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117

第117章 佤族的剽牛祭

剽牛是佤族一项传统的宗教活动。

牛,是佤族的通天神物,是人类的祖先。据佤族神话传说:很古的时候,洪水滔天,地上仅存人类的首领达惹嘎木和一头母牛。孤独的达惹嘎木听从了天神的吩咐,和母牛成亲,结为一家。以后,母牛怀孕,重新繁衍人类。

在沧源崖画中,牛的形象较为常见。画面中的牛,有的正被围捕、猎杀,有的则是被绳以颈部被捕获或被牵赶驯伏状。崖画第一地点绘有许多牛围绕一戴牛角头饰,身披羽衣的人,周围一些人或狩猎、或歌舞、或并行、或叠立,装饰奇特,姿态各异,其表现内容应与对牛的崇拜或祭祀活动有关。崖画中牛角的图形也较多,可分为由人把持者和孤立存在者两种。前者当为信号联络用途的号角,后者当为祭祀之物。

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往往是古代人类生存所赖以的被采集和猎取之物。牛与猎牛习俗在崖画中的大量出现,已足以说明其祈求丰产的绘画目的,有的画面内容甚至可能是对当时生活中祈求丰产仪式的直接描摹。

在佤族另一则传说故事中,牛是神造就天地后最早造出的生物,又是人类作为肉食的第一种动物。天神曾对牛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你,给你角,让人把你剽在火塘外面,剽后要供你的头。”

佤族的剽牛习俗。很大程度上当源于对牛的猎取、驯化和崇拜。时至今日,在佤族的粮仓上,我们随处可见那用于木门门栓插座。制作粗放的木雕牛角,我们随处可见一家家门前壁后悬挂着一排排牛头骨胳,其意义无疑为祈求神灵降以食物丰产,同时又是人们表示富足,显示财富的象征。

在佤族村寨部落,每逢诸如猎头祭谷、拉木鼓、盖大房子、结盟议事、仇家或仇寨议和、寨子里比较有声望的人的去世等重大活动,都要举行剽牛祭祀,以示隆重。

剽牛的方式各有不同,这就要看所祭祀的事件的内容。

每当遇到灾荒收成欠佳的年间,佤族习惯于猎头驱邪,借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茂。猎头一般在播种前进行,多以武装出征的方式猎取人头。当巫师将猎到的人头送到人头桩上安放好后的这一天,整个部落必须剽牛庆贺以祭神灵。剽牛需要先选牛,由部落里的“窝朗(巫师)”主持。同时还必须杀鸡看卦。用于看卦的鸡必须是一只纯红毛的鸡,黑白色的不要,阉过和下蛋的鸡也一概不要。鸡杀了,鸡卦不好,则需重杀一只,直至合乎要求,呈吉卦为止。剽牛所选的牛均为棕红色并且体格健壮的小公牛,选定的牛无论是谁家的,无论要价多高都必须给予满足。一般来说,部落成员在自家经济状况较好的条件下,都很乐意献出家里的牛。作为主祭,提供剽杀用牛,被视为是人们求福免灾的义举和美德。并且主祭者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一家人在部落中的地位。剽杀后的牛头骨,作为主祭者荣誉的标榜和财富的象征,被悬挂于屋檐下或置放于显目之处。

剽牛开始时,由专人把牛拴到寨子中的一块空场中央的牛头桩上,旁边站立着两个身着血色衣裙的壮汉,一个手持梭镖,一个抄着长刀。场地四周,全部落男女老少筑着一道厚厚的人墙。剽牛开始,先由巫师吟念咒语,只见他嚅动嘴唇,念念有词,声音时儿高亢,时儿低沉,仿佛在用他的虔诚来祈祷神灵的庇护。待他念毕,两个汉子中的其中一个便走近场地中的牛,只见他猛举梭镖,用力向牛的臀部剽去;另一位则挥舞长刀,只见银光一闪,他手起刀落,胳脖粗的牛尾巴已被割了下来。刹那间,围观的男人们各持一把锋利的匕首,个个像脱缰之马,离弦之箭,潮水般冲向那条因伤痛而在死命乱踢乱挣的“疯”牛。顿时,长刀间的相互撞击声,姑娘的呐喊声、混战中人们被匕首割伤而发出的痛苦的吼叫声,牛发出的垂死哀鸣声以及木鼓急促的鼓点声汇集一起,奏出了一曲争夺牛肉的交响曲。不一会儿,一头活生生的牛就被“抢”得精光,场地上仅剩下一丝丝残存的牛肉渣和一摊摊殷红污秽的血水。这时的寨民一个个笑逐颜开,甚至于顾不上“抢”肉时留下的伤痛,连忙吆喝一家老小回家,吃上一餐美味可口的牛肉烂饭。

当夜幕低垂,饱餐了的部落成员都陆续汇集于剽牛场,篝火熊熊,男女老幼在葫芦笙、小三弦、笛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起欢快的“剽牛舞”,舞蹈时喜悦的吼声震撼夜空。

结盟议事是阿佤山寨常有的事。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整个山寨部落的安宁以及和邻邦的友善相处,佤族也时常剽牛结盟。沧源佤山蕴藏着丰富的铅银矿,为掠夺资源,1934年,英军以武力强占佤山炉房,准备开矿。为此,班洪王胡玉山召集数十部落头人,剽牛四条,订立盟誓,拼死保矿,于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这次剽牛的方式和上面介绍的情况相同,只是牛肉勿需再“抢”,而是用来煮烂饭给参加结盟议事的部落头人们吃。

在佤族山寨里,每年在适当季节,部落里的“珠米”(富人)都要盖大房子。全村寨民在定好的日子里,都自动前往帮助起屋,这一天主人必须剽一头牛,剽杀牛后,主人当即用牛头、牛腿煮烂饭款待前来相助的寨民,其余的牛肉则分成若干块,用芭蕉叶包好,分给大家带回家去。

木鼓是佤族用来驱邪和报警的神圣之物,被佤族视为“通神之器”。拉木鼓是佤族一项较大的宗教活动。当选好做木鼓的大树以后,须选定日子把它砍倒拉回山寨。这一天要剽牛,全寨子分着吃,所剽的牛,有的是自己自愿献出来让年轻人剽,有的则由头人指定,一次可剽一头或两三头。家家都可分到一份当节日肉。

剽牛在佤族宗教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往往是青年人表现勇敢、刚强的好机会,剽牛场上,哪个小伙子砍到的牛肉最多,哪个小伙子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他将被多情的姑娘们团团围住。与此同时,剽牛也是群体或个体富有的一种显现,哪个寨子,哪一户剽得牛多,哪个山寨,哪一户也就最为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