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04

第4章 丝绸之路上的赛马大会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赛马会,在全国藏区中独树一帜,为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增添了文化光彩。

藏区是骏马的故乡。历史上藏族“衣皮裘,食乳酪”,经营畜牧业,又十分崇尚武功和竞争,赛马活动的产生也是十分自然的。

关于赛马会,在天祝藏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那时在唐朝,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之后,向唐太宗求婚。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并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宴庆盛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便是藏族群众最喜欢的赛马。松赞干布第一次召来了阿里三围、卫藏四茹的最佳骑手和骏马,进行激烈的竞争。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的松赞干布也参加了赛马,不过他只得了第十三名,热情洋溢的公主特意给松赞干布的马献上一条哈达,表示敬意。从此,不仅留下了定期举行赛马会的习惯,而且名次选至前十三马;在奖励上,对十三马重奖或多加一条哈达。

这个美好的传说是藏、汉友谊的历史见证,也包含了对祖先的崇拜。

关于赛马会的来历,天祝藏区还有两种传说。一是说,古时候,华热(主要指今天祝藏区)有13位智勇双全的弟兄,其中最小的弟弟更是才貌过人,品德高尚,武艺超众。在一次保卫本土、抵御敌人的战斗中,杀得敌人血流成河,遭到惨败。他们誓死不降,壮烈牺牲,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尤其是最小的弟弟,死得十分悲壮,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举行赛马会,奖励前13名,以示敬仰,不忘先祖。二是说,古时候,雄狮大王格萨尔为了拯救被霍尔王抢去的爱妃珠姆,带领13位大将和13万兵马,浩浩荡荡进击霍尔,最后打垮了霍尔劲旅,救出了珠姆,并迁移来藏族人居住牧畜。事后,留下13位大将驻守,协助华热王保卫家园,发展经济,过着吉祥如意的生活。13位大将去世后,因劳苦功高,被供奉为13位战神,每年举行赛马会祭祀战神。

在今藏族地区,还浓厚地存在着万物有灵的观念和传下来的各种祭祀活动。其中祭祀山神或战神为主要内容之一。在1958年前藏区尚有部落制度存在,今天祝就有44族。每一个部落或数个部落或某一片大区,整个华热108个部落,都有自己信奉敬仰的山神,即保护神。祭祀时间,一般在春节和农历五六月。尤其五六月间气候温暖,山清水秀,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牧民们也无大事,便骑马聚在祭祀点附近扎起帐篷,支起炊具,有时延续达两三天。祭祀后众人饮酒唱歌,其间有好胜者要和别人比试一下自己的骑术和骏马的优劣,慢慢使赛马成为祭祀的一项活动。藏传佛教形成后,尤其是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善规派),有自己最盛大的正月祈愿大法会。法会期间,人们聚集在寺院拜佛,然后在寺院附近举行赛马活动。

据说西汉时,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出陇西,渡河湟,西逐诸羌,北却匈奴,使河西走廊归入中原版图。此后,引进汗血马,改良马种。东晋时就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歌谣。所谓凉州大马,主要指天祝地区产的马匹。唐朝时,凉州设马政,专饲军马。宋朝西北马匹的来源,主要为凉州六谷蕃部(今天祝),设茶马互市,以茶换马,形成贸易集市,今天祝岔口驿二月二走马会于此时形成,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鉴于马在历史上的功勋,有的天祝藏族血亲部落,将马作为感生物,即图腾。部落群众把马的形象刻画在氏族的旗帜或祭器上,作为本族的徽号和名称(即姓氏)。为了繁荣本族,发展马匹,也举行赛马会。这个以白马长翅为图腾的部落,忌讳黑马夺去第一名。马匹中有神马,在鬃毛、额毛挂有五色布条,不得劳役,直至老死。

天祝的赛马会比其他藏区赛马会内容更显得丰富,不仅有奔马;还有全藏区最独特的走马比赛。赛马会一般三至五天,也有七天的。赛马会期间又是物资交流会,有来自本省及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的“马客”、游客、商贾。解放后,增加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军事表演及各种展览等活动。

天祝规模最大的赛马会是每年8月1日在扎西秀龙滩举行的赛马会。这一天是县庆日,由县人民政府主办。当天,饰有民族风格图案的白色帐篷星罗棋布,似点缀在碧毯上的白珍珠,格外醒目。整个草滩变成了一座帐篷城市,一条条帐篷大街分成商业区、饮食区、文体区、交易区等。各民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拥向会场。

奔马比赛十分紧张。数十匹甚至数百匹马聚集在起跑线上,信号一响,骑手便挥鞭催马,冲向前去。马蹄声如雷霆轰鸣。人群中发出欢呼声,整个会场如大海翻波。一匹匹马争先恐后,直冲终点。其距离约7.5公里。最后,按传统习惯取前13名奖励,同时给13名马多加一条哈达。亲友们也挂红,献哈达,送茶砖,马的主人给恭喜者每人敬三杯酒后,请至帐篷招待。

走马比赛又是一番情景。数百匹走马分成成年马组、马驹组比赛,这两组又分成若干小组,按预赛、半复赛、复赛、半决赛、决赛进行,距离200米左右。所谓走马,是以对侧步高速行走,和跑马的交替步高速奔跑截然不同。走马比赛要看走马的走法(姿势)、速度、耐力等。要在这几个方面取胜,不仅马要好,而且骑手的骑术亦十分重要。当信号发出后,骑手扯扯缰绳,吆喝一声,用脚蹬稍击马肚,马便迅速进入竞争状态。骑手随着马的晃动节奏摇摆腰肢,使人马动作统一、和谐,飞步向前,冲出终点。这样一组又一组,经过三五天的艰苦比赛,才能决出前13名。

赛马会是继春节后的又一大节日。届时人们缝制新衣,炸油果,磨炒面,宰牛杀羊,其气氛不亚于春节。

除县办、乡办赛马会外,其余赛马会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性质的宗教活动。祭山神时,煨起松柏枝的烟火,上投供品、风马纸,吹起白海螺,由僧人诵经,最后插箭,众呼诸神万岁。每一处祭山神地,都有敖包,藏族称拉什则,具有镇邪、佑助作用。据藏文史书记载,远在2000年前就已存在这种活动,是祭神灵、祖先,纪念英雄和图腾崇拜的综合的原始苯教仪式,后被佛教吸收,延续至今。

赛马会是藏族群众十分喜欢的节日活动。它不仅是赛马活动,而且有马术表演,如马上打靶、马上射箭、飞马拾物、蹬里藏身、马上站立等项目。随着岁月的流逝,宗教仪式将会变得简单,甚至消失,但作为赛马,还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