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必读(全集)
2601700000064

第64章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2)

(三)因袭的批评与近代的批评现在该讲到文学批评的方法了。要知道批评方法的不同,须先把文学批评的历史略略研究一下:英国莫尔顿把西洋的批评学说分为二个时期:从希腊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之后,这是因袭的批评(Traditional Criticism)。到了最近代,便是近代的批评(Modern Criticism)。什么叫因袭的批评呢?便是拿亚里士多德的批评法式来做标准的那种批评。亚里士多德是文学批评的始祖。他做的那部《诗学》(Poetics)是文学批评最先的著作。所以后来许多因袭的批评家,都拿这一部书当作文学批评的标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目的,在于建立文学的法式。但因为他是希腊人,古代希腊是文化的中心,希腊人只知有希腊,旁的东西都看作“野蛮”(Barbarian);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批评法式,也只以希腊文学为根据。《诗学》里所定的文学规律,都是从希腊的悲剧(Tragedy)和叙事诗(Epic)里归纳而成的。譬如像他所定的戏剧上的三一律——时间一致地方一致所作一致的规律,——后世批评家当作不可移易的法则。其实这种规律,是从古代希腊戏剧家欧力批提斯(Euripides),沙福克尔斯(Saphocles)的戏曲里抽象出来的;当作批评古代希腊文学的法式,自然是很适当。但是后来因袭的批评家,守住这种法式,批评中古和近代的文学,那就未免刻舟求剑了!譬如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拟古派批评家仍旧拿了古代希腊的形式批评,来批评那时的文学。那时创作方面个性解放,情绪发展,要想拿了死板的批评规律,束缚丰富活动的创作,你道做得到么!到了近代,浪漫文学勃兴之后,不但文学上的体裁格调,比从前繁复得多;便是思想也有世界共通的倾向,和希腊文学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你道还是亚里士多德定下来的形式批评所能概括的吗!但是这种因袭的批评法,在十七八世纪却很流行。那时欧洲古学复兴,西洋人一切都推重希腊,所以文学上也拿希腊悲剧,和叙事诗里的法则来做标准。那种批评,最著名的便是英国爱迭生(Addison十七世纪人)对于弥尔顿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批评,和法国福禄特尔对于莎士比亚的批评。爱迭生拿因袭批评法上的根本要素,研究弥尔顿的著名著作,所以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福禄特尔对于莎士比亚也竭力攻击;说他的文学,是“野蛮的醉汉的想象之果”;因为莎士比亚的戏曲,虽然很富于情绪;但是从形式批评上看来,却没一篇不违背三一律的。这种形式的批评法,据弥尔顿说有三个缺点:(1)忘却文学的统一。(2)忘却文学的自然进化。(3)迷信一派的批评原理,变成偏见;便排斥文学的归纳观察。因为这样,因袭的批评法,到了近代,已不能称职。近代西洋的文学批评,逐渐退步。批评,本来是居于创作之先的;是指导创作的。近代的因袭批评法,因为不能和创作适应,反落在创作后面,失却原来的地位了!近代的批评,和这种因袭的批评,面目便大不相同了!因袭的批评法是单拿希腊文学做标准的。但是近代的批评法,却是拿世界文学来做标准了。换句话说:因袭的批评,是以希腊文学为分野线,所以一切的批评规律,都是从希腊的悲剧和叙事诗中归纳出来的。近代的批评,以世界文学为分野线;所以注重文学的统一和进化。这种近代的批评,在一方面想从世界文学中寻出最普遍的文学原理;在一方面却想用主观的方法,把各种作品的特点分析出来。因袭的批评,是客观的。近代的批评,是主观的。因袭的批评,是形式的。近代的批评,是个位的。总而言之:近代的批评,是适应于近代文学的。现代文学中,批评所以还能够占着重要的位置,就因为这一番革新的缘故!

近代的批评所占范围很广,所以又可分为四种方式(Types):——据莫尔顿的分类——便是(1)归纳的批评(2)推理的批评(3)判断的批评(4)自由或主观的批评。把各种特殊的文学,加以说明和分类;这便是归纳的批评(inducture criticism)。这种批评法,是一切批评法式的基础;用了这种归纳出来的结论,建立文学的原则和文学的哲学(Philosophy of literature),这便是推理的批评(Speculative criticism)。用了这种假定的文学原则,估量文学的价值,判断文学的优劣;这便是判断的批评(Judical criticism)。这种批评,便是管领创作的批评。除这三种以外,还有种法式;把批评的著作当作独立的文学;把批评家认为作家;这种批评法式,就叫自由或主观的批评(Free or Subjective criticism)。

