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打棒球·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615100000003

第3章 棒球(2)

呈圆柱形。棒面必须平滑无截面接头。金属棒的两端必须密封,握棒部分的棒帽末端可以制成直径为24~5厘米,棒长不得超过107米,最粗处直径不得超过7厘米。为便于握棒,从握棒的一端起至457厘米的长度内,可用布条、胶布带或橡胶包缠。

服装

比赛时,同队队员应穿着式样和颜色整齐一致的比赛服装(包括内衫和外露部分)。服装上不得有闪光的钮扣或附饰物,服装上衣背面应有不小于152厘米的明显的号码。

接手手套

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过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过15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虎口处可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

一垒手手套

一垒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掌面上部宽不得超过203厘米;虎口上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89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27厘米。

分指手套

连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垒手使用。但任何队员都可使用分指手套。

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条、缝线和指蹼都必须是同一种颜色,而且不得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与手套颜色不一样的附饰物。

护具

接手必须戴护帽、护面、护胸和护腿。击球员和跑垒员都要戴带有护耳的护帽。

棒球的界内球

合法击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均为“界内球”

1停止在本垒至一垒或本垒至三垒之间界内地区时;

2击球在界内地区触地后越过一、三垒垒位后从垒位后面的界内地区滚出外场时;

3触及一垒、二垒或三垒垒包时;

4先落在一、二垒及二、三垒的垒线上或该线外的界内地区时;

5在界内触及裁判员、比赛队队员身体时;

6从界内地区上空直接越出本垒打线时。

注:(1)在边线上包括边线标杆接球时,应按守场员手套触球时与地面的垂直线判定。在边线内(包括在边线上)为界内球。不应以守场员触球时是站在界内或界外地区来判定。

(2)腾空球落在内场后,如在一、三垒前没有触及任一比赛队队员或裁判员而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外球”。如停留在界外地区或界外地区被队员触及时亦判“界外球”。但是腾空球落在一、三垒上或落在一、三垒后面的外场界内地区然后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内球”。

(3)击球员区在界内地区的小三角为界内地区,如果击出的球停止在小三角内为界内球。击球员在所站立的击球员区内无意触及该球为界外球,如有意碰触判击球员出局。如果击球员碰触了另一个击球员区小三角内的球,不管有意无意均判击球员出局。

棒球的封杀

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封杀”。这种攻守局面叫“封杀局面”。

注:比赛中的封杀局面常会改变。记住这点就不会在处理封杀局面时导致混乱。例如:

1一垒有跑垒员,一人出局,击球员击出一迅猛的地滚球到一垒手。一垒手接住后立即触一垒使击跑员出局。这时封杀局面就不再存在。守场员对进入二垒的跑垒员必须触杀。如果当时二垒或三垒有跑垒员而任一跑垒员在进入二垒的跑垒员被触杀出局以前已进入本垒得分,则得分有效。如果一垒手接球后不是先踏一垒而是传球到二垒,则是两个封杀,二垒或三垒跑垒员的得分就无效。

2一人出局,一、三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腾空球被接住,成二人出局,三垒跑垒员在接杀后离垒跑进本垒得分。但一垒跑垒员离垒过早,球先传到一垒被申诉判三人出局。这时如果裁判员判定三垒跑垒员进入本垒在先,传杀申诉在后,则得分有效。

内场腾空球

在两人出局前,一、二垒或一、二、三垒都有跑垒员时,击球员合法击出落在内场或内场附近并为守场员(包括外场手)轻易接住的界内腾空球(平直球和用触及法击出的腾空球除外)叫“内场腾空球”。这时判击球员出局,继续比赛。

在上述局面下,如果击出的球明显是“内场腾空球”,裁判员为了保护跑垒员应立即宣布:“内场腾空球,击球员出局!”如果击出的球接近边线,一时难以决定是界内球或界外球时,裁判员应立即宣布:“如果是界内,内场腾空球!”或者只宣布“内场腾空球”同时将右臂向前上方伸出,做出延期宣判的手势,直至肯定是界内球时再宣布:“击球员出局”!“内场腾空球”是继续比赛局面,跑垒员可以冒被杀出局的危险进垒,或者球被接住后返垒再进垒,如同对待一般的腾空球一样。如果击成界外球、则改按界外球处理。

同样两人出局前,一、二垒或一、二、三垒有跑垒员时,击出腾空球并未碰触守场员,落地后在一、三垒前弹出界外则应判“界外球”;如落在边线外又在一、三垒前弹入界内应判“内场腾空球,击球员出局”。

内场腾空球应注意如下事项:

1裁判员在运用本规则时要掌握守场员能否通过正常的努力把击出的腾空球接住。裁判员不能根据击出的腾空球落在内场就判“内场腾空球”,落在内场附近的外场或草地线附近就不判“内场腾空球”。裁判员还要注意掌握的是:即使是外场手接球,只要击出的是内场及其附近的腾空球。而且外场手如同内场手那样容易把球接住时,就要判“内场腾空球”。

