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必读(全集)
2601700000112

第112章 金可庄声音学听讲录

丙辰夏,江师易园讲学于江苏省教育会,予往听焉。顾后至不得坐前列,堂高人众,潜听为难,加之妙谛泉涌,左右逢源,秉笔摘录,终难卒记。归而构思,本所记忆者笔之于册,断片鳞爪,恐终不免毫厘千里之谬!乃欲有所就正,而又苦无其机。今者江师登报征集,并云准予裁正。是固师之热心,抑亦庄之幸也!用赘数言以志快慰!

一声音之定义

《礼记》(《乐记》)声相应,故生变,变应方谓之音。单声为声,复声为音。明代西儒金居阁有言曰:“……声为父。……韵为母。……音为子。”盖必一声一韵相合而后始成为音,与复声为音之说若合符节。古今中外,理无二致也。

二发音法

(一)发音有自觉性言为心声,发音必有所感。小儿饥则啼,得食而笑。此亦自觉之表现也。

(二)发音部位发音机关,不外腭,唇,齿,舌四部。此即发音之部位也。

(三)声母发音法发音部位,虽并牙喉为一部,定名曰腭,然三十六字母(见溪群疑等)仍无变动。今任取一常语之字,辨别其发音部位,则声母发音法亦可明矣。举例如下:

腭音:脚,间,觉,哥,果,根,公,姑。(属儿母。)哭,糠,恳,开。(属溪母。)局,憨。(属群母。)牛,呆。(属疑母。)烘,黑,兄,火。(属晓母。)荷,行,雄,寒。(属匣母。)衣,翁,屋,烟,恶。(属影母。)夜,蝇,甩,药,有。(属喻母。)舌音:爹,刀,斗,当。(端母。)跳,偷,汤,吞。(透母。)地,动,读,弟。(定母。)南,恼,能,泥。(泥母。)知,中,追。(知母。)宠,畜,獭。(彻母。)除,传,丈。(澄母。)娘,匿。(娘母。)来,冷。(来母。)仍,日。(日母。)齿音:精,则,宰。(精母。)请,七,采。(清母。)族,裁,齐。(从母。)思,仙,心。(心母。)习,详,席。(邪母。)周,枕。(照母。)初,出。(穿母。)世,床。(状母。)手,失。(审母。)善,受。(禅母。)唇音:布,背,奔。(帮母。)渍,攀,匹。(滂母。)跑,婆,皮。(并母。)妹,梅,妈。(明母。)飞,封。(非母。)费,肺。(敷母。)父,饮。(奉母。)无,物。(微母。)发音机关为腭,舌,齿,唇,而其间必分为三十六字母者,则以声音固有刚柔轻重之不同也。分别说明如次:

(甲)腭音刚柔之区别及轻重之阶梯

腭音深腭吉各

吃哭

热岳

浅腭吸霍

一郁

声重而自内发出者,谓之深音:吉各,吃哭,热岳,是也。声轻而自外发出者,谓之浅音:吸霍,一郁,是也。而深浅之中,复有刚柔之分:吉,吃,热,吸,一,为柔声;各,哭,岳,霍,郁,其刚声也。

(乙)舌音之刚柔及舌尖舌上之区别

舌音舌尖滴笃

踢脱

立落

舌上鸡觉

气确

叶肉

舌尖抵上腭,为舌尖音。舌边抵上腭,为舌上音。至于刚柔之区别,仍如前例。(上一字为柔,如滴踢立。下一字为刚,如笃脱落。)(丙)正齿粗齿及刚柔之区别

齿音正齿(即柔声)

粗齿(即刚声)(上部)即足……(精母)

(中部)切促……(清母)

(下部)息束……(心母)

齿音刚柔之区别,一如前例。所不同者,正齿粗齿之分耳。

(丁)唇音轻重及刚柔之区别

唇音重笔八……(瓶彭)……(兵滨)

劈拍

密莫……(米妈)

轻fi腹

we学……(此音最轻似乎带扁)

甲乙丙丁四项,全以俗音为代表,无非取其易明耳。而所取之音,纯属双声,则上一字为柔,下一字为刚,更觉明显矣。

(四)韵母发音法吾人习用之韵,每有联带之关系,如东,通,同,是也。然则单独一音,其声与韵如何区别乎?概括言之:短促者谓之声,延长者谓之韵。譬诸“东”,延长呼之则为“翁”。譬诸“张”,延长呼之则为“盎”。“东”与“张”为声母,“翁”与“盎”即韵母也。

(五)常语习练觉性腭音哥,(阳)兄,(四阴)舅,(一阴)姑,(五阳)胸,(四阴)眼,(三阳)鞋,(四阳)呢,(三阴)架,(一阳)蚁。(三阴)舌音:娘,(六阳)弟,(一阴)履,(三阴)梯,(二阴)兔,(二阳)狼,(三阳)耳,(七阴)土,(二阳)蝶。(一阴)齿音:叔(三阳)姊,(一阴)窗,(二阳)墙,(二阴)桌,(一阳)膝,(二阴)猪。(一阳)唇音:妹,(三阳)伯,(一阳)妈,(三阳)面,(三阴)豹,(一阳)蚊,(四阳)非,(四阴)猫,(三阳)房,(四阳)门,(三阳)常语虽通俗,其间却含至理。哥与兄义同而音异,一则属阴,一则属阴。舅与姑为对待名词,而亦判为阴阳,从可知常语与声音学有密切之关系矣。