近代的批评方法,种类很多;而且也没有一定的分类法。除上面所讲的四种方式之外,还有什么科学的批评(Scientific criticism),伦理的批评(Moral criticism),鉴赏的批评(Appreciative criticism),审美的批评(Aesthetic criticism),印象的批评(Impressive criticism)。法国的泰奴(Taine),是科学批评的创始者。法朗西(A.France)是印象批评的泰斗。英国的阿诺特和露斯金(Ruskin)是著名鉴赏批评家。但是这些批评方法,现在说不了许多。以下只把近代批评的方法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法式——归纳的批评法和判断的批评法——介绍一下;而且里面所引用的,多半是从黑德生所著的《文学研究导言》里采下来的。这也应该声明。

(四)归纳的批评法文学批评的功用,从大体讲来,可分为二种: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或比较一下,使读者明白作品的真相;这便是“说明”(to interpret)。用了一种标准,评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他的优点和弱点;这便是“判断”(to judge)。判断的批评,目的在于判断作品的价值。归纳的批评,目的在于说明作品的内容。近代的批评当中,说明比判断更重要得多。因为在判断以前,须把作品的内容充分了解,才好!所以说明总在判断之先的。而且近代批评家多相信只要把文学作品的内容,详细说明,价值自然显而易见,无待于评判。所以评判家的职务,只在说明,不在判断。照此看来,可见归纳批评法是很重要了。

但是说明文学作品的内容,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归纳评判家的职务,却是很大而很难的。归纳评判的目的:第一要贯彻著作的中心。第二要辨出著作的中力(Power)和美(Beauty)的质素。第三要分别著作当中所包含的东西,那一种是暂时的;那一种是永久的。第四要把著作中的意义分析出来,列成方式。第五要说明著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受着指导和支配的那种艺术的和道德的原则。凡是含蓄(impliat)在作品之内的批评家,应该把他显示(explicit)出来。作品中一部分和他部分相互的关系,或各部分和全体的关系,批评家都应该细细表白出来。作品中散在各处的质点,埋在各节的线索;批评家都应该探寻钩引出来。把一种著作解说(Explain)展开(Unfold)照明(Illuminate)了之后,才能够把他的内容,他的精神,他的艺术,赤裸裸的放在读者眼前。这便是归纳批评的目的,归纳批评的任务。

归纳批评所用的方法,全是科学的方法。莫尔顿说得好:“归纳的批评,是在归纳科学的范围内。”所以这种批评简直不是文学,已成了一种科学了。归纳的批评完全采用科学的研究态度;准确和公正无私,是科学的要素,也就是归纳批评的态度。莫尔顿拿旧式的判断批评和新式的归纳批评两两对照,分别出三个重要的异点:第一,判断批评所讨论的,大半是作品价值的高下问题;这是出于科学范围以外的。他说:“一个地质学家,决不会赞扬一块红砂石,说他是模范的岩石;也不会做了文字去嘲骂冰世纪。”归纳的批评家,也和科学家一般;只问种类的异同,不问程度的高下。譬如对于莎士比亚和班琼生(Ben Jonson)的戏剧,只把他们的艺术方法,细细分别;和植物学家分别乔木灌木一般。假如说他们两人谁高谁低?便出归纳批评的范围了。虽然有时也把一个作家和别个作家,一种作品和别种作品互相比较;但这不是比较高下;不过想借此显出作家或作品的特点罢了。第二判断的批评家,对于文学的法则,看作和道德的戒律,国家的法律一般,以为是从外面来束缚艺术家的。道德的戒律,国家的法律,都是从外面造成,把人限制在这里面。归纳的批评家却以为文学上不该有这种法律。文学法则也和自然法则一般,是从自然现象中归纳出来的。譬如说莎士比亚的戏曲法则,这种法则决不是先已有人编定了,来限制莎士比亚的,不过是从他的戏曲中归纳出来罢了。我们说星球遵守着重力法则,意义并不是说星球有遵守重力法则的义务。星球自身,是不会知道什么法则的。我们说莎士比亚遵守着他的戏曲法则,意义也是这样。所以批评家的职务,并不是去考査莎士比亚到底是遵守着法则不是?不过是想从莎士比亚戏曲中,发见他的法则罢了。第三判断的批评有个固定的标准,用了这标准来审判作品的价值。这种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差不多没有两个批评家所定的标准是相同的。而且这些标准,都不过是假定的。归纳的批评家,却不承认这种标准,而且委实不信这种固定的标准是可能的。他相信文学和自然现象一般,乃是进化的产物。文学的历史,是不绝进化的,所以用了一种假定的标准,去束缚不绝进化的文学;是万万做不到的。这样看来:文学批评,完全是一种研究态度;不应该涉及作品价值的问题;不应该涉及我们个人的感觉。泰奴曾说:“文学批评家,乃是个植物学家,不过一个拿文学做主题;一个是拿植物做主题罢了。”知道了这个,便明白归纳批评的大意了。归纳的批评法,仔细分别起来;依着归纳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作二派:第一派的代表,要算是莫而顿,——上文已经介绍过好几次。他的批评法主张,把作品公平研究,不判定作品的价值。但是他的研究范围,只以作品的本身为限;只把作品的顺序整理一下,作品的内容记述出来,就算完事。他最有名的批评著作戏曲家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as a Dramatic Artist)便是这样的。第二派的归纳法,比莫尔顿更进一步!不单是研究作品的本身,更研究作者的时代和环境。这一派的代表批评家,要算法国的圣皮伟(Sainte Beuve)和泰奴。泰奴说:“人种,环境,时代是构成艺术的三要素。”所以研究一种作品,很注重作者的人物,环境,时代,明白了这三件事情,对于作品的内容,才能充分了解。他的批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一部《英国文学史》(Histoire dela literature Anglaise)。他的批评方法采用纯粹的科学归纳法;所以又称为“科学的批评”(Scientific criticism)。还有一件事该说说:现在有人把“Criticism”这个字译作“批评主义”;更说新文学应该注重自由的创作精神,所以不可把西洋的批评主义,认为天经地义。这话我不敢十分赞同。因为(Criticism)这字,照亚里士多德原定的意义,自然也可以说是指“批评的标准”,“批评的原则”。但是近代的(Criticism)却不一定是有固定的“标准”或“主义”的。近代文学中最流行的,已不是那有固定“主义”的因袭批评;乃是没有“主义”的归纳批评。这是应该注意的呵。

