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36

第36章 拐杖

△剧目提要

何淑芳

2001年罗田县委县政府、罗田县黄梅剧团接到文化部举办“群星奖”戏剧比赛的通知后,立即寻找参赛剧本,王松平老师编剧的新作《拐杖》引起了剧团和文化局领导的极大兴趣。这部以反映道德美为中心思想的小戏被排成黄梅戏,一举获得该赛事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多项大奖。该剧由王松平编剧,林海波导演,夏泽安作曲,肖华扮演李军,梁惠敏扮演方菲,刘飞雄扮演言强,吴利亚扮演朱容。

【作者介绍】

王松平(参见《万密斋传奇》剧目提要)

【剧情梗概】

剧本讲述的是两对年轻人相亲见面时发生的故事。李军是一名已经退伍的残疾军人,参军救灾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残疾使他的结婚大事难以解决;言强是个业余诗人,文才满腹,风流倜傥;感情上被言强欺骗过的朱容是李军的相亲对象;方菲是言强的约会对象,曾经深爱李军,却因李军的残疾被父母阻止与其交往。这样的四个人为相亲在公园里相遇,故事由“拐杖”这件道具贯穿。

身体健全的言强为拾遗落水中的项链假扮腿疾,用“拐杖”欺骗李军为其下水捞金,为打动方菲,写作《拐杖》以卖弄自己的“崇高”品质;朱容被李军的拐杖绊倒与其纠缠,以谋赔偿;方菲买拐杖欲送心上人李军;李军手拄拐杖却自强自立且乐于助人……拐杖将两对恋人联系在一起。世人的眼睛往往只看到拐杖所代表的身体残疾,却不曾思考很多灵魂残疾的人需要品质的拐杖。灵魂的残疾比身体残疾更可怕,人与人之间唯有互为“拐杖”相互支持,世界才会更美好。

【获奖情况】

2001年8月,《拐杖》在武汉省京剧院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比赛(湖北赛区)暨首演,湖北省电视台录像后送至文化部参加决赛。《拐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比赛优秀奖、全省“楚天群星奖”铜奖、全市金奖。

2001至2002年间,《拐杖》在罗田演出十余场。

△对“灵”与“肉”的拷问——评小型黄梅戏《拐杖》

何淑芳

如同小品,《拐杖》一戏中仅有简简单单的四个角色,干干净净的一个场景,台词也是朴实无华。但叙述的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令人回味。剧中李军与方菲曾经是一对恋人,言强与朱容曾经也是对恋人,后都各自分手。两对准备在公园约会的年轻人,阴差阳错互相串位,各自在公园约会相亲时竟又重逢。经历现实洗礼的李军、方菲这两位志同道合、品质高尚的年轻人,终于冲破了传统观念的约束,牵手相爱、重归于好。

能够在如此简单的布局中演绎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除了剧情安排巧妙外,亦得益于整场剧中人物鲜明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这里要着重剖析一下言强,他具有较强的现实代表性,同时也是剧中联系其他人物的“线”。言强是个诗人,文化素质很高,他的叙事诗情节感人、语言优美,他深知世间什么东西最能打动人心,能够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牢牢把握人性的真、善、美,而他在选择对象时,也认同人美心善的方菲。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才俊青年却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无不透着“心灵残疾”。开场,编剧就安排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场戏,身体健全的言强为了达到自己卑劣的目的,竟然冒充残疾人,骗取李军的同情,为他下鱼池打捞相亲准备的金项链,而被他欺骗的李军却是个“货真价实”的独腿人。言强在他的诗中以退伍残疾军人李军的正面形象,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因为他一向擅长利用所谓“弘扬主旋律”的诗文骗取善良女人的倾心爱慕。在与方菲约会时,当他听对方自称是个“跛子”时,态度立马一落千丈,将其由热心追求的“鸟中凤”视为“独脚鸡”,避之不及。言强自私自利、爱情观低俗,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朱容是曾被言强欺骗过感情的前女友,她文化素质不高,但是在物质条件加上诗人华丽外表的迷惑下,她让自己成为言强玩弄感情之后决然抛弃的对象。尽管是受害者,但是执迷不悟的她却仍然信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同时把自己与李军的约会看成是因为落寞而不得已接受的“委屈”,使得她与真正值得付出的“爱情”擦肩而过。同时,其灵魂深处的“不满”也让李军对她灰心意冷。

李军虽然是残疾人,却诚恳待人、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他对挫折和困难从不怨天尤人。即使方菲曾经抛弃过他,但是他依然祝福方菲永远幸福。“残废”的他“身残志不残”,从不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放弃帮助别人。身体弱势的他是心灵上真正的强者,而正是他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终获得了方菲的倾心,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方菲是一个有追求、懂真情的善良女孩,她一直为自己因受“世俗的偏见”影响离开了李军、放弃了本不该放弃的真情而后悔不已。而通过对言强的考验,她深深体会到了“知人知面最难遇知己”,从而发出“我宁愿嫁给肉体上的残废,也不嫁给灵魂上的残废”的感慨。而正是她这种高尚、真挚的爱情观最终打消了李军的顾虑,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剧正是通过对言强与朱容充满铜臭味、把爱情作为交易的丑陋形象的刻画,抨击了当今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歪风邪气,同时烘托了李军、方菲执着追求真爱的高尚品质。简单的故事情节却有现实思考,有如烈日中喝下山泉,让人回味无穷。也许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才造就了编剧王松平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