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打棒球·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615100000002

第2章 棒球(1)

棒球运动概述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

棒球的起源

美国有关专家多年考据后,对棒球运动的确切来源做出了推断: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

据史料记载:板球早在14、15世纪就在英国盛行,并随着英国人开拓美洲大陆而传到美国东北部各地。所谓板球,有的叫圈球,有的叫垒球。到18、19世纪时,这种球类活动在美国已相当普及。在此基础上,到1839年,美国人窦布戴伊组织了第一场与现代棒球运动十分相仿的棒球比赛。比赛在波士顿队和纽约队之间进行。

184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乔伊·卡特赖德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规定的场地图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这一名称。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仍继续使用,棒球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

1839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镇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赛”。此后,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塔夫脱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

1873年棒球由美国传入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现在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

1937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多个增至目前的113个。

1978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棒球联合会于1994年将总部设在瑞士洛桑。中国棒球协会于1981年3月加入国际棒球联合会,1985年加入亚洲棒球联合会。

棒球比赛中进行防守的任一队员都叫守场员。在内场各位置进行防守的队员叫内场手。在外场进行防守的队员叫外场手。向击球员投球的守队队员叫投手。在击球员区内击球的攻队队员叫击球员。击球后向一垒跑进的攻队队员叫击跑员。安全到达一垒后继续进行进垒、偷垒、得分等进攻行为的攻队队员叫跑垒员。

棒球比赛中的杀法很多。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封杀”。守场员用手或手套牢固地将球握住,同时以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触垒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触跑垒员的防守行为,叫“触杀”。守场员使攻队两名队员连续出局的防守行为叫“双杀”,双杀又分为双封杀和封触双杀两种。守场队员在处理界内地滚球时,不传杀击跑员,而是传杀前位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选杀。击球员击出的球被守场员在落地之前凌空接住,即为接杀。守场员对跑垒在两个垒之间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夹杀。投手通过投球使击球员三击不中而出局的防守行为叫投杀,对于攻方来讲,也叫吃“老K”或三振出局。

棒球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为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时(1877~1881)组织“中华棒球队”,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1895年在北京汇文书院成立棒球队。1907年,北京汇文书院对通州协和书院进行比赛。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棒球比赛。1913年开始由中,日,菲3国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历届都有棒球比赛,中国曾多次派代表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全国运动会也有棒球比赛,参加者多为学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陕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曾开展棒球运动。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中有棒球比赛的项目。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23个省,市队参加,北京队获得冠军。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棒球比赛分别在旅大和北京举行预赛和决赛,第一名为天津队。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有14个省,市队参加棒球比赛,冠军为北京队。1975年9月日本爱知大学棒球队来中国访问比赛,中国开始了棒球的国际交往。1976年8月,日本法政大学棒球队来访。1979年中国棒垒球协会成立,各省,市也陆续成立分会。1980年1月美国业余棒球协会派全美奥运会棒球代表队总教练B阿斯博士来中国讲学。

棒球常用术语

触击球

有意等球碰棒或用棒轻触来球,使球缓慢地滚入内场的击球叫“触击球”。

抢分触击

在二出局前,三垒有跑垒员抢进本垒得分的进攻战术叫“抢分触击”。

牺牲打

击球员牺牲自己安全上垒的权利而使跑垒员进垒得分的击球叫“牺牲打”。“牺牲打”根据击球方法不同又分为“腾空球牺牲打”和“触击球牺牲打”。

内场腾空球

二出局前,一、二垒或一、二、三垒都有跑垒员时,击球员合法击出的落在内场或内场附近,而守场员9包括外场手)又能轻易接住的界内腾空球(平直球和用触击法击出的腾空球除外)叫“内场腾空球”,判击球员出局,继续比赛。

安打

凡守场员并无失误而安全上垒的击球叫“安打”。“安打”按安全到垒的多少分“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本垒安打”(简称“一垒打”、“二垒打”、“三垒打”、“本垒打”)。

