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2653800000001

第1章 小引 七十四朵玫瑰

它由七十四个故事组成,联起来是一个大花圈,它的名字是《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我和作者张丽也算是老朋友了,我们都属文艺界一个系统,过去,经常在会议上见面,但都不算了解。

我和她的交往得从举办我个人作品的研讨会开始。关于我作品的研讨会,他们单位(北京市社科院文学所)非常重视,派了好些人员参加,而且事先还开了预备会。预备会是在我家里开的。那天,他们那么多人几乎是排队而来,把我着实吓了一跳。当天,讨论了一些有关会议的事宜,大家畅所欲言,意尽而去。第二次见面当然是在讨论会上。讨论会在我的家乡丹东市举行。那里刚刚盖起一座小招待所,幽静而美丽。每天开会,有海鲜可吃,因为丹东紧靠海边。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我曾担任厂长的丹东造纸厂,游览了黄海和凤凰山,大家都很满意,我觉得也尽了一点地主之谊。在会上,张丽也发了言。她的发言不长,但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她似乎是用散文搞评论,显得有点特别。原来,她有一个追求,想改变一下学术论文的文风。后来她评价我的一部作品,用的也是散文笔调。其后我知道,她对散文有特殊的喜爱,不仅力求论文的散文化,而且也写过一些散文。

就因为与散文的这种情缘,她得到了一个研究北京散文的机会。在这项工作中,她接触到了很多古代作家的传记,从中发现她作为一个五年制中文系大学生都不曾知道的很多尘封在历史文献中的古代作家的故事,她兴味盎然地读着,记着,有如深山寻访,获宝而归。但是,进而一想,自己无所谓了,这些宝贵的东西如果跟随自己进了坟墓不是太可惜了吗?何不把它们记录下来,留给后学和后人?她萌生了把这些故事写下来的愿望。于是,在2002年夏季的某一天,她打开了中国历史巨著《史记》,开始了她进入老年后生活和工作的新起点。终于在2002年的岁末写出了第一篇文章——《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之后,她克服资料短缺、时间不够、行文麻烦等种种困难,在2004年完成了四十多万字的初稿,再经多次修改,在2006年的国庆前夕送交了出版社。

读完这部书稿,我认为她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为读者敞开了一座通往中国古代文学的大门。她不讲太多的文学史论,而是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在趣味性之外,又保持了史料的真实性。故事都有背景,把这些文人故事联结起来,又成了一部文学史的副本,所以这本书又可说是一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辅助读物。她追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她既保持史料的真实性,又考虑读者的阅读方便,因此将那些难懂的古代故事尽力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讲述。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涉及到一些文学发展的现象,如汉代文学中“七”体与赋体的依沿关系、玄言诗和山水诗的发展关系、柳永的长调慢词对中国词作发展的意义等等。

所以,这是一本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通俗性和学术性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读物。它深而不难,通而不俗,是一本难得的入门读物。至于说它是如何的有趣、有品,以上说的各种关系如何地结合,翻开这本书一看就知道了。

雷加

2007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