见《李四光》剧目提要)

【剧情梗概】

赵英娘是唐代京城长安鸣珂院内的歌妓,貌倾京城,色艺双全。礼部尚书梁仲方之子梁宗景在上京赶考时,来到鸣珂院寻欢作乐,对赵英娘生出爱慕之情,但他并不知英娘与他父亲之间的仇恨。一日,赵英娘心生一计将梁宗景身上的祖传玉佩骗来,与其侍女春红离开青楼前往洛阳城中为母报仇。一月后正逢梁仲方寿宴之际,女扮男装的赵英娘赶到了洛阳尚书府,在宴会上将梁宗景在京城做的荒唐事公之于众,梁仲方在众官员面前颜面扫地,气急之下连夜赶往京城准备将逆子擒回,以正家规。半月后梁仲方和赵英娘先后到京城,在荒郊野外梁仲方找到了正在乞讨的儿子梁宗景并令其返回洛阳,但梁宗景为了情爱决意留在京城,不愿再读四书五经,梁仲方踢倒梁宗景,断绝父子关系,挥鞭而下,正在这时躲在树后的英娘冲出救起了梁宗景,自此二人相爱。

梁宗景来到京城赵英娘的家中。一天,春红捧书让梁宗景学习,可梁宗景却沉迷于英娘的美色不愿读书,无奈的英娘只好举起绣针将自己的双目刺瞎,以此达到劝学的目的。三年后,梁宗景在科考中高中状元,但迟迟没有来看赵英娘,赵英娘心知她与梁宗景之间情缘已尽,梁宗景心中对她只剩下敬意和谢意。半月后,梁仲方和梁宗景先后来到英娘家中,但二人所抱目的不同,梁仲方为了得到皇帝钦赐的御匾,想要在赵英娘和梁宗景成婚后将赵英娘锁在后院,将其气死、闷死。梁宗景将父亲的这一毒计告知赵英娘,看破一切的英娘毅然远走他乡……【获奖情况】

1989年12月9日至16日,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在武穴市隆重举行,由武穴市黄梅戏剧团排演的《赵英娘》首演于此次艺术节并获集体演出奖。

【出版情况】

《风尘奇女》收录于熊文祥所著的《忆竹轩剧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挣脱樊笼天地宽,一腔热血争做人——评古装黄梅戏《风尘奇女》

金白颖

为了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这一口号落到实处,推动湖北黄梅戏事业的发展,1989年12月9日至16日,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在湖北武穴市举办。武穴市黄梅戏剧团排演的古装黄梅戏《赵英娘》(后改名《风尘奇女》)首演于此次艺术节并获集体演出奖。该剧改编自唐人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但却塑造了一个有别于李娃的可歌可泣的古代女子形象——赵英娘。

黄梅戏《风尘奇女》一开始就将一个敢爱敢恨、不甘沉沦、对自己人生充满憧憬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英娘看来,自己虽遭不幸,落入风尘,但有追求做人的权利,可是“苍天只把人字付归雁,对英娘却把那人字高高的悬”。因此,她要“搅得这不平的世道也胆寒”。为报母仇,她设计骗得梁宗景的玉佩,并谎称自己有孕在身,“差遣”梁宗景为她去讨百家饭,她女扮男装大闹梁仲方的寿宴,在宴会上将梁宗景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出尽了梁家的洋相。但没有想到世界是如此之小,偏偏让她遇到梁仲方拷打其子梁宗景;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梁宗景不同于她的仇人梁仲方,曾经她眼里的“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在父亲的拳打脚踢和皮鞭之下还念念不忘对她的爱,甚至“为留一段真情在人间,愿把这无用的肉躯还、还、还”!英娘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真爱。从此赵英娘“争做人”的人生追求便维系在梁宗景身上。她期望梁宗景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但事与愿违,梁宗景面对“娥眉凤眼半含嗔”的英娘,竟将“文字还与老仓颉,将诗书还与孔圣人,笔还蒙田,纸还蔡伦,砚扔池中,墨碎脚跟”,更将功名利禄抛到了九霄云外。赵英娘不禁感慨道:“昔日你有眼无珠弃公子,今日又秋波艳冶误功名。你不辨贤愚枉为目,你狐媚成性怎为睛。”她战战兢兢地举起绣针准备刺目,犹豫、不忍充满了她的心,但一想到梁宗景为她的双眸“绝父子”、“丧斯文”、“失身份”、“弃功名”,她痛下决心:“英娘虽无做人的命,为公子舍命把‘人’字争!”既然美妙的双眸将这一切毁灭了,那么“留你何益,毁之何惜”。英娘的刺目劝学激励了梁宗景,使其发奋读书,三年后梁宗景高中状元归来时,英娘感到梁宗景对自己“只有敬,只有谢,已无爱火在心间”。她看破其中的一切,毅然离乡背井,远走它方……全剧以天幕上出现一行“人”字形大雁作为结束。《风尘奇女》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示了赵英娘在封建罗网里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的失败。