2“内场腾空球”是裁判员的判断,不能申诉。

3如果裁判员已宣判“内场腾空球”,即使守场员故意失接企图造成双杀,仍作为“内场腾空球”处理,继续比赛。

4“内场腾空球”经裁判员宣判后生效。裁判员作“内场腾空球”的判断要迅速果断。

棒球的妨碍行为

凡影响比赛队员进行正常攻守活动的行为叫“妨碍行为”。

1攻队妨碍行为是指攻队队员对正在防守的守场员进行妨碍或干扰。如果裁判员宣布击球员、击跑员或跑垒员因妨碍行为而出局,则所有跑垒员都得回到裁判员认为在妨碍行为发生时他们合法占有的最后垒位,除非另有规定。

注:发生妨碍行为时如击跑员没有达到一垒,则所有跑垒员都要回到投手投球时原占垒位。但已判出局的跑垒员除外。

2守队妨碍行为是指守场员妨碍或干扰击球员击球。

3裁判员妨碍行为是指:(1)阻碍或影响接手传杀偷垒的跑垒员;(2)击出的界内球在穿过守场员前(投手除外)在界内碰触裁判员。

4观众妨碍行为是指在继续比赛时,观众走出看台或进入比赛场地而触及正在进行攻守的传球、击球或投球。

注:一旦发生妨碍行为并成立时即成死球局面。

棒球的界外球

合法击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为“界外球”。

1停止在本垒到一垒或本垒到三垒之间的界外地区时;

2地滚球在经过一、三垒垒位时,从垒位外侧界外地区滚入外场或继续滚出界外地区时;

3腾空球在第一个落点在一、三垒垒位后界外地区时;

4在界外触及裁判员、比赛队队员的身体或其他障碍物时;

界外球注意事项如下:

(1)击出的球在没有触及守场员前击中投手板然后反弹到本垒到一垒或到三垒之间反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外球”。

(2)击球员击出球之后在尚未离开击球员区时,再次被击出的球无意碰触身体或球棒时为“界外球”。

击球和跑垒的规定

进攻队必须按照比赛前交给裁判员的上场队员名单上的“击球次序”依次入场击球。击球时,不得踏出击球区;击出腾空球被守队合法接住时,击球员出局。击球员可以用挥击和触击的方法击球。

击出界内球后,击球员即应跑垒;投手累计投3个“好球”(在本垒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击球员肩部上沿与裤腰上沿的中间平行线以下,一般是胸前的位置;低限在双膝髌骨下沿以上之间的立体空间区域叫“好球区”。投手合法投出的球在落地之前通过好球区即判为“好球”),击球员三击不中判出局。如投4个“坏球”或投球击中击球员时,击球员安全进一垒。

击球员击球落入界内时,应向一垒跑进。到达一垒时未被防守队员封杀或触杀,为安全到垒。必须按一、二、三及本垒顺序跑垒,不得反向跑垒,不得有意妨碍守队接球,否则判出局。跑垒员可以偷垒,跑进时可以冲跑或滑垒,但必须沿跑垒线范围内跑进。

击球员击出腾空球时,跑垒员应触踏垒包,待球接触守队队员后方可离垒。合法进垒并触踏一、二、三垒到达本垒时,得1分。击出合法腾空球,在球落地前直接超出外场规定界线时(正规场地没有围墙),为“本垒打”,击球员安全得1分。但击球员仍须按规定路线踏触3个垒再回到本垒,才算合法得分。

棒球观赛礼仪

观众在看比赛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这样才能看出趣味和精彩之处。

与其余激烈的球类比赛一样,看棒球比赛时观众可能相当狂热,但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热情控制在理智的范畴之内。

观众可以组织拉拉队为自己喜爱的球队鼓劲加油,但是要控制好节奏感,最好不要一味狂呼乱喊。投球和击球的时刻最好不要发出声响,球击出之后,就可以尽情喝彩。

观赛时禁止吸烟。

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棒球运动技术

棒球的接球技术

接球和传球是防守技术的统一体,两者不能分开。没有传球,就谈不上接球;没有接球,也谈不上传球,接球是为了传球;有传球,必有接球者。因此,接球是防守队员处理击出和传出的球、阻止击跑员或跑垒员上垒、进垒或进分,以及进行局部或全场战术配合必不可少的技术。

接球的手法

(以左手接球为例)

1五指朝上:适合腰部以上的来球。

2五指朝下:适合腰部以下的来球。

3五指朝左:五指约与地面平行,适合单手接左侧较远的来球,用正手接。

4五指朝右:五指约与地面平行,适合单手接右侧较远的来球,用反手接。

5五指朝前:适用前伸接球。

6五指朝后:适用于接过头球或背后球。

接球前的准备姿势

1先选好自己的防守位置。

2两眼注视投手,投手踏板暗号时,两腿半蹲,两膝略内扣,两脚左右开立,两手撑膝盖。

3投手投球动作开始,两眼转移注视击球员(直到球中棒),重心进一步下降。身体前倾,臀部略提起,脚跟离地,下肢保持一定紧张状态,如同受压的弹簧,一触即发;两手自然下垂。

