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35

第35章 香草

△剧目提要

何淑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罗田山区人民依靠本地资源发展地方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罗田县委、县政府提出罗田青年回乡创业的号召,大型现代黄梅戏《香草》就是一部以山区青年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接待游客为现实题材的作品。

经编剧采访了众多打工返乡农民在家乡创业致富的事迹之后,县文化局召开剧本讨论会,县委县政府、文化局、县剧团领导就当地地方风貌、特色的农副产品等关键对象在剧本中的体现提出中肯的建议。在编剧积极梳理、紧张“孕育”和编写之后,一部热情歌颂党的富民政策,极富现实意义的大型现代黄梅戏《香草》剧本应运而生。

本剧由邓新生编剧,林海波导演,夏泽安作曲,王小亚配器,梁惠敏扮演香草,彭超扮演张建明,刘卫平扮演秦大方,刘飞雄扮演丁大发,方海霞扮演翠珠,胡胜娟扮演护士,吴利亚扮演栗子,余庆华扮演香草妈。

【作者介绍】

邓新生,罗田县文体局国家二级编剧。代表作有大型现代黄梅戏《香草》、黄梅小戏《试妻》、《嫁表妹》等,任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非常满意》分集编剧。他创作的歌词《国旗猎猎映红天》,被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评为优秀创作作品,并正式入选《奥运之歌诗词卷》。

【剧情梗概】

为了给父亲治病,山区女子香草放弃学业,南下打工赚钱。青梅竹马的同乡同学张建明送她到车站,两人分别道出各自的前途打算、难舍心情,约定好将来重回栗子坡建设家乡新罗田。

不料香草父亲病危,需要大笔现金马上手术,无奈之下,香草违背了爱的诺言,嫁给了老板秦大方。秦大方婚后有女无儿,为免绝了传宗接代人,他联合护士、助手一并上阵,软硬兼施,强迫香草生儿。一气之下,香草与秦大方签下离婚协议书。

离婚后,香草回到家乡的栗子坡,依靠自己的双手、乡亲的合作、爱情的支持建起栗子林、办起农家乐。谁知秦大方的助手丁大发从广东追到老家,为使香草复婚,联合姑嫂一起毁了修建的房子,拔掉了新栽的板栗苗……所有困难香草都咬牙挺过,两年后,香草获得创业的成功,却不料在爱情上遭受重创——恋人张建明的父母因香草不能再生育而反对二人的婚姻。整部作品以悲剧结局。

整台戏围绕建设“全国板栗第一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而展开,通过戏剧的形式宣传推介罗田县板栗、甜柿、旅游等特色支柱产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罗田、认识了罗田。本剧以其构思精巧、情节曲折、语言幽默的创作风格,热情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更突出反映了罗田青年勤劳纯朴、敢于创业的精神。

【获奖情况】

2009年8月26至28日晚,罗田县黄梅戏剧团为参加“中国?湖北(卓尔)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精心准备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参赛剧目《香草》,举行首场汇报演出获得成功。

2009年9月21日晚,“中国?湖北(卓尔)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第六台大戏《香草》在黄州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敲响了锣鼓,市领导蔡德坤等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新编大型现代黄梅戏《香草》在此次艺术节上一举获得9项大奖:罗田县黄梅剧团获优秀演出奖,邓新生获编剧二等奖,林海波获导演奖,夏泽安获作曲二等奖,程克松获舞美设计二等奖,香草的扮演者梁敏获表演一等奖,建明的扮演者彭超获表演二等奖,秦大方的扮演者刘卫平获表演三等将,翠珠的扮演者方海霞获表演三等奖。

2009年9月,罗田县财政系统三百多名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大型黄梅戏《香草》。

2010年春节期间,《香草》剧组在罗田县举行多场惠民演出。

2010年7月6日,《香草》在罗田县人民会场举行公演。

2011年6月至7月上旬,湖北省为庆祝建党90周年,黄梅戏《香草》参与全省专业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月,在省城乡社区的剧院和广场演出。

2010年11月10日晚上,《香草》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暨武汉城市圈戏剧汇演,在罗田县人民会场举行汇报演出。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永斌及罗田县领导观看了演出,演出非常成功,掌声经久不绝。此后该剧被罗田县交通、教育、计生等系统包场演出多场。

2010年11月16日,在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暨武汉城市圈戏剧汇演闭幕式颁奖晚会上,《香草》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导演林海波获楚天文华导演三等奖,作曲夏泽安获楚天文华音乐创作奖二等奖,舞美设计程克松获楚天文华舞台美术奖三等奖,主演梁惠敏获楚天文华表演二等奖,主演彭超获楚天文华表演三等奖,罗田县黄梅剧团获楚天文华优秀演出奖,该剧取得了罗田县文艺节目冲击省级大奖以来的最好成绩。

△《香草》的编剧创作成功探因——评大型现代黄梅戏《香草》

何淑芳

自第六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中罗田县参赛的剧目《万密斋传奇》被评价为一部“宣传罗田、展示罗田、推介罗田、提升罗田的好作品”后,黄冈的黄梅戏舞台意识到,可以充分利用戏剧的形式宣传推介老区,之后此类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七艺节”上由罗田县选送的大型新编现代黄梅戏《香草》充分展示了罗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青年一代勤劳纯朴勇于创业的精神。

这部由罗田县文体局国家二级编剧邓新生创作的新剧,一举获得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编剧二等奖,省艺术研究院《新戏剧》杂志发表了全剧。

