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飞翔的高度
2511800000095

第95章 尺寸之惜

我在书桌边又开出一点儿空间,令我好一阵高兴。

搬进了新房,居室是宽大亮堂多了。我喜爱简洁明快,依自己的风格设计装饰,花钱不多,却实用大方。只是书房没法安排,不可能一栋楼能按我单独使用的要求设想,于是它便被我无奈分割到四处:书们被分别放在两间屋里;写字台只好放在小过厅中,坐在写字台前需要翻查一本什么书,必须起身到另外两间屋里去找,很不方便;而书画室,我便挤它去一楼的车库里,二十多个平方,虽然离住屋远点儿,可是写毛笔字尤其是画国画是个“窝囊”的事业,写画得高兴时手舞足蹈纸张乱丢墨色乱摔,最是需要一份“世外桃源”的。由于住进新房不久,各种物品拿放失去习惯,找书倍添不便,空耗许多宝贵时间。书桌这厢,偌大的写字台被摊开的书、堆积的报刊弄得没鼻子没眼;座椅一百八十度旋转,向着窗户处放一张电脑桌,桌上也放满了电脑的附属道具:打印机、音柱、ISDN、插座、软件盒、转换器、扫描仪,还有一部电话,够满负荷的了。

正在思考如何经济地安排空间,眼光无意落在扫描仪上。对啦,平时并不多用这家伙,也让它摆在热点地带,不是浪费“寸土寸金”的地段么?于是我取下连线卸下它,用绸布包好,束之高阁在书柜高处,竟腾出一块方尺大小的桌面来。莫看这点地方,就能给我不少方便呢:我可以将近期要看要查的书放在这里,不起身便可以顺手摸到它们,不用时再把它们放回书架原处。我笑话自己,怎么没早点想到这一点。

按理想说,我需要个大一点的书房,最好整体六十平米左右。用两面的墙,整幅地放上那两组组合的书柜。另两面墙其中的一面,作为悬挂书法作品和画作样稿的墙壁使用;字画怕上墙,写画出来后最好挂到墙上看一看,以利于自己发现问题。另一面该是向着阳台的那一面,还该有一扇硕大的窗户,写字桌电脑桌一应写作道具就放在这里。书房的中间呢,安放一张三米长两米宽的大案台,写些长幅的字画可就方便多了。再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放上两只沙发,一张躺椅,一个小茶几,文朋墨友的简单相会,还有自己休憩,就足够了。

这便是我理想的书房。有这么宽敞的书房,我便不至于像现在,把本该联系在一起的东西硬是分开。写字画画也要用书,除了要用与它们直接有关的专业书,还会用到其他类别的书,譬如要书写一首古诗词或一篇骈体文,内容又不是记得很精确,便要查一下原著;期刊或其他读物上有一幅好山水值得临摹,也不至于从楼下上楼来翻找。阅读书信时需要用毛笔回一封信,还得从楼上下到楼下来。上楼下楼起起坐坐倒没什么要紧,只是常常会打扰思路;忽闪身有时竟不知道自己是要干什么了。再说书房大些,空灵感也好些,给自己一种好像好多东西都可以容纳的感觉。我也不至于像现在,为了能挤出方尺大小的空间,竟高兴起一阵子来。可是,这样的书房,除了我自己有条件了动手去盖,我不可能拥有它,我想。

书房是这样,人的心灵也是这样,常常装满了事,弄得满满当当的,没有灵动的空间,容不下新的功能,装不进新鲜东西。人常常要对心灵进行整理,卸下并放弃一些过时的陈朽的东西,尤其是那些糟粕的和包袱类的东西,忘掉它们,如清理磁盘,或者清空垃圾箱,使有限的容量扩大——当然这应该以不删除有用的和将还要用的东西为原则。有效容量的最大化,就如一个轻轻松松的接收器,不至于因为疲惫失去敏感,忽略应该吸纳的信息。机械不能满负荷运转,人也不能满载重运行。让脑海有一片空灵的天地,以便有白云在上面飞翔。这样,人的智慧才能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