(六)天然声母小儿坠地,其声呱呱。人有所苦,发声长吁。此即天然之声母也。

(七)天然韵母

天然韵母五音……宫(翁)……商(盎)……

角(脚)……徴(嘴)……羽

四等……合……(……开……)

……齐……撮

歌诀曰:“欲知宫,舌居中。欲知商,口大张。欲知角,舌后缩。欲知徵,舌抵齿。欲知羽,唇上取。”盖宫商角徵羽者,天然之韵母也。惟短促为声,延长为韵,故宫当读作翁,商当读作盎。此五音又恰成为开齐合撮四等,可谓巧不可阶,至于四等究属若何区别?更举例如次:

开齐合撮

挨意乌于

格鸡故居

客气苦去

额尼吾女

塔底都斗

同一发音部位,同一字母,而开口呼为挨,齐齿呼为意,合口呼为乌,撮口呼为于。此之谓四等。而四等之外,复有六转之分,即清平,浊平,清上,浊上,清去,浊去,是也。更举例如次:

开张长长丈帐仗

齐真陈诊准镇阵

合宗虫肿重众仲

撮珠储租左注祝

说明(甲)一清。二浊。三清。四浊。五清。六浊。(缓长名清,短促名浊)。

(乙)韵书说:一,二,平声。三,四,上声。五,六,去声。

(丙)凡韵书所谓入声,其转音皆在第六,故反切上辨其清浊,入声与浊声同,因古无入声。今北方犹然。

古谓入声者闰声也。谓闰余之声。因韵书所列入声字,其上去平往往有音无字。故附系于旁转之中,如丁订得,真枕震则,是也。

三反切法

反切根源于双声叠韵。凡二声同母者为双声。同韵者为叠韵。“故居”,“宣泄”,“都督”,“做足”,“空哭”,“生声”,“兵柄”,凡此皆双声也,其平仄可不论。“曹操”,“鸡啼”,“溪西”,凡此皆叠韵也,其韵母必同。故平上去入,各归其类,不可相混。

反切之法:上字定位,即双声也。下字定音,即叠韵也。譬如公字,其反切用“格翁”,“孤翁”,“该洪”,“钩空”,均无不可。盖格,孤,该,钩与公字同属见母,皆双声也。翁,洪,空与公字同属东韵,皆叠韵也。惟其间以“孤翁切”为最适当。盖孤与公同为合口呼之平声,而翁又属天然韵母,故一读即可得公字之音。此之为音和切。其他皆普通切耳。至于借他部之音以为定位之用,如舌尖音之“丁”,切舌上音之“贮”,(丁吕切贮)此之谓类隔。类隔者,隔类之谓也。

四拼音法

音和切既因字数之缺乏,不可多得。则反切固难言矣。谋补救之方,斯拼音法尚矣。拼音之法:譬如苏干切“三”,先将苏干二字拆成反切。(苏私“乌”切,干“古”寒切)用劈法将乌古二字劈去,则私寒切“三”,一读即得矣。但此法亦宜熟练。

齿音第一种四等五音六转拼音之练习。

开 口齐齿合 口撮 口

之(曷汪)张之(因)真之(翁)宗之(乌)珠之(曷王)长之(人)陈之(洪)虫之(吴)储之(曷网)丈之(隐)诊之(耸)钟之(武)租之(曷盎)帐之(引)准之(鬨)仲之(户)左之(曷枉)长之(印)镇之(动)重之(故)注之(曷尚)仗之(任)阵之(贡)众之(屋)祝腭音第一种四等五音六转拼音之练习。

开口齐齿合口

吉(汪)姜吉(因)金吉(翁)龚

吉(王)强吉(人)禽吉(洪)穷

吉(枉)讲吉(引)近吉(耸)拱

吉(网)吉(隐)吉(动)

吉(盎)强吉(印)禁吉(贡)贡

吉(尚)吉(任)仅吉(鬨)共

唇音第一种四等五音六转拼音之练习。

开 口齐齿合 口撮口

不(汪)帮不(因)宾不(翁)不(乌)

不(王)傍不(寅)频不(洪)蓬不(吴)

不(枉)榜不(引)膑不(耸)不(武)

不(网)不(隐)牝不(动)菶不(户)

不(盎)螃不(印)傧不(贡)不(故)

不(尚)傍不(任)不(鬨)不(屋)

开 口齐齿合 口撮 口

得(汪)当得(因)得(翁)东得(乌)

得(王)唐得(寅)得(洪)同得(吴)

得(枉)党得(引)得(耸)董得(武)

得(网)荡得(隐)得(嵸)动得(户)

得(盎)谠得(印)得(贡)冻得(故)

得(尚)宕得(任)得(鬨)洞得(屋)

五南北音之不同

北无入声,而南少开口。哥孤不分,关傀莫辨。即合口之中,亦鲜区别,此南音之所短也。齿腭混合,潇湘转入晓香,此即北音之所短也。其异同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