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护理学
2654000000059

第59章 眼科病证

眼科病证是因感受风热邪毒,上注于目,或因肝火肾亏虚,泪窍不固而引起的一系列眼科病证,临床常见病证有天行赤眼、流泪证等。

一、护理概要

“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发病与季节、环境、情志、饮食不节、劳倦等因素有关,风热邪毒、肝肾亏虚及多忧悲泣者为常见病因。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或精血不足,目失所养为其基本病因。夏秋季节易发天行赤眼;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泪窍不固,易发流泪证。

2.四诊资料白睛红赤,眵泪交流,灼痒而痛,羞明怕光,眼睑红肿难开,时而流泪,迎风更甚,拭之遂生,视物不清,或热泪频流,咽干口燥等,可伴有头痛,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见头晕,耳鸣,面色少华,腰膝酸软,舌苔薄白或薄黄,舌淡红或红,脉数或细弱。

“护理问题”

1.风热相搏缘于风热邪毒之气,侵袭于目,或眵泪秽汁相互传染,故白睛红赤,眵泪交流,胞睑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数。

2.肝肾亏虚缘于肝肾虚弱,多忧悲泣,精血亏虚,泪窍不固,故泪下无时,痒涩兼作,迎风更甚,舌淡苔白,脉细弱。

“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居处宜保持空气新鲜、整洁,避免烟熏;有些眼病怕光,室内窗户可加窗帘,灯光要暗,适当遮挡,外出时可戴有色眼镜;讲究个人卫生,严密消毒隔离,不可相互使用洗漱用品;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休息时卧向患侧,避免患眼的泪水及分泌物或点患眼的药水流入健眼,造成交叉感染;凡患眼病,皆不能过用目力,特别是急性眼病,不要作阅读、抄写、打电脑等过用目力的工作。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多食瓜果蔬菜等清润之品,多饮水,忌食油炸煎烤食品,体虚者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品;最好戒烟酒。

3.情志调护心情宜开朗乐观,避免焦虑忧愁。

二、病证举要

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由风热邪毒侵袭,客于肺经,上攻于目而致,以发病急骤,白睛红赤,灼热疼痛,眵泪黏结,胞睑红肿难开,具有明显传染性为主要临床特征。俗称“红眼病”。好发于盛夏或春秋季节。本病通过分泌物相互传染,可散发或流行,潜伏期短,95%以上感染后在1天内发病,常累及双眼。

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

注重四时气候变化。风重于热,治宜疏风散邪,兼以清热;风热并重,治宜祛风清热;热重于风,治宜清热泻火,兼以疏风。

“辨证施护”

1.风重于热

(1)主症白睛红赤,胞睑轻微红肿,痛痒交作,多泪生眵,羞明不适。鼻塞涕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选用银翘解毒片。亦可用蒲公英20g、野菊花20g煎水熏洗眼部,一日3次,每次20min。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金霉素眼膏。

针灸调护:针刺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睛明等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忌食辛辣炽热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禁烟酒。可选用栀子仁粥: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5g稍煮即可。每日分2次食用,不宜久服多食。也可选用绿豆薄荷茶:以沸水浸泡绿豆(研末)、薄荷、绿茶,代茶饮。

2.风热并重

(1)主症白睛红赤较甚,胞睑赤肿,灼热疼痛,刺痒难忍,泪多眵结,鼻塞涕浊,舌红苔薄黄,脉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选用牛黄解毒片。也可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煎水熏洗眼部,4小时1次,每次20min。黄芩眼药水滴眼,每2小时1次;睡前涂眼膏。

针灸调护:针刺合谷、曲池、攒竹等穴,用泻法。也可用三棱针点眉尖、耳尖,挤出血液2~3滴。

饮食调护:忌食辛辣炽热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禁烟酒。可选用决明菊花粥:以布块包决明子、菊花各10g水煎,去渣取药汁,入粳米50g同煮粥,加入冰糖分2次服用。还可选用苦瓜莲心茶:用沸水浸泡鲜苦瓜、莲子心、茶叶,代茶饮。

3.热重于风

(1)主症白睛赤肿高起,胞睑肿胀难开,羞明怕热,眵多黏结,热泪如汤,烦躁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2)调护方法

药物调护:选用黄连上清丸。亦可用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各30g,黄连10g煎水熏洗眼部,4小时1次,每次20min。外用三黄液或3%穿心莲频频点眼,睡前涂眼膏。

针灸调护:针刺合谷、曲池、攒竹、睛明等穴,用泻法。也可用三棱针点眉尖、耳尖、十宣,挤出血液2~3滴。

饮食调护:忌食辛辣炽热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禁烟酒。可选用蒲公英粥。取干蒲公英30g或新鲜蒲公英60g,洗净切碎,去渣取药汁,入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稍温服用。还可选用西瓜汁、苦瓜汁代茶饮。