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必读(全集)
2601700000082

第82章 刘叔雅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1)

从前我们中国人,看见西洋人驾了轮船,开起大炮打来,我们共鼓货狄刳木为的舟,倕作的弓,浮游作的矢,是万万敌他不过!又看见铜壶不如钟表,火柴胜似钻燧,于是不能不承认西洋人有“术”。然而这“术”字里面,还含得有“邪术”“魔术”的意味。后来渐渐晓得轮船,钟表的机括,也不过是铜铁打造;弹药,火柴的原料,也不过是硫黄硝磷等制成,就不能不承认西洋人有“艺术”,不能不承认他的“艺术”比我们高强了!但是却还不晓得西洋人也有“学”,更不晓得他们的“学”比我们的精深!

后来渐渐也有人晓得轮船,火炮,钟表,火柴,都不是一个巧工能凭空创出来的,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的产物。于是也就渐渐有人肯去研究那“声光化电之学”,虽是为了种种原因,没有人真能深造,却也略略尝着了近世自然科学的滋味。这时候的人士,都以为西洋人的学,只有“声光化电之学”;至于那“修齐治平之道”,“身心性命之学”,究非西洋人所能有的。若是有人向他们说:“西洋人除了这些自然科学,还有那极精深的文化科学。”恐怕未必有人肯信哩!所以:“中国为体,西洋为用”,这句话在几十年前,差不多是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当时的所谓“学士大夫”,一面要读那些什么《洋务汇编》,《西学大全》之类,一面还要读《十三经注疏》,《性理大全》,用后者去做“体”,用前者去做“用”,若是二者都能熟读,就是一位体用兼全的鸿儒了!近二十年来,一般人也渐渐晓得有哲学,有法学,有政治学,有伦理学,甚至于也有考据,也有词章。此外还有那新生的进步很快,功用极大的社会学,并且也晓得我们中国古时已有的那些学问,在今日这样时势,要专靠他去“修齐治平”,有些靠不住了!所以也很有一班人去研究西洋的文化科学,也很有人能研究到精深的地步,思想界也受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变化。社会上,政治上,也竟然有些变动了。要论自来文明的传播,精神的方面,本比物质的方面迟缓些,难些。现在文化科学既已输送进来,消化营养,虽然都还是未知之数,总算在张开口吃了。这本是很可乐观的现象!

然而近来却有一个现象。就是常有人要做那“中西学术沟通”的工夫开动口提起笔,总是说西洋学问什么原理原则,是中国古时已经有的;那位圣贤,那位学者早经说过的;西洋的那一科学问,中国古时已经很发达的;西洋学者的那一句话,就是中国古书上的那一句话,说到归结,总是中国的古的好,西洋的新的没有希罕。要说这种沟通之心理的起源,实在是对于本国固有的旧学,迷信过深,想利用自己浅尝来的西洋科学上的一些知识,来反证中国学问的精微奇妙。由这强烈过度的感情,就生出那“对于中学价值之误算”。这还是那很有诚意的沟通!至于那无诚意的沟通,老实说一句:就是有心要罗列许多书名,人名,学名来自炫其“学贯中西”罢了!那无诚意的,且不去说他。就是这种有诚意的沟通,其结果于治中学的,治西学的都有恶影响,于他本身的学业,不消说也有不利了!