《风尘奇女》取材于唐代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小说中,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荥阳公子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明代薛近兖传奇《绣襦记》则是在《李娃传》和元杂剧《曲江池》的基础上加入了妓女李亚仙为激励郑元和求取功名而刺目劝学的情节,其结局与《李娃传》相似,皆以父子妥协团圆为结局,表现了作者对风尘女子高贵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与上述作品相比,黄梅戏《风尘奇女》则以悲剧作为结局,面对“妇德可风”的钦赐御匾,面对卑鄙狠毒的梁仲方,面对对自己只有敬意、谢意的梁宗景,赵英娘既没有对皇恩浩荡感激涕零,也没有对上流社会低眉乞怜,更没有对所爱之人以怨相报,而是超越世俗,风淡云轻,离乡背井,远走他方。与上述同类题材相比,剧作家熊文祥显然不是着意抒写一个青楼女子和富家子弟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刻画赵英娘蔑视强权、反抗传统、维护人格尊严、“一腔热血争做人”的“奇”女子性格上,因而赋予了文本更加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黄梅戏《风尘奇女》优美而具有个性化的唱词是这部戏的重要特色。这些优美的唱词不仅抒发了人物情感而且突出了人物性格。例如第一场《计遣》中赵英娘唱道:“休笑我狂,休笑我浪,任世人骂我是淫贱的娼。我是风月场中巾帼将,我是莺花队里女强梁。我是伐性的斧,我是碎骨的杖,我是伤人的毒箭夺命的枪。我要点,我要画,点你个好色的登徒浪子相,点你个云雨巫山的楚昏王。才消得我恨,才泄得我怨。看你还敢来寻酒中色,镜中笑,被中香。”唱词写的大气、洒脱,通过唱词可以看到一个似醉非醉、癫狂任性的赵英娘。这段唱词中“淫贱的娼”、“伐性的斧”、“伤人的毒箭夺命的枪”等较为口语化的词语,从她口里唱出给人一种辛辣的感觉,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情。再如第五场《探院》中,梁宗景面对刺目劝学的英娘唱道:“英娘道出肺腑情,这如火的纯情暖我心。她为我刺目劝学毁双睛,我岂能忘掉这天样的恩。抬头我把英娘看……昔日她秋波荡动泛春汛,一颦一笑也动人。今日虽说花容在,却是明月无辉,素琴无韵,寒梅无香,春水无纹。仰头我把苍天问,你为何要把这天大的遗憾折磨人?”这段唱词用自由、口语化的诗句,不仅描写了梁宗景科场得胜见到赵英娘矛盾的内心,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丧失容颜的赵英娘,不由得让人对赵英娘生出同情之心。

《风尘奇女》富有诗意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剧终,当赵英娘“挣脱了樊笼”,决心“五湖烟水渡余年”时,舞台上出现了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队形,飞过寒空,此情此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作了一幅最完美的写意画,再加上伴随着这幅画而起的歌:“山中的风,风淡淡,溪中的水,水潺潺。仇也是烟,爱也是烟,做一片云去云来自由的天。”更是为剧情增添了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熊文祥的《风尘奇女》是一部富有独创性的黄梅戏作品。也正因为它的创新性,该剧在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上一亮相,便被视为一部“有较深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剧作,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