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必读(全集)
2601700000115

第115章 梁任公五千年史势鸟瞰(1)

一地理及年代

历史者,因空际时际之关系而发生意义者也。吾尝言之矣,曰:“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研究法》一七九)故于地理及年代讬始焉。

1.地理

中国领土,以地势言之,可略分为六部:第一部,十八行省。第二部,东三省及三特别区域。第三部,新疆。第四部,外蒙古。第五部,青海及川边。第六部,西藏。

此六部者,其文化之开发有先后,其历史之关系有深浅,即在今日,其统治权行使之所及,亦有松密。大概言之:则第一部,为中华民族(狭义的)历古之根据地,而其西南一隅,至今犹有苗蛮族未尽同化。第二部,历古为东胡北胡与我族交争之区,今则在广义的中华民族完全支配之下。第三部,则历古为西羌北胡乃至中亚东欧诸族错处代兴,今亦完全在我主权之下,而人种同化犹未尽。第四部,历古为北胡根据地,至今犹为东北胡杂种之一族(蒙古)居之。所谓主权者,縻而已。然我族势力之向北地发展者,今方兴未艾。第五部,西羌及北胡居之。统治权之行使,较优于第四第六两部,而居民中我族势力之微弱,亦仅与第四部相埒耳。第六部,名义上虽为领土,事实上则居民与统治权,皆属西羌族,其各部蜕变状况之分析,别于第二章详之。

地理形势,非本书所宜喋述。今惟抽出其与史迹关系最巨之数特点,略为推论,而当推论之前,有一义应先商榷者,则历史现象受地理之影响,支配果至若何程度者。历史为人类心力所构成。人类惟常能运其心力以征服自然界,是以有历史。若谓地理能支配历史,则五百年前之美洲地形气候,皆非有以大异于今日,而声明人物,判若天渊,此何以称焉?虽然,人类征服自然之力,本自有限界,且当文化愈低度时,则其力愈薄弱,故愈古代,则地理规定历史之程度愈强,且其所规定者,不徒在物的方面,而兼及心的方面,往往因地理影响,形成民族特别性格,而此种性格,递代遗传,旋为历史上主要之原动力。近代以科学昌明之结果,其能嬗变地理而减杀其权威者虽不少,然衡以总量,究属微末,且前此影响之镌入民族性中者,益非可以骤变。故治史者于地理之背景,终不能蔑视也。今请列举中国地理特点数端,而说明其与史迹之关系:

(1)中国黄河流域,原大而饶,宜畜牧耕稼,有交通之便,于产育初民文化为最适。故能于邃古时,即组成一独立之文化系。

(2)该流域为世界最大平原之一,千里平衍,无冈峦崎岖起伏,无湾碕离旋折,气候四时寒燠俱备,然规则甚正,无急剧之变化,故能形成一种平原的文化。其人以尊中庸,爱和平为天性。

(3)以地形平衍,且规则正,故其人觉得自然界可亲可爱,而不觉其可惊可怖,故其文化绝不含神秘性,与希伯来,埃及异。居其地者,非有相当之劳作,不能生活,不容纯耽悦微眇之理想,故其文化为现世的,与印度异。

(4)天惠比较的丰厚,不必费极大的劳力以求克服天然,但能顺应之,即已得安适,故科学思想发达甚缓。又以第2项所言,地形气候,皆平正少变化,故乏颕异深刻的美术思想。又以爱乐天然,顺应天然之故,故伦理的人生哲学最发达。

(5)此一区域中,别无第二个文化系。而本部(即第一部。)地势毗连,不可分割,故随民族势力之发展,文化亦愈益扩大,结成单一性的基础。

(6)以第2项理由,故中庸性质特别发展。惟其好中庸,万事不肯为主我极端的偏执,有弘纳众流之量,故可以容受无数复杂之民族,使之迅速同化。亦惟因周遭之野蛮或未开化的民族太多,我族深感有迅令同化之必要,而中庸性格,实为同化利器。故演化愈深,而此性格亦愈显著。