我在上一段,轻轻的说了一句“对于中学价值之误算”,语意恐怕不大明了。这句是本篇的主旨,不能不说得详细些。说明白了,自然也就推出个结论了。

世界上的“文明系”细说起来为数不少,然而主要的却只有三国:就是欧洲的希腊系,亚洲的中国系,印度系。希腊是西洋的源泉。西洋人的思想,大都是以希腊思想为基础的。从一面看来,现代哲学上许多大问题,都是希腊人提出的,并且当日研究过一番,下过解决的。现代又重新加以现代式的研究,下个现代式的解决罢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希腊的学术,却自是希腊的学术;近代的学术,却自是近代的学术,各有独立的精神,特殊的色彩。印度民族还住在中央亚细亚的时候,已经颇有文化了。后来渐渐南下,一支到了波斯,一支到了印度。波斯这一支的文明,直接与了基督教许多影响,间接使欧洲中古和近世初期的文化,生了许多的变化。印度这一支,因为地土的关系,文化思想发达的极高极快,成了婆罗门教和佛教,使中国日本的思想文化起了重大的变更。中国系的文明,中国人大致晓得,无待我细说的了。不过有几句话,我却要郑重声明,就是中国这民族,纵然是如何优秀,究竟也是一般的人类,其文明的发达,也要和其他民族循同一的程序,守同一的法则,备同样的条件。换言之,就是也要循序渐进,也有盘旋曲折,也要文化到了某点,社会状态到了某样,才得有某种学说发生。譬如几个学生,内中这一个,无论他是怎样的“天纵之圣”,他的学问,也要循序渐进。纵是比别人进步得快些,也决不能未学算术,就能懂微分积分;未学过无机化学,就能晓得生物化学,天体化学,这是个普遍的定理。中国的古人,也不得而独外的。综观各系文明的发达,时间上虽难免有些参差,那路径却都是一致的。地理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条件齐备了;那自从原人时代积累来的文化,必然要大起发酵作用,发起一种光辉灿烂的文明。那希腊的文明,印度的古文明,中国晚周的文明,就是在这种条件法则之下,产生出来的。后来不久因为民族精神上的惰性,加之条件的欠缺,就一定要衰歇了;久后新得了有利的条件,民族精神复原,就一定又要重兴,比从先更有光彩。要是没有再备具条件的机会,也就会一蹶不振,像那埃及巴比伦,就是证例!

要以公平的眼光,观察这三大文明系,可以发见这三系古代文明,有许多处是一致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太古的民族,都是很新鲜,很活泼的,其头脑里前人的传说印得不多,纵然有些,也没得多大的威权,思想很能自由,而生活状态相差得又不远,所以各民族之看自然,看人生,眼光都大略相同。纵然因为地理上的关系,某民族对于某种现象特别注意,下特殊的解释,然而这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并非根本上的不同。所以两个古文明,有些一致的地方,这也是件当然的事,毫无什么奇怪。别人家同我一致,我同别人家一致,也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地方!我的朋友胡适之著了一部《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书我尤喜欢的,就是他这番的第一篇里几句话。他道:“我所用的比较参证的材料,便是西洋的哲学。但是我虽用西洋哲学作参考资料,并不以为中国古代也有某学说,便可以自夸自喜!做历史的人,千万不可存一毫主观的成见,须知东西的学术思想的互相证印,互相发明,至多不过可以见得人类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着大同小异的境地时势,便会产出大同小异的思想学派。东家所有,西家所无,只因为时势境地不同,西家未必不如东家,东家也不配夸炫于西家,何况东西所同有,谁也不配夸张自豪!”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识见!我看他有这样的学问见识,就劝他再用几年的心力,做一部需要最切的,西洋学者都还想不到做不出的比较哲学史,把世界各系的古文明,做个大大的比较研究。我以为除了这种比较研究之外,再没有什么中西学术的沟通了。

把中国固有思想学派,和其他的文明系做一个比较,说一句公平的话,纵不敢自夸是比人高些,却也不能说一定就比人低些。历史上的价值,是很重的,然而其价值却也只限于历史上的。因为中国的思想学派,自从嵌入铁铸的模子以来,虽然不能说是绝无变迁,绝未进化,毕竟未曾有过根本的改革,产生过新文明来。中国近代的学派思想,和古代的学派思想,虽然不一样,然而毕竟是经过几番变迁的旧思想,旧学术,决不能算脱过胎,换过骨的新思想,新学术。我固然不敢妄自菲薄,说他毫无价值,却也不敢过分恭维,说他在历史上的价值以外,还有和近世学术同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