4投手投球出手,内场手可向前走1、2步碎步这有利于接各种来球和启动。

5外场手两手撑触膝盖即可,不一定要两手下垂。

接球的基本技术

接球的技术由接球的准备滋事、接球点、接球的手法、接球的步法四部分组成。根据来球方向、球路、接球基本技术包括接高空球、接地滚球、接平直球。(以左手接球为例)

1接高飞球。

(1)接球点:弧度大的来球,接球点在左额前方(约20厘米左右);弧度小的来球,在胸放接(约30厘米左右),若正对太阳时,注意双手遮住阳光,同时眼睛观察球路和落点。外场手可戴专门的太阳镜。

(2)手法:手套五指朝上,双手拇指相靠,右手注意护球。接球前瞬间两手要主动前伸迎球接;接球的同时右手要翻腕护球并缓冲和取球;左手要夹紧球。

(3)外场手步法:有三大类型。

①原地正面接高飞球时,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重心在两脚之间。若判断落点准确,可先后退几步,再向前做三步接传球步法,这有利身体的前移速度和惯性,提高传球距离。

②左侧接高飞球时,左脚先转动,这有利左转体快速侧身跑;最好调整左脚在前时接任球,这有利于步法简练和快速出手。

③球偏左不大时步法,

3~5步能接住球。

接球点在第3或第5步上。

若第5步接住球,第6步做后交叉(右转),然后再向前交叉步传球。

2外场手接地滚球的姿势。

(1)接球点:

接球位置是以自己的左右脚和接球点来设定三角形,左右脚的连结线为底线,就在三角形的顶点位置接球(最好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且接球点与眼睛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2)手法:

手套五指朝前,指类触地,两掌根相靠,右手张开注意护球。接球前的瞬间两手耍主动前伸接球(有利缓冲),接球同时右手要盖球、缓冲,取球。同时,两肘稍内收,不能外展。

(3)步法有二类:

①内场手接地滚球步法。

两脚跨在球前进方向两侧,比肩稍宽,先定轴心脚(右脚),后定伸踏脚,两嫁关节弯曲90度和稍外展,稍提臀,重心压在两前脚掌上。胸部靠近大腿。右脚向外,与来球方向约成45度。

②外场手接地球步法有四种:

a半蹲式:接慢速地滚球时采用,步法和内场手接球步法相同。

b站立式:接中速或慢速地波球并急需处理局面时采用。特点是两脚分开较大,可采取单或双手接球,接球后快速做三步接传球步法。

c跑式:这种步法较常用。适用于接快速或中速地滚球。特点是右腿下跪,右膝和右脚跟在一直线上,基本和肩同宽,接球点对着左脚,身体前倾。

(d)全蹲式:适用于接快速或中速地滚球。特点是两腿全蹲,大腿和小腿相靠,两膝关节外展;两脚跟离地并相靠,臀部贴近两脚跟,身体前倾,接球点在两脚正前方(20厘米左右)。

3接平直球

(1)接球点:一般在胸部、头部附近、腰部、大腿前方或身体的左右侧,因来球快,接球点是随意的。

(2)手法:平直球的球速较快,接球时,一般用单手接;球进手套的一瞬间,要有缓冲动作。接腰以上的平直球,手套五指朝上或稍偏右,两拇指相靠;接腰以下的平直球,手套五指朝下,两掌根相靠,右手注意护球;若来球刚好在腰部,则可降低重心,用手套五指朝上的方法接住球。

(3)步法:两脚移动迅速灵活,尽量使球在身体的正前方接住。来球稍偏左或右,左脚或右脚向来球方向跨一步;若来球偏左较大,则右脚作向左的前交叉步;左脚顺势跨一步接住球;若球偏右较大,用反手接球技术。

(4)接平直球注意的问题:

①因来球速度快,故反应要敏捷,勇敢不眨眼。

②注意缓冲。

③切忌手套指尖朗前,以免挫伤手指和打中身体。

④若来球特快,反应已来不及,可用手套背面挡球,待落地后再拾球传杀。

手套接球部位和正确使用

1接球部位应在虎口和掌心之间,是手套的最深处;

2用掌跟接,球易弹出;用虎口接,向后缓冲突然、不安全、皮条易打断、夹不紧,球易掉。

3手套掌心和手臂基本成直线;手套的正面和来球应垂直。无论来球方向如何,均用手套的掌心对着球。

4接球时,务必做到球在手套之上,否则易掉球。

5接球好的人有响声,主要是缓冲好和空气压力起作用;

6戴手套不宜过深或太浅。过深则不灵活,太浅则易被球打掉。

7戴手套时可将食指放在手套背后。接手和游击手用此方法较常见,主要是接球多,食指放在手套背后,以防伤痛。

8尽量用双手接球

如何扑垒

扑垒基本上是先垫步一步,然后整个人就往前扑(头在前面),接着在着地时,以胸部及腹部平均的在地面滑动,然后双手延伸去触摸垒包。所以最理想的垫步应该是在你的身长加上手的长度再多一点点的地方进行,扑下去之后刚好在摸盗垒包的时候停止,这样就不会因为撞击垒包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