(7)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耶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摩厉,相资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

(8)以下文第10项之理由,其文化屡受北方蛮民族之蹂躏,我族常须耗其精力以从事于抵抗及恢复,故愈益养成保守性。

(9)东南虽频海,然其地之岛民,无文化足以裨我,又以地大物博之故,凡百闭关,皆足自给,故民族从不作海外发展之想,益无以改其单调的保守的之特性。

(10)西北徼之中亚细亚,西伯利亚诸区,夙为群蛮所产育出没。其人生苦寒土域,习于勇悍,而常觊觎内地之温沃富殖,狡焉思逞。北境既无重洋峻岭以为之限,而我土著之民,受护其耕稼室,以平和为职志,其势易为所蹂躏。故三千年来,北狄之患,几无宁岁,其影响于文化及政治者至大。

(11)文化发源,起自黄河流域,次及长江流域,此两流域平原毗连,殆无复天然境界,可以析划,与欧陆形势绝异。我民族既以此地为枢核,则所谓“大一统”主义自然发生。故幅员虽大于欧陆,而欧陆以分立为原则,以统一为例外。吾土正反是。

(12)以第10项之理由,吾民族有集权御侮之必要。此种必要与第11项之理由相结合,遂产生中枢专制的政治。而此中枢时复为外族所劫夺,则其助长专制也益甚!

(13)因下列各理由,致地方自治不能发达。(甲)因地势地味关系,始终以农立国。乡村农民,惟安习于家族的统制。(乙)都市常为政治或军事之中心地,专制干涉力极强。(丙)如第11项所说,无画疆自保之凭藉。(丁)如第10项所说,悍蛮恣暴,地方事业,易被摧坏。

(14)地势既不适于诸国分立,又艰于发育自治,其势自然越于中枢专制,而又以幅员太广之故,统治力不能贯彻,故内乱屡起,或为外族所乘。此种野蛮革命,既成为历史上常态,故文化恒屡进而屡踬。

(15)地势虽不可分裂,然因山脉与河流,皆自西而东,(专就第一部言。)且气有寒温热带之异,故南北常不免自为风气。而当政象有变动时,亦恒以南北对峙为暂局。

(16)西南与东北两边际,以位置僻,及地形有特别构造,故虽加入我族文化系,而迄未成熟,“远心力”常常发动,故朝鲜安南屡次编为郡县,屡次自立,至今竟排出中国历史圈外,而辽东滇南往往蒙其影响,其不自绝于中国,乃间不容发。

(17)第三四五六之四部,地理上各有其特色,而形势上各有其与中国不可离之关系,故吾族常努力吸收之以自卫,所以促其住民同化者亦多术,而此愿望至今犹未能全达,则吾侪及吾子孙所当有事也。

(18)以全势论之,则此一片大地,最不宜于国家主义之发育,故吾族向不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而常以“修身”为出发点,以“平天下”为究竟义,全部文化皆含此精神。故其历史或不在过去而在将来也。

上所举地理影响于历史者,崖略可睹矣。然此类地理之权威,迄近代既日以锐减。例如海运及国境上之铁路既通,则连山大漠,不足为对外交通之障。国内铁路邮电诸机关渐备,则幅员虽广,不难于统治。周遭诸民族同化略尽,则野蛮的侵掠蹂躏,不复成问题。工商业渐发展,则重心趋于都市,而自治之可能性愈大。诸如此类,今皆以异于古所云。特前此影响之留迹于心理者,则其蜕变,非旦夕间事也。

2.年代

史何自起?就广义之史言之,可谓有人类,即有史。而据地质学家所推定,人类发生,已在五十万年或二十万年前,即新石器时代迄今,亦已五万年。吾侪既确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有人,则亦可谓五万年前,中国已有史。虽然,吾今所治,为狭义之史,以先民活动之迹有正确记录可征者为限。则中国有史时代,盖起于夏禹。若再以严格的年代学绳之,则完全信史起于周之共和元年,即西纪前八百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