四球上垒

击球员击球时得了四“球”而安全进到一垒的判定叫“四球上垒”。

滑垒

跑垒员身体贴地滑动的占垒动作叫“滑垒”。

滑出垒位

攻队队员除从本垒进入一垒外,凡因滑垒过头而离开垒位的行为叫“滑出垒位”。

再踏垒

跑垒员按规定合法返回并踏触原占垒位的行为叫“再踏垒”。

离垒过早

跑垒员在守场员接触腾空球前离垒的跑垒行为,叫“离垒过早”。

被迫进垒

跑垒员由于击跑员上垒被迫放弃原占垒位而向下一垒位前进的跑垒行为叫“被迫进垒”。

偷垒

跑垒员在投入起动投球时迅速抢进下一垒位并获得成功的跑垒行为叫“偷垒”。

捷杀

守场员把击球员击出的腾空球或平直球在落地前合法接住,或接本队守场员的传球而使击跑员或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接杀”。

接住

守场员没有用帽子、护具或运动服装的任一部分来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为叫“接住”。

投杀

击球员被判三“击”而取消其继续击球的权利的投球行为叫“投杀”。

触杀

守场员用手套或手牢固地将球握住,同时以所持的球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触跑垒员的身体使其出局的防守行为叫“触杀”。

传杀

守场员传球以协助本队其他守场员完成接杀击跑员或跑垒员的任务的防守行为叫“传杀”,也叫“助杀”。

传球

守场员用手或手臂把球送到既定目标的防守行为叫“传球”。“传球”与投手向击球员的“投球”应予区别。

平局比赛

裁判员宣布两队得分相等的有效比赛叫“平局比赛”。

暂停

裁判员按规定暂时中断比赛时所宣布的口令。此时场上成死球局面。

碰触

触及场上队员或裁判员身体、衣服或其用具的任一部分叫“碰触”。

三杀

守队队员防守无失误而将攻队三名队员连续传杀出局的防守行为叫“三杀”。

暴投

偏离本垒板致接手无法经过正常努力接住的投球叫“暴投”。

0

0

正面投球

投手以身体正面对着击球员投球的姿势叫“正面投球”。它是两种合法投球姿势的一种。

阻挡

守场员没有持球,也不是在接球而阻挡跑垒员进行垒的行为叫“阻挡”。

活球

继续比赛,攻守有效的击球、传球、接球或投球叫“活球”。

死球

暂停比赛的击球、传球、接球或投球叫“死球”。这种暂停比赛的局面叫“死球局面”。

暂停

裁判员为暂时中断比赛所宣布的口令。此时场上成死球局面。

申诉

守队队员对攻队队员的犯规行为要求裁判员判以出局的行为叫“申诉”。

投球

投手投给击球员的球叫“投球”。

正面投球

投手以身体正面对着击球员进行投球的姿势叫“正面投球”。

侧面投球

投手用身体一侧对着击球员进行投球的姿势叫“侧面投球”。

投手的轴心脚

投手踏触投手板投球时作轴的脚叫“投手的轴心脚”。

投手的自由脚

投手投球时不作轴而做伸踏的脚叫“投手的自由脚”。“自由脚”也叫“伸踏脚”。

不合法投球

违反规则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下列投球均判“不合法投球”

外场

内场以外的界内地区,即内场以外至连接两条边线末端的弧线所形成的扇形地区为外场。

边线

本垒至一垒及其延长线和本垒至三垒及其延长线叫边线。

垒线

连接垒间的线叫垒线。

垒位

跑垒员为得分而必须按顺序踏触内场四角的四个位置叫“垒位”。

投手区

直径为549米,高出地面025米,四周成斜坡,供投手投球的土墩为投手区。土墩正中稍后为一平台,中置投手板。

击球员区

击球员击球时端立的区域叫“击球员区”。

接手区

接手准备接投手投球时必须站立的区域叫“接手区”。

队员席

为场上队员和不上场的替补队员及其他穿着运动服装的本队成员准备的座位叫“队员席”。

野传球线

画在边线以外1829米,至少与边线的本垒至一垒、本垒至三垒部分平行,用以区别比赛有效地区与无效地区的线叫“野传球线”。

守队、守队队员

在场上进行防守活动的队员“守队”;进行防守活动的任一队员叫“攻队队员”。

主队或先守队

某队在本队球场或本地球场进行地,该队即为“主队”。按惯例先守,又叫“先守队”。

守场员

进行防守的任一队员都叫“守场员”。

棒球比赛规则

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两队轮流攻守。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依次踏过1,2,3垒并安全回到本垒者得一分。守队截接攻队击出之球后可以持续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以“封杀”跑垒员。攻队3人被“杀”出局时,双方即互换攻守。两队各攻守一次为一局,正式比赛为9局,以得分多者获胜。守队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规定名称如下:投手,接手,1垒手,2垒手,3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攻队入场击球的队员叫击球员。合法击出界内球时,该击球员应即跑垒,称为击跑员。击跑员安全进入1垒后,即称为跑垒员。