一、植根现实生活是作品广受欢迎的关键

在接到罗田县文化局彭国留副局长的约稿之后,编剧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实地采访、体验生活、了解情况、收集素材。五天内编剧跑了七个乡镇,采访了十二位打工返乡的农民。从被采访者身上,他发现金融风暴、回乡创业、科技致富正是时下外出打工者关注的中心问题,选用此类题材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新风貌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香草》面对的观众首先是罗田人民、大别山人民,所以在剧中设立了与观众贴近的情景、事物。天堂山、栗子坡、板栗、甜柿、板栗炖老母鸡汤、农家乐等来自罗田的鲜活事物,将台上台下连为一体。新创的黄梅戏作品宛如家庭情景剧一般令观众置身剧中,情绪随着剧情此起彼伏。

列车上听说的“打胎为生儿”、摄影家协会的“聚焦女儿户”采风活动、从化荔枝园里的“为老婆打工”、天堂山脚下的“板栗陈列室”……一连串活脱脱的现实事例在编剧脑子里盘旋,他开始梳理着“故事脉络”,新剧中人物逐渐清晰,关系也有序地“对号入座”,现实生活成为《香草》的唯一蓝本。剧中典型事例完全来自编剧所见所闻,不仅真实度极高,而且经过编剧精心整理、重构,使剧本既富于生活气息,又表达了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塑造正面的女性形象,寻找医治农村家庭伤口的良药在剧本讨论会上,编剧了解到,农村的重男轻女问题、旅游资源的推介问题、农产品培育和推广的问题都是罗田经济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后两个问题在剧本中较好体现,只是如何在与经济、农业、旅游发展相关的题材中,表达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思想,却是一个艺术性的考验。编剧慎重思考之后,决定塑造正面、成功的女性角色,从而一石三鸟,既宣传了旅游资源、农产品,又有助于击破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女一号应具备与时代相应的多种优秀品质,如何通过称谓来象征女一号的特征和优点,编剧推敲再三,最后定为“香草”。编剧选用这一名称显然寓意深远:“香草”是一类农村新女性的代表,曾入居豪门却依旧坚强、质朴、善良;“香草”是医治农村落后思想和经济状况的一剂良药;“香草”精神需要发扬光大。

在本剧中,香草首先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的一系列做法首先温暖了父母的心:父亲生病,弟弟上学,女儿主动承担起家庭重担,打破了“男儿才是养爷人”的错误思想;香草为了替父亲支付巨额医药费,牺牲爱情与富商成婚,又一次打破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俗话。

但香草绝非没有主见、任人摆布的无知女性。秦大方为了生儿传代,一而再,再而三地令香草堕胎再孕,对香草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香草为保全自己的身体与人格,毅然跳窗、堕胎、离婚、回乡……她果敢坚毅的行为,展示出来自大山深处的农村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警示世人爱护女性身心、尊重女性人格。

人生的不幸,使香草走上自立自强之路。中国古代女性足为三寸金莲,手无缚鸡之力。“女”是弱小和无能的代名词。但在《香》剧中,女主人公勤劳能干,她拉砖做房、成林建园,依靠自己的双手将穷山窝变成富山头。她聪慧,有经济头脑。剧情一开始,香草就对建明说出了将来要通过知识发展农业的梦想,离婚返乡后,香草结合建明的科技知识打造了一系列的致富途径:科学种植甜柿和板栗、兴建“农家乐”、发展山村旅游……多立面、全方位打造山区经济。女性的奋斗精神、优秀品质在剧中被发掘得淋漓尽致。

三、女性群像的塑造

如果只有“香草”一枝独秀,那么剧作展示的女性致富的传奇,未免冷清而缺乏说服力,因此,编剧在剧中设立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香草”。

26岁的栗子是与香草一样勤奋、有主见、有思想的已婚未育女性代表。她积极拥护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发展家乡经济。

香草妈,老一辈封建思想禁锢下的典型农妇,在女儿的倔强坚持中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点,从胁迫女儿遵守“三从四德”转变为疼爱女儿、支持女儿的开明母亲。

花花,香草的女儿,原本是封建重男轻女思想下的牺牲品,后转变为新思想下幸福的花朵,香草精神的传代人。

翠珠,封建思想下的儿媳,忍辱负重、固执难改,最终也被香草感化。

剧作者在众女性角色的塑造中,通过类比、对比等手法,衬托出香草的美好形象。虽为女儿身却比男儿强的香草形象的塑造,为山区生女儿的农民家庭打了一剂强心针,“关爱女孩”、“聚焦女儿户”成为观后热议的话题。

四、直击经济发展问题,辅助政府产业经济政策的支持与宣传自从南下打工潮兴起以后,大别山区的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背井离乡外出淘金,这使本来就有待发展的山区雪上加霜。2008年开始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大工业生产以沉重一击的时候,罗田县委县政府却看到了发展农业的新契机:农民手里有本钱了、思想进步开放了、闭厂令其回乡了……政府开始执行扶助和优惠政策鼓励打工者在家乡创业。

剧中涉及的科技养殖、发展乡土特色等诸多方案不仅是香草的发展之路,更是罗田人民的致富高招。这一切方法和思路都是编剧在学习县委县政府的农业发展方案和走访大量农户后设定在剧中的,对罗田县政府产业经济政策的支持与宣传是本剧编写的又一现实意义。

据笔者了解,在第七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上演出的剧本属于该剧本的第二稿,日前,宋西庭老师正在进行第三稿的修订。除去对细节和逻辑性进行再梳理外,采用大团圆还是悲剧结局,是宋老师日前正在思考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