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2566300000007

第7章 俄国时期的小说(3)

我常去公爵夫人家玩儿,母亲很不高兴。起初父亲让我叙述关于西娜契卡的一切情形,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亲自登门拜访了她家。以后西娜契卡对我的态度就冷淡了,甚至不愿见我。这使我苦恼之极,是谁在破坏她对我的感情呢?这时她的一个崇拜者神秘地对我说,你既然是她的随身侍从,就该日夜保护你的女皇,尤其是夜晚。当天晚上,我便揣着一把裁纸刀,躲在暗处,等待着履行我的职责。夜空寂静异常,树影微微颤动。我有些害怕起来。突然我听到了脚步声。我的手有点发抖,但我还是从口袋里摸出了小刀。我又怕又恨,头发都竖起来了。脚步声越来越近,我弯下身子一看……天哪,是我的父亲!等我从惊骇中清醒过来,父亲已经不见了,只见西娜契卡房间的窗帷慢慢地放了下来……

几天后,不知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大吵一场。母亲宣布要搬回城去。我绝望地去向西娜契卡告别,倾诉着对她的眷恋,并且表示,不管她对我怎样,我总是爱她、崇拜她,一直到死。这时她捧住我的头,热烈地吻我,天晓得,这个诀别的长吻究竟是为了谁,但我却饱尝了它的甜蜜的滋味,我知道,这种滋味在我的一生中决不会再有第2次了。

回城后,有一天父亲要我陪他出外骑马。到了一个地方,他命我牵着他的马就地等他片刻。他去了好长时间还不回来,我便找他去了。走不多远,突然我看见父亲站在一幢房子的窗前,窗内站着西娜契卡。只见父亲生气地用马鞭抽了一下她的手,跑进她的屋去。我吓得慌忙往回跑,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是怎么回事?我弄不明白,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她不同以往的姿态和眼神。

2个月后,父亲同母亲大吵一场后中风死了。过了4年,我听说西娜契卡结婚了。我去拜访昔日的“恋人”,但看门人告诉我,她4天前因难产死了。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种凄凉悲伤之情涌上心头。啊,永别了,我那昙花一现的初恋的幻影。

哥萨克

《哥萨克》是俄国作家列·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写于1861年。

奥列宁是个贵族青年,没有读完大学,也没有在任何机关做过事,就在上流社会里花费了他一半的产业。他爱过一个有钱的女子,又觉得真正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他感到生活的空虚,决心离开首都,到高加索去寻找自由和幸福。

奥列宁当了士官长,随着沙皇军队,长途跋涉,带着仆人来到一个哥萨克山村。但这里却没有他想象中的“毡斗篷、悬崖、英雄和匪徒”。这里有雪峰、草原和森林。这里的哥萨克人自由地生活着,他们只承认哥萨克是真正的人,鄙视其他人。奥列宁感到哥萨克人才是“大自然的儿女”,他们和大自然融成了一体。

在山村,奥列宁结识了哥萨克老一代的骑士爱罗希卡,听他讲那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酒鬼、盗马贼、歌手……爱罗希卡认为上帝造万物就是为了让人快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罪恶,他沉浸于尘世的欢乐。对淳朴粗俗的哥萨克生活,奥列宁感到难以理解。但他开始感到自己的渺小。

进村的第一天,奥列宁就被房东的女儿所震惊。玛莉安娜这个大自然的美妙造物,稚气、野性、美丽,是村中第一位美女。村里漂亮而能干的小伙子路卡希卡在前线的哥萨克联队服役,他打死了一个偷渡的山民。这一英雄行为轰动了全村,小伙子羡慕他,姑娘们喜欢他,但他一心追求玛莉安娜。他向她求爱,玛莉安娜庄重地回答说:“我愿意嫁给你,可是你别打算同我胡闹。”

奥列宁不敢同玛莉安娜搭话,只偷偷地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他已经爱上了她,就象爱上高加索美丽的大自然一样。哥萨克青年结婚,一定要有匹马,为了成全路卡希卡,奥列宁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他。因为他刚刚懂得一个人的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但奥列宁的“自我牺牲”并不为哥萨克理解,他们怀疑他别有企图。

在一次晚会上,奥列宁和玛莉安娜攀谈着,甚至还大胆地拥抱了她。从此,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奥列宁见玛莉安娜是那么纯洁、庄严,便放弃了要把她变成情妇或太太的念头。

