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必读(全集)
2601700000060

第60章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一修辞学的定义

修辞学的定义,有新旧两派:

(1)旧派修辞学是一种学术(Art);叫我们用一种工具(声音或符号),发表我们的思想。

(2)新派修辞学是一种学术;叫我们怎样用一种工具,发表我们的思想;而生出一类需要的感应(Required Response)。

新派的定义,说修辞学的目的一方面;比旧派的定义,较为圆满一点。怎么能够生出需要的感应来呢?这是修辞的道理。现在举个例来证明一下:如我们要想开窗;对仆从说“开窗”。他便把窗打开了。这就是需要的感应。若对朋友必要说“请开窗”。对不相识的人必要说“费你的心开开窗”。他才来开窗。我们需要的感应,才能生出。否则你说“喂!开窗!”这种口气,有那个来应命呢?

有许多人以为修辞学,是一种仅仅修饰词章用的东西,这是误解。其实无论说话,作文,有效力的都合修辞学的宗旨。修辞学在说话尚不十分要紧,在作文则要紧非常。因为说出来的话,没得需要的感应;或者还可以改过调头重新再说。发表出来的文章,没得需要的感应;则无改良之余地了。

二语体文的目的

语体文(白话文)的一种目的;至少要推广新文化,新思潮,使感应快,效率大。其实文言文亦可以推广新文化,新思潮;不过懂的人少;感应效率,远不及语体文罢了!

譬如五一纪念日,要做一篇文章来劝导劳工;用文言文,则感应慢而效率小;若用语体文,则感应快而效率大;可以断言的。

由此以观,语体文的目的,和修辞学的目的,需要的感应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分别了。所以今天把修辞学与语体文连拢来讲。

三语体文的文体

文体(Style)不分文言白话;能够得到感应,发生效力,就是好的;否则不好。不过比较起来,白话文对于得到感应,发生效力;要容易得多。

要发生效力,得到感应,有两个原素(Elements):(一)表达(Expression)(二)感触(Impression)前者表达自己的意思。后者感触旁人的情感。语体文对于这两个原素,较易达到。文言文则较难。譬如讲一种笑话;一定是语体文占优胜的。语体文的文体,究竟应该怎么样呢?现在分做四项说:

(一)正确(Correctness)说话作文,能够使人明白;因为内中含着共同了解心(普遍心)。如我们指一张桌子,说:“这是桌子。”大家都能知道,即是大家都有桌子的了解心。所以要使说话作文的效率增加,必要推广公众了解心。推广的法子有三个:

(A)去土语文言文没有土语,故懂文理者一看了然。语体文则夹杂许多土语。就我看见的来说;如“很好”,有人说“不推班”。“那里”,有人说“那块”;“不很长”,有人说“欠长”。此外还有“出风头”等等,都是一个两个地方的土语,究竟能否通行全国,是个疑问。所以要推广公众了解心,先要把土语去掉。

(B)一定的文法现在的语体文,各做各样。上海有几种出版物,是从《红楼梦》里变出来的;有许多语句,都不合现在的用。如“的”“底”“地”“方才”“那吗”等等字,都是乱七八糟用的,没有一定的法子;这怎么能使人明白呢?所以要推广公众了解心,必要有一定的文法。

(C)点句大概语体文的点法,多半采用西洋文的符号。但未曾学过西洋文者,或学得不十分清楚者,往往都会弄错。如“我不晓得怎么样好!”这个句子,我看见有人背后加了个疑问号;这何尝是疑问呢?所以要推广公众了解心,对于点句也要留心。

(二)明白(Clearness)

(A)系统(Unity)作文并不是堆文砌字;要整理自己的思想。譬如我今天演说,我预先必定要做一番整理的手续。旧式文章,对于整理的手续很缺乏;所以往往有重复的毛病。

