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2598000000022

第22章 顾恺之——持之以恒成名家

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善画人物肖像,尤擅画女人和神女。他那神来之笔的练成,今出了他对以亲的一片孝心。

顾恺之的母亲生他时不幸亡故,他由奶奶带大。他父亲原是朝廷官员,因不满时政退休在家。顾恺之便常去父亲书房询问母亲长相,父亲就细细给他描述,他心中渐渐就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形。8岁起他又按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把心中的母亲画出来,让父亲、奶奶给予订正。就这样年复一年画呀画,终于将母亲的像描画得逼真而具神韵。有天,他将母亲画像打到父亲书房里时,连父亲也愣住了!那不是妻子又出现在眼前了么?

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详细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说的画,一天不象画两天,两天不象画三天,定些画象了为止。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画,不分白天黑夜。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改,逐渐逐渐母亲的像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了,说:“象了,象了,太象了,眼睛特别象呀。”通过几年的苦练,顾恺上终于掌握了传神点睛的绘画技巧。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到20岁时,顾恺之已成为卓有成就的肖像画家了。别人向他求教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母亲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古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的笔法“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象“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那么飘逸,那么细腻。我们从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这点。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是魏国开国君主曹丕的同胞弟弟。传说曹植和曹丕,一同爱上了袁绍的儿媳甄氏。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把甄氏许配给了曹丕为妻。甄氏在曹丕处郁郁不乐,不久死去。曹植为此感伤不已,遂赋《洛神》,借写与神话中的洛神相会,表达他对甄氏的思念爱慕之情。顾恺之根据这一题意,把曹植的思慕之情形象化了。在《洛神赋图》画卷中,洛神多次出现,或在水面凌波回顾,或在云间遨游,其神态之飘逸,衣带之摆荡,完全体现了顾恺之作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幅画还表现出我国古画“传神”妙趣。如画卷开头一段,描写曹植在黄昏时节,来到洛水之分,洛神恍惚出现在荡漾的碧波上。这时洛神一双眼睛,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有无限的思慕愁怨之情。而岸边的曹植,则不失为一位贵族诗人,他雍容华贵,身旁有多人搀扶,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怅惘。这种“传神”的笔法,是顾画的最大特色。顾恺之非常重视画人点晴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大诗人阮籍、稽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

顾恺之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玄颇有来往。很受桓温和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六十二岁去世,关于他的生平,保留下来一些小故事。他对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但也有些是形容他的聪明的,所以曾有人说他身上“痴黠各半”他不只是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了卓绝的才能,也是一个擅长文学的人。他遗留下来的残章断篇中,保存有形容浙东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葱,若云兴霞蔚”的名句。他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担玄处,竞被桓玄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分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个把月的时间闭户画了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于,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筹得百万钱。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的记载,除了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风采和才华。这种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顾恺之的主要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魏晋胜流画赞》。他的力作《云台山记》,是一篇有历史价值的文章,文字中有很多错乱,但大致可以看出是描述一幅分为三段的云台山图。云台山是道教的祖师张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这幅文章描绘大师张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来考察其弟子们,其中唯赵升、王长二人信心最坚。文章中又描述了画中的山石涧流的险峭之势,山峰上孤松,山中穿插步凤鸟“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白虎心匍石饮水”等。这篇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山水画的内容和风格。早期山水画是包含了神仙怪异的因素的。南北朝的道教徒宗炳、上微的论述山水画的文章也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出也是从求仙访进的思想出发的。早期山水画的古拙的风格,我们从南北朝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画中都可以得到相似的,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