路卡希卡从前线回来和玛莉安娜举行了订婚礼,奥列宁又很悲伤。奥列宁在一封信里写道:“我爱这女子,在我一生中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爱情。”他直截了当地向她求爱,直截了当地问她:“你愿意嫁给我吗?”得到的回答是:“你这傻瓜,一个大人先生爱哥萨克女孩子吗?”后来,奥列宁再次向玛莉安娜表白爱情,玛莉安娜告诉他:“你会欺骗我而不要我的”。当奥列宁声言自己要加入哥萨克籍,长久生活在那里时,玛莉安娜要他不再追求别的女人。

第2天,奥列宁到玛莉安娜家正式求婚。玛莉安娜心神不安,因为她得到了路卡希卡在前线受了致命伤的消息。奥列宁无法理解哥萨克人的感情,见她泪流满面,急忙问:“你为什么哭?什么事?”玛莉安娜对此十分生气,她顿着脚嚷道:“走开,我讨厌你!”

奥列宁失去了希望。第2天,他乘着驿车,痛苦地离开了生活了3个月的哥萨克山村。

死屋手记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这是俄国第一部描写沙皇制度下的监狱生活的作品,同时是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的最优秀作品之一。

小说以苦役犯戈良契科夫的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犯人的故事,为世人展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死屋”画面。书中描写的非人的生活环境,狱吏的暴行,虐待狂的摧残,骇人听闻,震撼人心。而住在“死屋”里的人都是普通的无辜的农民、士兵,是农奴制社会逼迫他们进行反抗或走上犯罪道路。

作家以卓越的艺术才能,生动地塑造了彼得洛夫、库利科夫等一些带有鲜明个性的囚犯形象。他们勇敢、善良、具备非凡的品质和才华,但却被活活地埋葬在“死屋”中,白白地毁灭掉了。

这部作品有力地表达了作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抗议。小说文字朴素精炼,往往寥寥数语,即是一个动人心魄的囚犯故事或狱中情景。屠格涅夫把这部作品比拟为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而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死屋手记》是包括普希金在内的整个俄罗斯新文学中最好的一部书。

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写于1862年。

小说描写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两次离开家庭,到贵族子弟阿尔卡狄·基尔沙诺夫家做客,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发生思想冲突。巴威尔对巴扎罗夫恨之入骨,终于为了一件偶然的事故挑起决斗。结果,巴威尔受了轻伤,到外国去了。巴扎罗夫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帮助父亲行医。一次,他在解剖尸体时,不幸手指割破感染病菌而死。

作品着力刻画了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概括了新一代人物的某些基本特征。巴扎洛夫同巴威尔的思想分歧,实质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时期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品运用回旋式结构,使情节简练、明快、朴实、紧凑,又善于描写思想冲突和人物论争,以反衬法刻画人物个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怎么办

《怎么办》是俄国文学批评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写于1862年。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

作品中的薇拉是彼得堡一个小官吏的女儿,她渴望自由与独立。薇拉的母亲想让她嫁给上流社会的有钱人。在家庭教师罗普霍夫进步思想的启发下,薇拉同他一起离开家庭,并结了婚。薇拉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组织了缝纫工场,她采用“社会主义”原则,改善工人福利,兴办学校,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吉尔沙诺夫是罗普霍夫的好友,也是出身贫寒的平民知识分子。他们热心为工人教书,免费为穷人治病,还团结了一大批大学生、科学家、军官,经常举行集会,讨论和研究重大问题。薇拉与吉尔沙诺夫认识后,两人真心相爱,但为了朋友家庭的幸福,吉尔沙诺夫尽量避免同薇拉见面。罗普霍夫得知此情后,假装自杀,秘密出国,以成全他俩。薇拉就这样嫁给了吉尔沙诺夫。不久,罗普霍夫化名回国,同薇拉的女友结婚。两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

作品通过上述人物的爱情纠葛,并穿插他们的秘密革命活动,以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回答了对沙皇专制制度下社会应该怎么办的重大政治问题,即要有一批“新人”用“革命”来改变祖国和人民的厄运,宣扬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作品布局新颖,女主人公薇拉的4个梦在揭示主题、发展情节上有重要作用;语言带有政治色彩,又常用隐喻和暗示手法以避开当局的审查。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

地下室手记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写的最难懂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人的抨击。

小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叙述者“我”近似病态的口吻所做的自白,道出了“地下人”——一个混了20多年官场之后,离群索居的退职小官吏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讲述了“地下人”经历的几个故事。一是讲他年轻时曾在饭馆被一军官推开,因而他感受到污辱,几次鼓足勇气想撞一下军官,进行报复,最后终于碰了一下。

另一个故事讲:“地下人”为维护“尊严”,硬挤进有钱人堆里去酗酒,并借钱逛妓院。小说末尾讲了“地下人”怎样残酷欺凌一个妓女的故事。就艺术风格而论,这“是一部十分怪诞的作品,格调生硬而粗犷”。