再有一层:作一篇文,总要只有一个意思,才有力量。如江苏省议会的漾电,头一段说学潮,中段说司法问题,末段又说省议会本身的问题;人家看了以后,不晓得何重何轻,何去何从。又如报纸上的广告,说《新体国语教科书》怎样怎样的好,后头又说本书局还有什么什么书,都很不对。这样复杂的意思,既说此,又说彼,实在淆人听闻。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感应容易。对于多少事的感应难,就不免有顾此失彼之虑了。

(B)组织(Coherence)作文有组织,则上下文贯串;否则有两种毛病:(一)晦涩(二)含糊。犯这两种毛病最利害的,就是(甲)宾主颠倒。我看见一个句子:“新思潮鼓吹的时候,欧战还未发生。”细察上下文应该说:“欧战未发生的时候,新思潮已在那里鼓吹了。”这是不留心宾主的错误。(乙)代名词太多。例如一个句子:“张先生告诉我:‘他已经见过李先生。他允许他即刻对王先生讲;叫他把前天他留在他那里的书,即刻送还他。’”这样多的“他”字,究竟代的那个呢?殊属欠明了。现在把他除掉几个,加上几个名词来代。变为:“张先生告诉我:‘他已经见过李先生。李允许他即刻对王先生讲;叫王把前天李留在他那里的书即刻送还张。’”

像这样名词,虽重复几遍,却清楚了。

现在“她”字争得不了;实在男女性不明白,是不十分要紧的。何以呢?因为像上面的例,即使没有男女性的分别,滥用代名词,也不明了的。况且知道分别男女性用法的人很少;不能公众了解。有种外国文的惯格,像法文中冠词的分性,西洋文中的复数等等;我们做中国文尽可以不必引进来。

(三)语势(Force)

(A)简括(Brevity)简括的文章,最有势力;最能感触人。长篇大论的文章,啰啰唆唆;人看见他一览无余,毫无想象的余地;往往生厌弃心。报纸上所载的文章,人家多半看短评小论;投稿的文章,短的比长的格外欢迎;都是这个缘故。然短文亦不容易做,人说:“五分钟的演讲最难,却是最有效率。”这句话很有道理。

现在举几个例证明简括的文章的力量。如该撒克服西里亚时,其报告书只有三字Veni,Vidi,Vici,译成英文I came,I saw,I conquered;人家看见,很可以想象他战胜迅速的情景。又如一个笑话:一个寡妇想再醮,不好怎样开口。有个讼师代他写出八个字:

“夫死无嗣翁鳏叔壮。”

你看这八个字,吐出他要改嫁的意思,何等的有力量!所以凡属做文章,句子要短;节段要短;篇幅要短;绝不可累累拖拖。现在做语体文的,最犯这个毛病;无谓的接续词(Conjunction)触目皆是。例如昨天南京学生联合会,开游艺大会的传单;内中说:“诸位……游艺大会是什么东西?……说是没有看过。那我们老实告诉:请你赶快来看我们为筹款开的游艺大会。因为其中的内容,大有可观。技能的表演,固不容说,就是各种游戏,都可以使你看得满足愉快。所以这种盛会,虽不见得是绝后,的确可说是空前……”

你看“因为”“所以”这两个接续词,有什么意味!把他除掉,实在还要坚强呢!

(B)注重(Emphasis)做文章能够在一首一尾着重,易使阅者节省脑力,而且易得真意。平常演说者不晓这个道理,一登台便说:“今天没有预备……要请大家原谅。”或说:“鄙人得与诸君同聚一堂,非常愉快……”作文者也往往用这种话起头。究其实毫无意义。如果说得好,做得好,自然不消作无谓之客气(Hackneyed Expression);否则即作客气,有那个能原谅你呢?这都是耗费阅者听者的时间罢了。所以做文章,应该把前提在前,结束在后,以着重全篇的主意。

(四)流利(Ease)

