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112

第112章 羌族的丧葬歌

人们常谈到“鬼”,大概就是所说的灵魂。在远古时代产生的灵魂观念和后来产生的迷信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给死亡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由此产生了许多慰问死者灵魂的风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丧葬仪礼。

由于羌族丧葬仪式多,丧歌也因之而丰富多彩,有亡者子女跪在门口迎接母舅的《迎舅歌》,有各地前来吊丧者唱诵的《吊亡人歌》、有母舅安慰亡者的《安慰词》、有亡者子女痛哭老人的《痛哭歌》、有支客缅怀亡者的《悼歌》,有亡者子女与亡人同吃告别酒饭时唱的《告别歌》、有亡者子女与亡人同吃永别酒饭时唱的《永别歌》、有在亡者灵床前跳忧事萨朗时唱的《哀事锅庄词》、有在丧葬仪式中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吟唱的《丧葬词》……这些歌集叙事抒情于一体,悲悲切切、感人甚深。现仅将《迎舅歌》、《吊亡人歌》、《丧葬歌》予以简介。

《迎舅歌》

羌族习惯于老人过世后的第二天即派人专程去大小母舅大小母舅:大母舅即爷爷的舅舅,小母舅即父亲的舅舅。家报丧,然后才向近亲晚辈送孝帕。当众母舅吊丧的人众浩浩荡荡开来时,支客司便组织众晚辈到大门口迎接。众沿门分跪两旁,孝子跪在最前面,并特派一人端一大木盘,内放酒肉,为众母舅洗尘。另一人则高举火把。这时,支客司用羌语领唱《迎舅歌》,众帮腔:

支客司:众母舅,请过来,

你们虽不是太阳,

但已把温暖传过来。

众母舅:我要来,我要来!

我们虽不是太阳,

但要把温暖送过来。

支客司:众母舅,请过来,

你们虽不是月亮,

但已把清光洒过来。

众母舅:我要来,我要来,

我虽不是月亮,

但要把清光带过来,

支客司:众母舅,请过来,

你们虽不是星星,

却像星星一样指路放光彩。

众母舅:我要来,我要来,

我们虽不是星星,

却像星星一样指路放光彩。

《迎舅歌》揭示出羌族社会控制上的特征。虽然羌族在社会结构上,主要以父系血缘为主,但在社会控制上,却主要依靠母系血缘,从母系血缘中引申出来的舅舅,在羌族社会有崇高的地位。羌族谚语说:“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舅。”又说:“亲不过小母舅,大不过大母舅。”就连羌族对生活中相克相生,同样用舅权加以解释:“狗怕石头,因为石头是狗的舅舅。蛇怕竹竿,因为竹竿是蛇的舅舅。”由此可见舅舅在羌族社会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在丧事活动中母舅的监督作用最为明显,如众母舅在孝子们跪迎庄严隆重的敬酒、鸣鞭炮、唱歌的欢迎仪式结束,待进入亡者家中在尊位上坐定后,接着又由孝子向众母舅禀报:他们如何深受亡者的恩泽,如何要永记亡者的大恩;亡者如何患病,病中儿女们如何精心护理,病危时又如何抢救,亡者过世后,子女和家人如何悲伤,如何安排后事,乃至亡者的装殓情况,均需一一讲说清楚。众母舅验尸,做出决裁,认定众儿孙尽了孝心,亡者确属无法挽救,并同意丧事安排之后,才能盖棺。《迎舅歌》把母舅比做太阳、月亮、星星,如此恭敬,如此赞颂,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羌族人民利用人的先天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规范和通过大、小母舅为代表的母系血缘亲戚构成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监控系统羌族母舅对外甥有监护作用,对外甥的婚姻大事有相当大的决定权,如外甥订婚、嫁娶,必须经过母舅同意;建屋造房由母舅钉梁,如母舅不上梁,外甥家则会感到是十分丢脸的事;办理丧事时,母舅的监督作用最为显著,要自始至终参与并监督丧礼的完成。

《吊亡人歌》

这首歌是亲友们前来悼念亡者时唱的歌,其内容往往因悼念者的班辈不同而有所变异,但其主要框架一般是不大变动的。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对死亡的态度和死亡礼仪。羌族谚语说:“人有生错的,没有死错的。”在羌族先民的观念中,死亡只是意味着人的灵魂离开现实世界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阴间去与先辈和早逝的家人、亲朋相聚,共同生活。如《吊亡人歌》:

您的灵魂如在灵堂,请听听我的悲伤;

您不幸离我们远去,将进杨家的坟场,

在见到杨家祖先时,请转告我的思念。

我奉上的酒肉供品,请您大大方方的领受,

并请将供品带到阴间和祖先分享。

您去到阴间,

要保佑晚辈后代,

享荣华富贵。

这些朴素的诗句,反映出羌族古代先民对自身的精神活动和肌体活动的关系,仍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这种认识无疑是造就灵魂观念的认识论根源之一,在他们的观念中,不仅是灵魂不死,并且还赋予灵魂一神秘超人的力量——保护子孙不受伤害。他们还认为灵魂有自己生活的世界。当然,这幻想是根据当时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虚构出来的。灵魂既然有超人的能力,于是又被当作依赖的对象,被拥上神坛加以供奉了。

《吊亡人歌》还说:

你是九十高寿仙逝,

虽然不愿离去,

但命中注定只能活到今天。

明亮的月亮,

初一十五有圆有缺;

温暖的太阳,

也有被天狗吃掉的时候;

能在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的东西,

该病的时候一样要病,

该死的时候一样要死。

这种“有生即有死”的观点,在羌族其他几首丧歌中也有反映,如:《丧葬词》说:

能飞上天的人,

能浮在水上的人,

能拿白石头黑石头做法术做法术:即巫术的人,

能把长刀拧成疙瘩的人,

能把火钳掰成九节的人,

到病的时候就得病,

到死的时候就得死。

这首长歌还用皇帝、大官、太阳、月亮、高岩、大树、豺狼、雄鹰、锄头、铁钯……人和物作比,以130余行的诗句,反复陈述了宇宙万物皆有死的道理。

歌中把万物皆有死,比人之有死,以慰亡者灵魂,可谓比之妙绝。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朴素的唯物思想与唯心主义宿命论并存。朴素的唯物思想,来自原始先民长期的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社会实践;唯心论的产生,则是因为人们囿于当时生产水平非常低下,无法正确认识世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