(五)判断的批评法但是归纳的批评法,虽然占着重要的地位,也不过批评法式的一种;单用了这一种法式,究竟不能使我们心满意足。此外判断的方法,还是省不了的。文学究竟和自然科学不同。文学涉及个性和情绪等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却没有这些研究植物学或地质学的人,他的职务,只在于说明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怎么会变到这样?余外的事情,便一概不管了。文学却不然;除掉说明“什么”和“怎么”之外,更要研究艺术的和思想的价值。所以近代的批评家,虽然也有许多主张绝对的废去判断的方法,但是大多数的意见,却仍旧承认判断批评的重要。譬如像莫尔顿批评莎士比亚的戏曲所用的,虽然全是归纳的方法;但是他所以要把莎士比亚的艺术详细说明,仍旧是因为莎士比亚具有伟大的艺术价值;所以至少在出发时候,他无论如何,是要用着判断方法的。

在文学上判断,乃是一种普遍的倾向。小学生对于教科书里的文字,也晓得评论好歹。小孩们口里所讲的故事,那一桩有趣?那一节没趣?他们自己也都有定评。我们遇见朋友手里拿着一部新书,总得问一声“这部书好不好?”所以判断的批评,乃是我们研究文学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的要求。到了近代,作品的价值问题,更加困难复杂了。从前认为天经地义的文学法则,现在应该重新批判,重新评价了。因此判断的方法,更有重要的价值。判断果然难得成功,而且批评家要寻出一致的判断标准,是办不到的。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这样,便因噎废食。归纳的方法,虽然很好;判断的方法,可是仍旧不能废除的。在判断的批评中,批评家是俨然一个裁判官。他宣告艺术上那个优,那个劣,那个好,那个不好,那个错误,那个不错误。他把各种艺术的价值相互比较,所以又称为价值的批评(Criticism of Values)。英国的判断批评家麦考赉(Lord Macaulay),把自己比为无冠的帝王;把他的著作室比为帝王的宝座;他手定的文学原则,便是法律;古今文学作家,便都是臣属,照品级排列着,受他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方法,到了最近代,已不大流行。近代的批评家,已不是帝王;不能拿自己的命令,当作法律了。近代的判断批评,受两个条件的限制;要是超过了这限制,便不免于错误。那两个条件是:(1)除非经过了归纳的批评,不能便下判断。这个道理,明白得很。因为作品的内容,未曾完全说明;单拿固定的标准,来下判断,是免不了错误的。旧式因袭批评的最大缺点,也在乎此。所以批评文学作品,应该拿归纳方法,当作第一步;拿判断方法当作第二步。(2)判断批评,最重的是批评家的个性。判断批评中所表现的,不是文学作品;倒是批评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譬如批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著作的,有福禄特尔,约翰孙(Johnson),波魄(Pope),爱迭生这几个人。福禄特尔所下的判断,和约翰孙不同;约翰孙所下的判断,和波魄不同;波魄所下的判断,又和爱迭生不同;但是莎士比亚总是一个莎士比亚,弥尔顿也不会有两个弥尔顿,所不同的,不过是他们四个人的思想艺术罢了。所以他们四个人的批评当中所表现的,与其说是莎士比亚,弥尔顿的思想艺术;不如说是他们四个人的思想艺术。所以文学的判断,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想拿了一个人的判断,概括一切的判断;无论如何,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