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道与人道
2648800000017

第17章 君子慎独,自持自制修忍功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慎独”。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要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严格地约束自己,不能做出悖离礼法及伦常的事来。

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应当保持坚忍的定力,能够自持和自制。今天,人们有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自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持和自制的定力便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要明确什么是自持和自制,那么,这就是自己给自己立法,并以这种自己为自己颁布的法来自觉地约束自己,提高自己自持与自制的能力,这便是这一原则的内涵。古代人之所以要讲究“慎独”,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往往都是被一些客观的因素和伦理法则所约束,“慎独”则要求人们能在独自一人、无他人在场监督时也自觉地遵守严格的律条。它所要求的也就是不仅在公共场合,而且在独处时都能够服从某种伦理观念和法律规范。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自持和自制则是一种对自我立法的服从,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对这种自我立法的服从程度,反映了一个人自制力的大小,也反映了一个人定力的高低。

不难发现,大凡定力首先要求人们要能“忍”,“忍”是出于对某一种规则或律令的自觉遵守,由于这种规则或律令的要求,我们才决定止步不前,或接受某种自己本不愿接受的事实。就这些规则和律令而言,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的;一类则是内在的,前者是别人为自己订立的,后者是自己为自己订立的。

古人之所以要强调“忍”,多半是出于对外在规则和律令的服从和惧怕,而且有一些人把“忍”字理解为“心字头上一把刀”,其思想背景也是这样去理解“忍”的。由于是外在的约束,不是“刀”才奇怪呢!而这样的忍带给人们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忍”是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是真正地、由衷地出于自我本身的一种需要。它不像传统社会那样,是一种自我牺牲、是殉道,或者是一种所谓的忠诚,它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对自己非常有利的。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订立了十几条规则,其中包括节制,即:食不过饱、饮酒不醉、沉默寡言、俭朴,等等。显然,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自我立法,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去遵守,“忍”就要容易得多。

人生之禅:

真正的“忍”者,都有一种“慎独”的精神,没有外界的监督和约束而能“忍”不逾度,这是忍的高境界,也是禅的高境界。

真正的人生,需要有一种自持的定力。不在物欲诱惑面前迷失自我本性,这是生命的大造化,也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