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道与人道
2648800000018

第18章 控制自我,练就完美人格

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幸福,但有些人即使已经生活在幸福中,却还是感觉不满足,这明显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人如果陷入无限的渴求之中,就会被物欲所牵制,就会沦入心理不平衡的困窘状态。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我”作为社会的一名个体,有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其中“本我”是无意识的欲望状态,包括原始的冲动、破坏欲、毁灭欲、性与死的本能;“自我”是构成现实生活中“我”的那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理智、行为倾向等;“超我”指理想状态的“我”,是未来的“我”,是彻底摆脱了压抑、野蛮的欲望折磨的“我”。“本我”、“自我”、“超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在“自我”状态下实现不了的欲望压抑到“本我”状态,通过努力,“自我”状态的欲望、目标实现后,就能逐步上升到“超我”状态,体验极大的成功喜悦。“本我”状态的无意识压抑经过心理调节、疏导和治疗后,也可以上升到“自我”状态。

“本我”、“自我”、“超我”三种状态对人的行为都有影响,甚至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尽量扩大“自我”的状态,缩小“本我”的范围,使更多的欲望接受社会规范的检验,使个体接受更多的社会帮助,以便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当然,个体需为此付出更多的积极努力。其中,个体要做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自我控制,为物欲所左右、贪得无厌,就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一个明显表现。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人有之;为了物质的享受而断送自己前途的人有之;为了得到最大的欲望满足而出卖自己的人格、灵魂的人有之;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扰乱他人,损害自己的人有之;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出卖人民的利益,用人民的血汗换取自己的侈糜的贪官,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硕鼠”。这些人最最缺乏的是一种自我控制力(自律力),从而在种种诱惑面前败下阵来。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我”存在两面性,一面是主体的“我”,即自身的我;另一面是客体的“我”,即社会的我。主体的“我”是自身意识控制的“我”,即“我”要按自身的意愿去行动;客体的“我”是社会规范的“我”,即社会要求我如何行动。可见,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是一对统一体。当二者相矛盾时,就会带来心理压力;当二者和谐时,心理发展则很顺利。

然而,现实中主、客体的“我”不相一致的时候居多,人们总是有不少欲望和意念是社会不能给予满足和实现的。这就需要自我调节和控制。一般说来,人生活在自我状态中。如果控制了自我状态,就能够得心应手,走向成功;相反如果被自我状态所控制,就会失去目标,变得压抑无助,从而走向失败。

知足常乐,就是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有些自欺欺人,表现的近乎懦弱无能,无欲所求,但实际上,这是以一种乐观的、宽容的心去面对现实,使自己的心能够轻松地去迎接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如果认为自己所要的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这等于给自己的生活再添一重负。如果没有知足常乐的态度,你会嫉妒周围的人,你心里会向往向他看齐甚至超过他。比如你的同事有了新房子,你也想要比他的更高级的别墅;人家的妻子有了18K的金项链,你就觉得你的老婆也应该有,而且还必须是24K的……当所有的这些不能得到满足时,你就会陷入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的状态,甚至为了得到它们而忘记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一是你的生活变得愈加沉重,不再有情趣,被挫折感、压抑感填得满满的;第二种可能的结果是,你受到别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面对这两个可怕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坚定的信念控制自己的物欲淡然地面对现实,做个欢乐的健康的人呢?

人生之禅:

生活中充满诱惑,它无所不在,而且常常令人难以抗拒。尤其是你意志不坚稍有动摇的时候,诱惑总是以最迷人的姿态,在你来不及抗拒之际,将你掳去成为它的俘虏。如果你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冷静的头脑,就能摆脱诱惑,就不会陷入泥潭。否则,你就会被物欲所左右。只有如禅者那样的定力,不陷入欲望的漩涡,这不仅是事业生活的成功,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