小说具有论战性质,它针锋相对地攻击了车尔尼雪克斯基在《怎么办》中提出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和象征空想社会主义的“水晶宫”,认为因受压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往往宁愿不从利益出发,违背理性,而只是力图表现自己的个性。小说对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做了淋漓尽致的剖析,确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意识,塑造了一个时代精神蜕化的典型。

罪与罚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写于1866年。

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想以此改善母亲和妹妹的境遇,但无意中还杀死了老太婆的受剥削的妹妹。事情过后他痛苦万分。后来他遇到醉汉马尔美拉多夫的女儿索妮亚,得知她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竟走上街头卖淫,深受感动,于是去官府自首,并走向“新生”。

作品描绘了下层人物的悲惨生活,反映了贫富的对立,揭露了现实社会弱肉强食的道德原则。但将信仰宗教、逆来顺受的索妮亚象征黑暗社会的光明,用主人公的行凶理论及其作案行为影射革命的平民知识分子,则暴露了作者否定革命斗争的错误观点。

作品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对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细腻、深刻、生动,使作者获得了世界声誉。

《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

作品描写格里戈利·米哈依洛维奇·李维诺夫爱上了破落贵族的女儿奥西宁公爵小姐,正当他们沉浸在爱河之中时,在一次社交舞会上,向往富贵与虚荣的伊琳娜改变了初衷,离开了李维诺夫,迁居彼得堡。平复了伤痛的李维诺夫与其表妹达吉亚娜订婚了。10年后,他又意外地遇到了已成为贵夫人的伊琳娜,两人再一次陷入爱河。李维诺夫抑制不住对伊琳娜的爱所带来的内心道德谴责,向未婚妻达吉亚娜坦白了自己的感情。达吉亚娜忍痛离开了李维诺夫。当李维诺夫要求伊琳娜逃离腐朽的贵族生活,与他远走高飞时,伊琳娜却抛不开她习惯了的舒适生活,拒绝了。李维诺夫独自出走。几年以后,李维诺夫去看望他表妹达吉亚娜,再一次跪倒在她面前,达吉亚娜幸福而平静地接纳了李维诺夫。

屠格涅夫的小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而《烟》却似乎分成以拉特米洛夫、古巴廖夫、波图金再加上李维诺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的四个部分,头绪纷繁复杂。它们之间似乎又可以各自独立,互不从属。

小说文采秀丽明快,心理描写精湛透彻,不愧为屠格涅夫的典范作品。

白痴

《白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一个正面的美好的人物”,成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没有受到资本主义的恶劣影响,像儿童一般的天真和纯洁无瑕。他患有重病,在肉体上经受巨大的痛苦,并且以此为代价取得了精神的和谐。他对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敏感,富有同情心,对人无私,亲如手足。梅什金爱绝色美人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同样也爱贵族少女阿格拉娅。但这都是无私的,排除了肉欲的兄弟般的爱,这个笼罩着圣光的人物是基督的化身,他将临人世,企图以无所不包的广博的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人类。梅什金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和阿格拉娅的爱情,企图把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救出苦海,使她免遭金钱势力的摧残,可是他不仅无力保护这个被损害的女人,甚至最后使她遭到商人之子罗果仁的杀害,而他本人也发了疯,成了真正的白痴。

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代的本质特征:人们金钱欲望日益膨胀,道德观念发生了动摇,犯罪现象空前增多。小说还通过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这个美的化身的毁灭对金钱、肉欲和私有制进行了抨击。她的毁灭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梅什金身上体现出来的以博爱、仁慈来救世的理想的破产。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863~1869年。这部被称为史诗般的作品共分4卷和尾声5部分,在19世纪初10几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上,描写了1805年和1812年两次俄法战争以及战后兴起的十二月党人运动。

全书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4个贵族家庭的人物活动为基本情节,形成两个主要线索。一条是以俄罗斯民族与拿破仑侵略者的战争为基础的:从宫廷女官安娜·涉列尔的客厅里对拿破仑扩张政策的议论开始,继而有1805年国外远征,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到波罗金诺大会战形成发展的高潮,随后是莫斯科大火,直至把法军赶出俄国。另一条线索是以社会进步力量与社会制度的矛盾为基础,着重描写贵族先进人物的思想探索的精神发展。主人公安德烈和皮埃尔经过逐步的艰苦探索和总结,与上流社会冲突日益尖锐,最终走向了人民。安德烈在战争中牺牲,皮埃尔则成为十二月党人。他们都在卫国战争中尝到人生的真谛,并在精神上得到新生。这条线索作为社会政治主题从属于前面的民族历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