(A)句法(Structure)句法不要过于摹仿外国文的构造。因外国文的构造,与中国文不同。若纯用外国文的构造,来作中国文;研究过外国文者或能了解;未研究过外国文者读了艰涩异常,易生不快之感。试问我国研究过外国文的人多呢?还是未研究过外国文的人多呢?当然是未研究过的多。所以想把文章的效力增加,需要的感应增大,就把句法照中国式的构造表演出来。例如:

“他有比从前更多的谷余剩了。”

这是有点像外国文的构造;念起来殊属不顺口。且意思亦不十分明了,若改变一下:

“他余剩的谷,比从前更多了。”

这样一来何等流利,何等显明。

英国人摹仿拉丁文者,人家叫他做 Johnsonism。盖讥讽他过于矫揉造作,摹仿外国文的构造。我很希望我国作语体文的,千万不要流于Johnsonism。

(B)音调(Euphony)语体文对于音调,最不讲究;这是大错!因为音调与记忆有关。譬如诘屈聱牙的人名,很难记忆,童谣俗谚,入耳不忘;在在都可以证明。所以我主张语体文要注意一点音调。新体诗最好押韵,否则亦要自然流利。

(C)留心别字文章可以代表作者的人格。别字也会损害作者的人格。譬如写信给人,写得不好,别字满纸,则人家必定要起轻侮之心;因而效力减小,感应没有。我看见许多白话文,常有误“夠”作“够”,误“偏”作“徧”,误“蹩脚”作“别脚”……这都是不留心别字的缘故。

(D)修饰(Finish)我们作文总有错误的地方;既有错误,便要去修饰才是。与其给别人指摘;何如自己更正呢?戈尔斯密(Goldsmith)的文字非常流利,即是从“修饰”得来。他不但作的时候小心修饰;即出版到二次三次,他还要修正的。这是很可以效法的。

四总结

以上所讲的,是(一)修辞学的定义;(二)语体文的目的;(三)语体文的文体。现在总结一下做语体文应该注意两件事:

(一)要合对面人的心理无论说话作文,无论对于那一个,合乎心理,则效力大,感应速;否则效力小,感应迟;这是一定的道理。威尔逊总统与劳动界的演说,和在国会里的演说,意思差不多,工具则大不相同;即是为此。莎士比亚的文章何以足传千古呢?因他对于各种人的心理,都能深晓;而且写得淋漓尽致。又如古来之哲学家孔子,孟子,卢骚等;他们的话,无非合乎当时所处的环境。即杜威的演讲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作文,必定要适合现代的心理,才不至虚费笔墨。

(二)精炼(Befinement)做文章必要用一番精炼工夫。刀锯越磨越利;思想也越磨越利。现在语体文不加磨琢,往往失之太长。好像中国出产之糖盐里面,有许多东西,可以拿掉。若能磨琢,则词华虽少,然却精湛可嘉。譬如外国舶来之糖盐,即质料少些,而甜度咸度则较中国远甚!

精炼由经验而来。多多练习,便可得到。如瓦匠砌砖,用刀一敲,不大不小,恰得其当;皆因其经验丰富,而且能够控制的缘故。

做语体文应该注意的两件事,既如上述。现在还有两种最普通的“误会”,应该辟除:

(一)以为关于科学的职业的文章,不要修辞学。修辞学,原来不专限文学一部分。凡用一种工具,要得感应与效力者,都在范围以内。普通以为工业,商业,农业……这些职业的文章,不要修辞学;这是大错!因为构造都是一样,不过专门名词不同罢了。其他科学的文章,也是离不了修辞学的。所以这种误会,应该辟除。

(二)以为语体文不必应用修辞学。有一部分人以为工具(语体文)一换,结果便好;这是误会得很!何以呢?譬如中国式的房屋不好;改造洋式的房子,不用图样,能行么?修辞学不是什么,就是做文的图样。无论文言语体,都要应用。所以语体之不必应用修辞学的误会,也应该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