正式比赛需4名裁判员,1人为主裁判(又成为司球裁判),其余3人为司垒裁判。主裁判位于本垒及接手身后,主要职责为宣判投手的“好”或“坏”球;宣布击球员的“击”和“球”数;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内球”,“界外”;或“擦球棒”;处理,宣判双方违反规则的行动;宣布比赛结果。司垒裁判负责1,2,3垒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垒员是安全还是出局;是否有阻挡,妨碍对方或其他犯规行为;处理踏漏垒及其他问题,并协助主裁判执行规则,使比赛顺利进行。此外,还有2~3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技术统计。也有的正式比赛再增加2名外场司线裁判员,其职责为判定落在外场远处的球是界内还是界外球,外场手是否合法接杀,是否击出本垒打等。

棒球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是一个直角扇形区域,直角两边是区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边线。两边线以内为界内地区;两边线以外为界外地区。界内和界外地区都是比赛有效地区。界内地区又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呈正方形,四角各设一个垒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尖角上的垒位是本垒,并依反时针方向分别为一垒、二垒和三垒。内场以外的地区为外场。比赛场地必须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场地大小

内场每边垒间距离为2743米。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和本垒尖角的距离为1844米。本垒后面和两边线以外不少于1829米的范围内为界外的有效比赛地区。两边线至少长7620米。两边线顶端连结线的任何一点距本垒尖角的距离都不应少于7620米。

本垒尖角后1829米处应设置后挡网。网高4米以上,长20米以上。场地周围设置围网,高度1米以上为宜。

场地布置

场地应布置接手区、击球员区、跑垒指导员区、跑垒限制线、击球员准备区、野传球线、本垒打线和草地线。

接手区

自本垒尖角后244米处画一条横线,线长110米,线的两端距本垒中心线各055米。然后再从两端向本垒方向各画一与本垒中心线平行的线,与击球员区界线连接,这个区域叫接手区。

击球员区

在本垒的左右两侧,各画一个长方形的击球员区。该区长182米,宽122米。两区相邻近的内侧界线各距本垒板边沿为015米,以本垒横中心线为准,击球员区前后部分各长091米。

注:击球员区(包括标出该区的白线)为界外地区,但击出的球如停止在击球员区和边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时应判为界内球。

跑垒指导员区

在一、二垒及二、三垒垒线与边线相交的点以外457米处向本垒方向各画一条与边线平行长610米的线,再在线的两端向场外各画一条长3米的垂直线,这三条线以内的区域为跑垒指导员区。在一垒一侧为一垒跑垒指导员区,在三垒一侧为三垒跑垒指导员区。

跑垒限制线

由本垒和一垒的中点和沿边线至一垒后091米处各向场外画一条长091米的垂直线,并将两垂直线的终点连接在一起,就是跑垒限制线。这条线和边线所构成的长条区域就是跑垒限制道。

击球员准备区

在本垒尖角396米处向本垒纵向中心线两侧各量1128米,并以该处为圆心各画一直径为152米的圆圈,此圈就是击球员准备区。

野传球线

距两条边线外至少1829米处,各画一条与边线平行的线,该线一端与后挡网相连,另一端与本垒打线和边线末端相交的延长线相连,此线是野传球线,用以区分界外比赛有效地区和无效地区。

本垒打线

以二垒垒位为中心为圆心,以圆心到边线顶点的距离为半径,画一弧线与两侧边线末端相交,此弧线即为本垒打线,作为判断本垒打的标志。或直接打出界内围墙也是本垒打。

草地线

在草皮场地上,从投手板前沿中心为圆心,2893米为半径,在界内连接两边线所划弧线,即为草地线。此线以外的外场地区为草地,以内为土地。

棒球的设备与服装

棒球是圆形软木、橡胶或类似物质作球心,绕以麻线,再以两块白色马皮或牛皮包紧平线密缝而成。球面应平滑。重量为1417克至1488克。圆周围229厘米至235厘米。

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